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7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富磷剩余污泥厌氧贮存过程中的释磷规律与计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东苏  郑广宏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24-2028
以某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的水质净化厂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18个棕色消化瓶考察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P-PO3-4的释放规律;定期测试污泥中TCOD、SCOD、TSS、VSS、PHB等指标,讨论了上清液中P-PO3-4浓度与各指标的变化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PO3-4释放随VSS、TCOD呈负相关关系,与SCOD、PHB以及N-NH 4呈正相关关系.计量关系表明,富磷污泥释放P-PO3-4至上清液的同时,PHB指标的变化与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厌氧释磷过程有相似之处,认为剩余污泥厌氧释磷过程有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的痕迹,但机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3.
三槽式氧化沟的特点和工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经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氧化沟,具有管理方便、投资者、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由于采用特殊的三沟运行,在操作上有其特别的要求,只有将三槽式氧化沟先进的设备、控制系统与正确的运行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装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4.
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本文介绍了以膜生物反应器为基础的剩余污泥产量最少或无剩余污泥产生的最新的污水处理理论和技术。从技术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转化概念和细胞产生和平衡的理论,提出了确定维持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转化系数的方法,从理论与实验上计实了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5.
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应用于调味品生产废水治理中,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1000—2000mg/L,BOD5:500—1000mg/L,氨氮:40—100mg/L时,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GB978—96中二级标准。该处理工艺运行管理简便,剩余污泥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在处理高浓度调味品废水时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6.
污泥超声处理及其在好氧消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欢  金宜英  聂永丰  李雷  杨海英 《环境科学》2007,28(7):1512-1517
污泥好氧消化工艺可以有效实现污泥的稳定和减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好氧消化的效率,促进有机质的降解,在对污泥超声处理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超声辅助处理手段对污泥好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W/mL超声处理10 min后,污泥上清液中溶解性COD增加了5.4倍,污泥总悬浮固体减少了16%;而经0.05 W/mL超声处理10 min后,污泥比耗氧速率可提高29%.用这2种超声预处理好氧消化的进泥时,污泥有机质降解率没有明显改变,但用1.0 W/mL超声处理好氧消化的回流污泥时,污泥有机质降解率提高了15%,而且消化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上清液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很少,因此,后者可以用于改善污泥好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7.
序批式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填料表面附着细菌与孔隙内细菌由变型菌属、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组(CFB)、硝化杆菌科、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疣微菌科和绿菌科等七大类细菌组成. 其中,优势菌群分别是以兼具呼吸/发酵代谢方式的β变形菌纲(分别占生物膜和内泥中克隆子总量的18%和35%)和δ变形菌纲,以及以呼吸/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CFB(分别占克隆子总量的24%和23%). 多种细菌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解偶联、共代谢作用、生物溶胞作用和慢性生长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短链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如乙酸和丙酸,是高碳氮比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时更易利用的碳源,对剩余污泥进行恰当预处理是其后续厌氧发酵获得优质短链脂肪酸的关键.本研究分别运用加热水解和鼠李糖脂水解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继而厌氧发酵,通过检测溶解性有机质(SCOD、多糖和蛋白)、胞内水解酶活性、短链VFA以及氨氮等指标特征,探究预处理技术对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乙酸和丙酸单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5℃、2 h加热水解预处理能促进污泥中VFA的溶出和发酵过程中碳源的转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3 d时,产生的VFA是无预处理组的2倍,乙酸是优势产物;鼠李糖脂水解的剩余污泥,发酵8 d时产生的VFA是无预处理的4倍,丙酸是优势产物.相比丙酸而言,乙酸是反硝化脱氮、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更好的碳源.因此,从VFA组成类型、发酵时间以及应用的可行性等考量,加热水解是一种相对经济可行的促进剩余污泥发酵制取优质脂肪酸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9.
该研究选取了味精、柠檬酸、酱油、食醋、赖氨酸和酵母 6 种典型生物发酵制品工业的废水污泥,开展了污泥有机质(VS/TS)、流变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剩余污泥 VS/TS 为 62.22%~82.53%,脱水性能差异较大,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差,毛细吸水时间(CST)分别高达(259.44±9.87) s和(251.71±8.85) s,污泥比阻(SRF)分别为(3.85±0.21)×10(14)m/kg和(2.61±0.17)×10(14)m/kg和(2.61±0.17)×10(14)m/kg,其次为食醋和味精污泥;不同污泥的初始表观黏度(剪切速率10 s(14)m/kg,其次为食醋和味精污泥;不同污泥的初始表观黏度(剪切速率10 s(-1))相比极限表观黏度(剪切速率300 s(-1))相比极限表观黏度(剪切速率300 s(-1))的差异更大,但都与CST和SRF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发酵工业的污泥为黏度值越大污泥脱水性能越差。然而CST、SRF、污泥黏度等都与污泥的VS/TS成反比,与市政污泥结果相反。污泥 EPS 中有机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除赖氨酸污泥外的其他污泥有机组分总量均为蛋白质>多糖>腐殖酸,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蛋白质总量分别达(624.96±24.08) mg/(gTS)和(361.30±3.11) mg/(gTS),赖氨酸污泥的多糖总量高达(361.59±11.60) mg/(gTS);蛋白质在污泥各 EPS 层的含量分布均为 TB-EPS>Slime-EPS>LB-EPS,且近 50% 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布在 TB-EPS 层中;从荧光光谱的分析来看,色氨酸类蛋白质在各 EPS 中占比最大,是主要蛋白类物质。脱水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泥中腐殖酸及蛋白质组分与黏度、CST 和 SRF 均成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对污泥黏度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比腐殖酸更大,Slime-EPS 和 LB-EPS 层的蛋白质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0.
通过两种工艺不同特点的对比,指出了生物膜法工艺的根本特性,说明该工艺是有机污水治理的江佳选择,是炼油污水处理工艺的最佳选择.另对“无剩余污泥”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