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591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7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软岩大变形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门峡铝土矿软岩巷道大变形难支护的问题,综合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软岩水理作用测试、现场测试等手段和方法,对该地区巷道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锚喷-砌碹相结合的互补支护技术。按照互补支护参数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此支护方式下巷道各部位围岩收敛变形控制良好,且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较之前明显提高。将新支护方案进行工程试验,巷道变形监测数据表明,支护后的巷道变形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混凝土喷层未出现裂缝,围岩变形速度迅速减小;锚喷10天后围岩变形基本稳定,此时进行二次砌碹支护效果最好,可以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2.
热棘轮效应将产生累积塑性变形,可能导致部件变形性失效。在分析RCC-M规范热棘轮效应评定不足的基础上,从控制累积塑性变形的角度,给出一种基于效率曲线和比率曲线的热棘轮评定方法。以某核电厂稳压器喷雾接管的热棘轮分析实例表明,基于效率曲线和比率曲线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热应力幅、循环次数和材料特性的影响,适用性比RCC-M规范评定方法更广泛。  相似文献   
173.
<正>1、火焰发白、变亮,使人产生刺眼的感觉。组成液化石油气的烃类在火灾情况下会出现高温裂解,产生碳粒子。碳粒子在一般火焰温度(700℃至800℃)时呈现红光或黄光,在火焰温度超过1000℃高温时,这些碳粒子就会发白、变亮,给人的视觉造成刺眼的感觉。2、安全阀和排空阀等泄放孔发出刺耳的呼叫声。火场上温度比常温高出许多,温度升高使液化石油气储  相似文献   
174.
气相色谱法、频响法及短路阻抗法是测试变压器绕组是否变形的重要手段,但单一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对判断绕组变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应用色谱法进行检测后,再结合频响法和短路阻抗法进行分析的综合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综合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判断绕组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5.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176.
2019 年 9 月 14 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发生大型黄土滑坡。通过对该黄土滑坡的现场调查和无人机航测,查明了孕育滑坡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对滑坡体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和运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常家河滑坡的致灾机理。运用高密度电法对滑坡体进行探测,探明滑坡区域的地层结构、滑体厚度、地下水分布及空间展布情况。结合有限元法和严格的极限平衡法计算坡体的稳定性,得到降雨条件下滑坡坡体的最大剪应变区域分布及斜坡稳定性随着降雨持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渭滑坡整体形态呈圈椅状,分为 3 个典型破坏区域,形成大量垂直陡坎,黄土滑动厚度约为 8~50 m;(2)通渭滑坡属“牵引?推移”式顺层滑坡,运动方式为“坡脚失稳牵引?中部受阻滑移?后部失稳推移”;(3)地下水多为裂隙岩溶水,地层结构不明显,早期地震等地质构造活动对地层形状影响较大;(4)黄土斜坡稳定性受降雨持时影响持续降低,斜坡最大剪应变区域多分布于斜坡中上部, 且从泥岩接触面向坡面发展;(5)降雨是触发通渭滑坡的最直接因素,冲沟发育、河流侵蚀与农业生产活动是重要的孕灾条件。  相似文献   
177.
液氮冻融破碎生物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城市剩余生物污泥,采用液氮冻融破碎、提取液提取的方法制备了生物污泥絮凝剂。对絮凝剂的制备条件及其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氮冻融破碎,pH为1.0的稀盐酸溶液作为提取液提取所制备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效率可达98.5%。液氮冻融破碎的次数对絮凝剂制备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以及絮凝体系的pH对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宋勇  施周  陈世洋  罗璐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6):1007-1010
利用水解溶菌酶对从SBR系统中取出的部分污泥进行水解,然后再回流到SBR系统中,通过与未加水解溶菌酶的相同系统对比,研究了水解溶菌酶对SBR系统中污泥减量与污泥特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50d的运行期间,水解溶菌酶作用下的SBR系统中剩余污泥减量总计达到76.29%,而该系统对COD与氨氮的降解效率与未加酶系统基本持平,分别为88.21%与68.72%,但其TP平均去除率较未加酶系统降低了17.2%;系统中由于水解溶菌酶的添加,污泥的微生物活性得到强化,比氧气吸收速率平均提高35%,ATP的平均值比对比系统提高了3.12nmol/mgMLSS.  相似文献   
179.
采用浙江大学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重塑黄土试样进行了3种复杂应力路径下的试验,研究了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偏应力比η对重塑黄土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偏应力比下重塑黄土的强度差异较大,η=0.133时归一化强度最小,而η=0.433时强度最大,偏应力比η从0.133到0.5时归一化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主应力轴旋转对重塑黄土的各应变增量均有影响,并且对中间主应变增量的影响最大,其中大主应变和小主应变在ε-q平面内对称开展,且总体表现出Δεz0,Δεθ0的趋势,中间主应变整体呈现Δεr0的发展趋势,当应力主轴旋转目标角度α45°时,中间主应变呈现出不同的开展形式,重塑黄土在应力主轴旋转下向异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0.
以赤水市旺隆边坡为工程实例,依据野外调查和地质分析成果建立平缓反倾红层边坡概念模型,并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贵州平缓反倾红层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旺隆边坡是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的典型平缓反倾红层边坡,差异风化和降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边坡的变形演化过程经历4个阶段:卸荷回弹、浅表生改造局部变形、裂隙扩展延伸、裂隙贯通深部蠕滑。变形破坏机制根据不同变形阶段划分为3种不同形式:压缩—拉裂—倾倒、风化剥落—坠落、蠕滑—压致拉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