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3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4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38篇 |
综合类 | 344篇 |
基础理论 | 24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23篇 |
社会与环境 | 71篇 |
灾害及防治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762.
黄庆华潘婷胡江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6):123-135
文章将劳动、资本和能源要素纳入有偏技术进步的考虑范围,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别对2003—2019年无环境约束、弱环境约束和强环境约束情形下中国工业行业有偏技术进步方向进行测度、识别和比较,利用FGLS模型对影响有偏技术进步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忽略环境约束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与无环境约束情形相比,弱环境约束与强环境约束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明显较低。②当不存在环境约束时,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主要表现为劳动节约/资本使用、劳动节约/能源使用和资本使用/能源节约;加入环境约束之后,技术进步方向主要表现为劳动使用/资本节约、劳动节约/能源使用和资本节约/能源使用。③环境约束下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主要受到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对外贸易开放度、人均资本存量和能源生产效率的影响。环境规制对无、弱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效应呈现出倒“U”型特征,对强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型FDI阻碍了无、强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而资本型FDI仅对弱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发强度的提升有利于有偏技术进步,而贸易开放和资本深化则阻碍了有偏技术进步。能源生产效率抑制了无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但促进了弱、强环境约束的有偏技术进步。为促进工业绿色技术进步,政府应提高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补贴水平,完善和丰富环境约束工具,实施阶段性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763.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 (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4.
765.
城镇化是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转变,成为拉动用水量增长的关键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收入、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城镇化并非表现为线性发展规律,最终导致用水量也存在相应的门槛效应并呈现阶段性增长特征。本文首先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用水量进行统计分析,从地区层面直观描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用水量的变化特征,然后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城镇化、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口年龄结构对于用水量的门槛效应,搜寻在城镇化进程中各人口因素对用水量影响的门槛点并分析阶段性变化特征,最后结合PVAR模型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各人口因素对用水量的动态影响和作用机制。门槛回归结果发现:城镇化对用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别以城镇化和人均收入为门槛变量,超越门槛点后城镇化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分别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和先降后升的正"U"型变化趋势;以人力资本为门槛变化量,城镇化对用水量的拉动作用则不断减弱。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城镇化对用水量具有长期且稳定的正向冲击,而居民收入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用水量的正向冲击则逐渐收敛于零,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对用水量均具有负向冲击,且人口密度的负效应不断增强,而人力资本的负效应不断减弱。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用水量的增长受自身的影响较大,除年龄结构外,人口密度、居民收入、人力资本和城镇化也具有小规模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766.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在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以其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尝试用MATLAB径向基函数网络工具进行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给出了MATLAB6.5环境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仿真和图形结果的输出方法.作为实例,对盐城滨海湿地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MATLAB径向基函数网络评价方法简单有效,既具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具有较好的排序功能,评价结果可靠、适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7.
黑碳(black carbon, BC)是含碳物质燃烧排放所产生的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PM)中一种重要组分,其对辐射效应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本研究于2019年1~5月在南京北郊利用黑碳仪AE33(aethalometer,magee)测量了黑碳气溶胶浓度数据,对其日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并筛选出污染天与清洁天,对其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黑炭气溶胶的平均浓度为(3.8±2.3)μg·m-3,冬季浓度为春季的1.3倍.BC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BC高值出现在日间交通高峰时间段,受到交通排放的影响较大.?ngstr?m指数α冬春整体差异不大,春季为1.32冬季为1.30,此结果也指出BC排放源以机动车排放为主.此外,针对采样期间污染天与清洁天的BC来源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污染天机动车排放源占比为68%~87%,清洁天为72%~86%,清洁天来源小幅波动但均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污染天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机动车源减少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源增加的情况,取决于污染时段的排放情况,利用BC/CO(0.0... 相似文献
768.
为了进一步验证有障碍半开口空间内氢气燃烧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使用对比验证的方法对FLUENT软件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和非平衡壁面函数使燃烧压力和火焰形状与实验结果相比偏差较大,RNG k-ε湍流模型和可伸缩壁面函数可更准确地预测燃烧压力变化及火焰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769.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解进程可分为失水失重、氧化增重、燃烧失重和燃尽恒重4个阶段。失水失重、氧化增重和燃烧失重阶段的反应机理分别为Mample单行法则、三维扩散模型和相边界反应的收缩球体模型;活化能分别为54.128 kJ·mol-1、152.252 kJ·mol-1和134.458 kJ·mol-1;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分别为16.832 s-1、32.597 s-1和18.365 s-1。 相似文献
770.
以上海周边地区的新浪微博用户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有关上海的博文和评论,通过词频统计、高频词共现网络、出行特征集合以及客源地经济差异函数,分析以上海为目的地的周边地区人口短期出行类型,探究上海与周边地区间旅游业经济联系的辐射、接受作用及其协调性,从短期旅游视角为上海旅游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不同微博群体出行上海的频次有明显不同,客源地与上海旅游业经济的辐射力、接受力及其差量、效率既存在差别,又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故将上海周边客源地划分为5类,其中合肥、嘉兴、舟山、南通表现最佳;(2)以医疗为目的和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为主的群体对上海旅游业经济有稳定的促进作用,且周期性商务、学习交流群体的信息、出行成本最低,其他类型成本呈“点状”或“梯度”分异;(3)道路通达性与客源地经济差异系数拟合曲线呈“反抛物线”型,其对客源地与上海的旅游业经济协调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