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749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140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絮凝剂PSPAFC中铁铝共聚物的形态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H值、测定波长、溶液浓度、分析试剂等确定改进了经典的Fenon逐时络合比色法,使其能用于测定Fe、Al共存溶液中[Fe,A1]的含量,从而测定实际含Fe、Al共聚物的溶液中[Fe,Al]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pH=5.0,波长为362 nm,铝铁总浓度在1×10-5-1×10-4mol/L范围内,Fe、Al共聚...  相似文献   
992.
两种ZSM-5沸石分子筛吸附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两种硅铝比分别为25及50的ZSM-5沸石分子筛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5℃时,25H及50H型沸石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0 min和35 min,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经验模型,25 H型分子筛的饱和吸附容量较大,为7.83 mg/g,50H型分子筛为4.36 mg/g.当吸附剂投...  相似文献   
993.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以污染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 sp.)Q67 的发光抑制为毒性指标,分别测定了对氯苯酚(P1)、邻氯苯酚(P2)、2,4-二氯苯酚(P3)、间甲苯酚(P4)、对甲苯酚(P5)、间硝基苯酚(P6)、2-硝基苯酚(P7)、对甲苯胺(P8)、P9、邻硝基苯胺(P10)、邻氯苯胺(P11)、间氯苯胺(P12)对Q67 的毒性. 结果表明, 12 种污染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除了P11 可用Logit 模型描述外,其余11 种污染物均可用Weibull 模型有效描述. 由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pEC50) 分别为3.43,2.81,3.66,2.83,2.99,3.15,3.20,2.52,2.36,3.66,2.81,2.89,其对Q67 的毒性大小顺序为 (P3 = P10) > P1 > P7 > P6 > P5 > P12 > P4 > (P11 = P2) > P8 > P9. 分别设计浓度为各自EC10 和EC50 的2 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和12 个均匀设计浓度比混合物进行微板毒性实验,并应用剂量加和(DA)模型与独立作用(IA)模型建立由单一毒物的剂量-效应参数来预测混合物联合毒性的方法. 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混合物毒性均能用DA模型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994.
在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改变SDS的浓度,投加纳米SiO2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沉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处理含SDS低浊水的作用机理、絮凝效果与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①纳米SiO2与SDS使高岭土粒子表面负电性增强。纳米SiO2的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为主。②纳米SiO2对SDS的去除效果优于PAC。SDS浓度越高,去除效果越显著。但纳米SiO2对无机高岭土粒子的处理能力不如PAC,PAC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低。当SDS浓度增至10mg/L时,纳米SiO2对SDS的去除率高,而PAC对SDS的絮凝能力弱,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也下降。③助凝剂纳米SiO2较强的吸附活性能加快PAC絮体成长为结构密实的RLCA构型,分维值高,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5.
不同聚合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最佳方法之一。文章针对强化混凝技术,从去除水中有机物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聚合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加大投药量有利于水中TOC及UV254的去除,且酸性条件更为有利。在pH=6.3,工业PAC投药量为1.5×10-4mo(l有效铝)时去除效果最佳,水中总有机碳(TOC)及紫外吸光度(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6%及57%,实验室制备的聚合铝碱化度越高越有利于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996.
CO2加富对3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增长的特征及其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3种赤潮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CO2加富对3种藻生长过程中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所达到的种群最大细胞数均有影响,使3种藻进入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缩短,但所达到的种群最大细胞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7.
活性污泥膨胀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后生动物-颤蚓对丝状细茵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颤蚓,通过其捕食作用,活性污泥中丝状细茵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地削减,其分类等级能下'降约1~2个级别,同时活性污泥指数SVI从291.5 ml/g下降为176.6 ml/g,下降迭39.4%,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絮体结构得到改善,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铝-铬天青(CAS)络合体系性质影响.在pH6.8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当邻菲罗啉和抗坏血酸存在时,铝与铬天青形成紫色配合物,加CTMAB后,形成蓝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为6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 L·mol-1·cm-1.铝离子浓度线性工作范围为0.2~1.0mg/L.回收率为95%,相对标准偏差为3.5%,可用于地表水中微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循环荷载下砂岩试件的变形损伤特性,开展3种不同幅值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应力比对砂岩变形损伤与能量耗散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力比越大,相邻加载段应变差越大,部分高应力下不可恢复的变形在低应力时有所恢复;当应力比为0.50和0.67时,各循环泊松比相差不大,介于0.231~0.247之间,而当应力比为0.88时,泊松比随循环数有增加趋势;应力比越大耗散能占比越大,试件吸收并转化为用于自身损伤的能量越大。高应力循环荷载下试件损伤逐渐积累,在衡量试件损伤变化时采用的耗散能只考虑了轴向残余应变与应力,忽略了径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讨慢性铝暴露致大鼠骨与软骨损伤胶原途径的机制及胶原代谢水平,实验将100只4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染铝组(430mg·L-1Al3+)与对照组(蒸馏水),通过饮水染铝,每隔30d处死染铝大鼠和对照大鼠各10只,设立5个观测点,最长染铝时间为150d.同时,用电子秤每30d称大鼠体重1次;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骨与软骨中铝含量;用固相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Ⅱ型胶原C末端肽(CTX-Ⅱ)含量.结果表明,大鼠铝中毒模型复制成功;随着铝暴露时间的延长,染铝组大鼠体重在染铝60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染铝组血清、骨与软骨中铝含量逐渐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ICP、Ⅱ型胶原合成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TX-Ⅰ和CTX-Ⅱ含量持续维持在高水平,分别在铝暴露90d、60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长时间铝暴露可致铝在骨与软骨中蓄积,并使骨与软骨中结构性胶原减少,引发骨与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