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8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本文概述了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有关产品标准和安装使用标准,针对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这一新型电气防火系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2.
针对剩余污泥可生物降解性差的问题,以热水解作为预处理手段,研究了其对剩余污泥可生化性的提高作用。热水解在175℃,0.6~0.8 MPa条件下进行30 min。结果表明,剩余污泥经热水解后,水解率可达48%,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7~8倍,COD当量平均7 800 mg·L-1,生化产甲烷潜力提高43%左右。厌氧消化实验中,组合有热水解预处理的温度两相工艺和中温单相工艺容积产甲烷率为0.760和0.719 L·(L·d)-1,甲烷产率为0.288 L·g-1和0.255 L·g-1,均显著高于传统中温单相工艺的0.376 L·(L·d)-1和0.138 L·g-1。组合工艺的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为48.64%和46.51%,比传统工艺高8%~11%。比甲烷产率提高约50%,表明这些被转化的有机物较传统工艺中被转化者产能更多。工艺对比发现,虽然热水解联合温度两相工艺效率最高,但热水解联合中温单相工艺几乎同样高效且工艺更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423.
吴至成  吴琳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7):3830-3834
近年来,污泥厌氧发酵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方式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厌氧发酵,一方面污泥得以减量化,另一方面,得到能源物质短链挥发性脂肪酸(SCFA)。然而,厌氧反应中水解步骤是限制污泥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因此,提出利用脂肽强化污泥厌氧发酵生产SCFA的方法,并探讨了pH对脂肽强化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性环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脂肽作用下污泥厌氧水解酸化速率,且最佳pH为10,此时最大SCFA积累量为286.4 mg·g-1。研究表明,碱性环境能够进一步强化污泥中有机物(蛋白质和多糖)的溶出,且抑制甲烷的积累。  相似文献   
424.
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为3:1的最优酶配比下,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水解提取蛋白质实验研究。实验以蛋白质提取率、SCOD/TCOD和有机质减少量三个指标来表现水解效果,探究温度、时间、pH以及加酶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提取率、SCOD/TCOD和有机质含量变化三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最佳水解条件是pH为9.0,反应时间4 h,加酶量5%和反应温度55℃。最佳水解条件下,污泥蛋白质提取率为65.89%,SCOD/TCOD为61.43%,有机质减少量81.05%。  相似文献   
425.
对比研究了单独超声、单独碱解和两者联合预处理对污泥破解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以加碱量和输入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污泥破解和有机物溶解变化。结果表明:联合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和有机质溶解的效果比超声和碱解单独作用之和更好。污泥破解增加值ΔSCOD/TCOD和加碱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36)。超声和碱解联合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量较原泥增加了16.57%~31.13%。厌氧消化产甲烷结果表明,SCOD/TCOD的增加并不总是促进厌氧消化性能的改善,二者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R2=0.85),且厌氧消化性能最高点出现在超声能量12 000 kJ·kg-1(TS)、加碱量0.08 g·g-1(TS)联合作用条件下。  相似文献   
426.
采用多级潮汐流人工湿地(multi-stage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MTF-CWs)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液(excess sludge anaerobic digester liquids, ES-ADL),以垂直潮汐流的运行方式强化硝化,并根据进水NH4+-N和TN浓度分为2种不同工况。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NH4+-N和TN浓度分别为(293.68±9.62)、(845.70±11.53)和(847.00±11.47)mg·L-1的条件下(工况1),出水COD、NH4+-N和TN浓度分别为(84.47±8.10)、(8.81±1.74)和(351.50±7.78)mg·L-1,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45%、98.93%和56.48%;在进水COD、NH4+-N和TN浓度分别为(413.31±7.47)、(1 023.85±8.32)和(1 025.78±8.31)mg·L-1的条件下(工况2),出水COD、NH4+-N和TN浓度分别为(51.60±6.05)、(9.58±3.13)和(359.92±7.68)mg·L-1。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34%、99.05%和64.68%。在上述2种工况条件下,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ES-ADL回流引起的氮循环累积量分别降低58.50%和62.19%。溶解氧消耗计算结果表明:MTF-CWs并没有提供NH4+-N的氧化(全程硝化或短程硝化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氮平衡计算结果表明:2种工况条件下通过非传统硝化-反硝化途径(如厌氧氨氧化)去除的总氮负荷分别占据总氮去除负荷的86.30%和82.53%。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反硝化脱氮贡献最大的人工湿地单元存在大量的厌氧氨氧化细菌Candidatus Kuenenia,且其占比随着取样深度(0.05~0.20 m)增加而增加(其丰度由5.08%增加到13.18%),表明MTF-CWs处理ES-ADL时存在厌氧氨氧化途径。  相似文献   
427.
文章采用失重法,考察了从剩余污泥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对A3碳钢在10%盐酸中的缓蚀作用,然后通过热力学研究了缓蚀剂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水解时37%盐酸加入量8 mL、水解时间18 h、水解温度(99±0.5)℃可有效地提取污泥中的活性成分,失重法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钢铁在HCl中的腐蚀,在(30±0.5)℃下缓蚀率可达到88%以上,随着温度升高,缓蚀性能下降。该缓蚀剂在A3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放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428.
为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混菌体系中以剩余污泥为底物连续产中链脂肪酸(MCFAs)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乙醇/乙酸人工配制废水,采用热碱水解污泥-短期厌氧发酵-微生物碳链延长(CE)反应的“两相发酵”技术合成MCFAs,并逐步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与底物醇酸比以驯化厌氧污泥微生物。结果表明:在为期135 d的连续模式CE过程中,在醇酸比为2∶1的条件下,驯化期(Phase Ⅰ~Ⅲ)的HRT由20 d逐步缩减至5 d后,典型CE微生物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_12成为优势菌种,其相对丰度升至65.21%,但己酸产率仅为775 mg∙(L∙d)−1;当醇酸比提高至3∶1 (Phase Ⅳ),己酸产率升至1 402 mg∙(L∙d)−1,MCFAs产物选择性明显提高。将实验期(Phase Ⅴ)系统中的底物置换为污泥厌氧发酵液,己酸产率依然稳定保持在1 400 mg∙(L∙d)−1,表明功能微生物组的结构稳定。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逆向β-氧化(RBO)和脂肪酸生物合成(FAB)代谢通路均参与了CE过程的MCFAs合成;另外,相较于乙醇/乙酸人工配制废水,污泥发酵液可提高这2种代谢通路的关键酶丰度。本研究证实了污泥连续发酵产MCFAs的可行性,并阐明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机制,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9.
孙正一  张金硕  李灿  耿坤  武宇飞  张鹏 《环境化学》2021,40(6):1885-1894
本研究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BESs)强化污泥降解,同时从污泥中回收能量;并比较了酸碱预处理对污泥在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single-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中的降解和能量回收的影响.结果 表明,酸碱预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  相似文献   
430.
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及有机固体废物的特点和治理现状,结合当前国家有关政策和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基于柔性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C-MBBR)污水处理工艺和好氧发酵有机固体废物处理工艺组合的分布式村镇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途径和建设模式,旨在实现对生活污水、剩余污泥、秸秆、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针对村镇有机污染物处置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维护,从总体规划、统筹建设和统一管理3个方面,结合国家政策、现代金融创新手段及网络化、智能化应用等提出了将县域项目整体打包、分散和集中处理、优化管理相结合的三级联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