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81.
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实际地表径流水质实地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揭示了天津市区道路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及不同污染物随降雨历时动态变化规律,全年道路地表径流水质季节变化规律,全面剖析了天津市区降雨径流的污染特征,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合理化建议,为天津城市雨水污染控制提供了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2.
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前后水因子分析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监测了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后的DO、NH4_N、NO2_N、NO3_N、BOD5、CODCr、TN、TP、SS、pH、SD和水温等12项水化学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底泥疏浚前后影响南湖水质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水质变化的特征和底泥疏浚对南湖水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南湖疏浚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疏浚后总磷对水质的影响降低,悬浮物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183.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阿克苏市1997-201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阿克苏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在1997年为2.1411hm~2,在2017年为4.2297hm~2;在人均生态承载力方面,1997年为0.7724hm~2,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增加至2.7691hm~2,说明阿克苏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生态足迹赤字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4.
南京市生态足迹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及程度进行了评价和度量,利用南京市2001年至2003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南京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在逐年下降,人均生态足迹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能源消费生态足迹在近3年的生态足迹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南京目前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其他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5.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3年定位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不施肥和单施氮肥的土壤,其有效磷质量分数迅速下降,前3年比播前降低约50%,自第7年开始比播前降低2/3左右,降至4-5μg/g之后处于稳定状态。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0.40-0.50g/kg的水平,有机磷略有增加。施有机肥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土壤,其有效磷和有机磷质量分数增加显著。单施氮肥的土壤,其速效钾、缓效钾质量分数均降低,全钾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在每年每公顷单施含钾150.0kg、300.0kg的有机肥或与138kg、276kg氮素配施的土壤中,以单施含钾300.0kg的有机肥的土壤的钾素盈余量最多,并随配施氮量的增加而盈余量减少。试验23年后的土壤,其钾素盈余量与土壤速效钾、缓效钾质量分数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全钾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小大。  相似文献   
186.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20年江苏省耕地总量45449×104 hm2,人均耕地0053 hm2;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江苏省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87.
安徽省能源强度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能源安全的目标出发,在分析了1995-2009年安徽省总体及分产业能源消耗强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Laspeyres模型对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分年度、分产业的因素分解,发现近十几年安徽省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归因于效率变动因素,尤其是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对比第二产业内部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的相关系数,为安徽省第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8.
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的动态分析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9.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20年江苏省耕地总量45449×104 hm2,人均耕地0053 hm2;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江苏省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0.
根据1999~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社会经济资料,借助信息熵原理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经历了3个阶段:1999~2002年持续上升阶段、2002~2003年急速回落阶段及 2003~2007年波动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无序程度发展态势不明显,均衡度变化与信息熵相似。用地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定性分析了影响该县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社会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影响该县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政治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梁平县未来发展做出定位:特色农业县--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及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