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7篇 |
免费 | 149篇 |
国内免费 | 70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7篇 |
废物处理 | 104篇 |
环保管理 | 135篇 |
综合类 | 1468篇 |
基础理论 | 105篇 |
污染及防治 | 533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48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从pH值、吸附时间、污泥投加量、温度、铬(VI)浓度等方面研究了剩余污泥吸附剂对含铬(VI)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是影响剩余污泥吸附铬(VI)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为1.0~2.0;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适宜吸附时间为30 min;在pH值为1.0,污泥投加量为8g/L,30℃吸附30min,对50mg/L铬(VI)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65%;在20~60℃污泥吸附不受温度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了污泥对铬(VI)的吸附结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傲能谱仪(SEM/EDS)分析,吸附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不明显,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2.
123.
为揭示蚯蚓对污泥堆肥中真核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以赤子爱胜蚓处理脱水污泥,以无蚯蚓添加为对照处理,采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 PMA)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探究蚯蚓对其肠道消化期(0~20 d)和腐熟期(20~30 d)中活性真核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第30 d时蚯蚓处理有机物降解量和矿化度分别提高16.36%和82.49%(p<0.01).真核微生物数量在肠道消化期呈上升趋势,但在第20 d时蚯蚓处理真核微生物数量比对照处理显著下降54.45%(p<0.01).蚯蚓处理真核微生物种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在腐熟期剧烈下降,第30 d时比对照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1.33%(p<0.05)和45.29%(p<0.01).第20 d时,与对照处理相比,蚯蚓处理使丝足虫与纤毛虫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84.82%(p<0.01)和66.74%,而子囊菌和担子菌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24倍和23.42倍(p<0.01).第30 d时隐真菌占主导地位,其在蚯蚓处理的相对丰度较对...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获取污水生物脱氮中的高效硝化细菌,本文利用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从青岛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以亚硝酸钠为氮源进行好氧硝化作用的细菌,命名为菌株N-2,并对该菌株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性质和硝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与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2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呈杆状,菌落为乳白色,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好氧条件下,菌株N-2在亚硝酸钠初始浓度为1g/L的硝化细菌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中培养8d,其最大硝化速率可达到8.7mg/(L.d),表明该菌株具有高效利用亚硝态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以修正A值法估算渭南市大气环境容量,为渭南市大气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利用陕西省气象台整编的1961-2008年气象资料,推导出宏观总量控制修正A值法,除韩城市、潼关县、浦城县、白水县和富平县A值大于国标A值,其余渭南各市县A值小于国标A值。在新空气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下,渭南市SO2、NOx、PM10环境容量分别为19.55×104t/a、10.50×104t/a和18.97×104t/a。为了保证各分区的环境质量,中架点源排放量与低源排放量之和应小于各分区容量,韩城市应注意改善中、低源NO x排放,其它区县NO x剩余容量有限,在严格的新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下,应加强对各区县中架点源与低架源的NO x控制,重点控制水泥行业、炼焦业和机动车的NO x排放。从整个城市考虑,从整个渭南市污染源排放来看,SO2总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12.917×104t/a,NO x总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8.016×104t/a,为了减少其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应提高火电厂脱硫效率,重点加快电厂脱硝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6.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萃取液;MF,化肥减氮100%配施全量萃取液),分析萃取液对水稻苗期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萃取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农用标准,0.33%~10%浓度的萃取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 施用萃取液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茎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增加. 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后,土壤pH显著提高0.51%~13.8%,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3%~66.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可显著增加68.0%. 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位于前10位的细菌门类在各处理土壤中均有分布,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改变了菌群分布比例,且对近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 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后,与碳循环相关的门类菌群显著增加,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常见于胁迫环境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减少. 研究显示,活性污泥萃取液具有农用安全性,配施高量萃取液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菌群结构,可与有机肥施用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127.
128.
在城市清洁生产强制性要求下,控制活性污泥膨胀,对污水处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分析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污泥膨胀控制措施,以保证工业废水的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129.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h)和不同ρ(污泥)(0.7~36.0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 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h. 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g/L时,热水淬5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相似文献
130.
在A/A/O普通活性污泥工艺中引入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考察其生长条件和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负荷小于0.5 mg(/mg MLSS·d)时,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可大量生长;当内回流比升高、外回流比降低时,更有利于虫体的繁殖。经过适时的运行工艺调整可使生化系统虫体密度和稳定性提高,污泥减量效果可达到40%以上。非寡毛类后生动物的活动与摄食作用提高了系统污泥的沉降性能,并对系统出水COD、NH3-N、TN、TP、SS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