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971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474篇
综合类   1656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65篇
灾害及防治   1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浙西北八面山一带寒武系碳酸盐岩中广泛发育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其中岩前岩体为重要的萤石矿成矿岩体。研究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均为二长花岗岩,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似性,F含量较高(≥0.3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基本一致,Eu亏损明显(δEu为0.01~0.07),表明二者为同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在深部相连,为同一岩体。利用RGIS软件,采用2.5D人机交互反演法计算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的顶面埋深,结果表明两岩体间的隐伏部分顶面埋深约900~1 200m。目前,已在岩前岩体南侧外接触带碳酸盐岩中发现数个"常山式"大、中型萤石矿床,但在岩前岩体东侧及芙蓉岩体北侧尚未有重大突破。岩前岩体与芙蓉岩体具有同源性的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萤石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2.
为了改进现有反映单种群增长的Logistic(逻辑斯特)模型,使其能更好地对水动力影响下藻类的种群动态关系进行表征,进而验证水力剪切作用引起的营养盐混合和均化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采用恒温(25℃)和恒定光照(4 0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培养试验,对水华中常见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在水力剪切条件下的种群动态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静止条件,不同的水力剪切(100、200、300和400 r/min)作用均促进了四尾栅藻的增长,并且均存在最大Chla浓度.②结合藻类种群动态增长的Logistic模型和传质理论,构建了水力剪切效应下单藻种的种群动态增长模型(R2>0.95).模型结果显示,水力剪切作用是藻类最大生物量的控制因素.在空间有限的富营养条件下,Chla浓度在体积平均流速为0.101 m/s(200 r/min)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为15 328.2 μg/L,是静止条件的1.75倍,大于其他水力剪切条件,与试验结果吻合,传质系数(kc)对四尾栅藻最大生物量的促进系数(kM)为945.1.③水力剪切主要通过改变藻细胞层流边界层以外环境的营养物质浓度分布,从而对藻类的种群规模产生影响.④水力剪切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在不产生藻类的机械损伤的范围内,藻类种群会达到一个稳定期.研究显示,理论上解释了水力剪切效应对四尾栅藻动态增长的影响机制,实现了水力剪切作用和营养盐通量共同影响四尾栅藻种群增长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桉树遗态Fe/C复合材料(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净化能力及其动态吸附过程,以PBGC-Fe/C吸附剂为固定床,选择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和环境温度为影响因素开展动态吸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2,进水流速为5.14 mL/min,吸附剂投加量为2 g和环境温度为35℃的条件下,PBGC-Fe/C对水中Cr(Ⅵ)的最佳平衡吸附容量达到10.72 mg/g;提高溶液初始pH、进水流速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或降低吸附剂投加量均可缩短反应穿透时间和衰竭时间;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PBGC-Fe/C对水中Cr(Ⅵ)的动态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中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均为非限速步骤,吸附速率常数(kTh)随着进水流速的增大从1.3×10-3 mL/(min·mg)升至2.6×10-3 mL/(min·mg),随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从2.7×10-3 mL/(min·mg)降至1.4×10-3 mL/(min·mg).研究显示,PBGC-Fe/C对水中Cr(Ⅵ)具有较好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中试SAD-ASBR系统处理含盐废水的启动与工艺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ASBR(530 L)接种A~2/O厌氧污泥,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启动及其与反硝化耦合处理含盐废水的脱氮特性,并对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35℃±1℃、反应时间为14 h,160 d可实现ANAMMOX的成功启动.稳定运行阶段,ANAMMOX与反硝化耦合(SAD)使得总氮(TN)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达91.1%和0.45 kg·(m~3·d)~(-1);污泥呈浅红色颗粒状,厌氧氨氧化菌为优势菌,且主要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10.6%).此外,采用按梯度逐步提高盐度的驯化方式,可实现SAD对高盐(Cl-浓度8 000 mg·L-1)模拟火电厂废水的高效脱氮除碳,COD和TN去除率分别达93.2%和90.0%.推测SAD中反硝化主要为NO_3~--N→N_2,部分反硝化(NO_3~--N→NO_2~--N)仅占30.3%.  相似文献   
955.
为提高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建立1种智能化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针对具体建筑的风险评估,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消防监测系统,在建筑日常使用过程中通过动态风险评估,实现火灾风险要素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作用,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引入火灾风险定量评估过程,构建火灾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建筑火灾风险的可能性,达到实时监测、动态评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6.
吴爱军  李锐  杨苗 《安全》2019,40(10):34-40
针对安全概念不统一,安全科学与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通过借鉴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学说。建立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模型,阐述了其纠缠机制,明确了一个系统中的安全与危险在不同时段内存在的方式和状态:通常人们所认知的安全或危险均是系统在过去时段内以“一显一隐”的方式塌缩成确定的状态,而在现在与未来时段,它们分别是以“显性”、“隐性”的方式纠缠为不确定的状态;若该系统的“安全与危险纠缠”状态向安全方向塌缩时,系统则表现为安全,若向危险转化时,则系统表现为事故。同时,分析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建立的对安全科学及安全生产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及其未来展望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57.
为评价百菌清在马铃薯上的使用安全性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残留,建立了百菌清在马铃薯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2016—2017年在湖南长沙和河北石家庄两地进行了720 g/L百菌清悬浮剂在马铃薯上的施用,分析了其有效成分百菌清在马铃薯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马铃薯、土壤样品用体积比为1∶1的丙酮-乙腈的混合液振荡提取,提取液经盐析、浓缩后用乙腈定容,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 02 mg/kg、0. 20 mg/kg和2. 00 mg/kg时,马铃薯中百菌清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1. 1%~110. 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 4%~11. 9%;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2. 4%~111. 6%,RSD为6. 3%~10. 9%。百菌清在马铃薯上以高剂量(3 240. 0 g/hm~2)、低剂量(2 160. 0 g/hm~2) 2个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 d、14 d、21 d的马铃薯的最大残留量均值分别为0. 084 mg/kg、0. 026 mg/kg、0. 020 mg/kg。百菌清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其消解半衰期为3. 63~8. 35 d,在土壤环境中较易降解。  相似文献   
958.
959.
960.
中伸式同轴射流喷管应用于脉冲袋式除尘器可以增大脉冲射流的卷吸气量[1]。运用Fluent软件中的大涡模拟(LES)方法模拟了传统同轴射流和3种中伸式喷嘴同轴射流的近场区流场特性,中伸式喷嘴的长度L分别为2.5Di、5Di、7.5Di,Di为中心射流管管径,中心射流的Re为4 470。结果表明:中心射流管中伸长度在2.5Di的工况下,中心射流的核心长度与传统同轴喷管中心射流的核心长度相差不大;随中心射流管中伸长度增加,射流的核心长度变短,径向速度衰减更快,并且湍动能分布更加不稳定;随中心射流管中伸长度增加,轴线上距中心射流管喷嘴相同距离处的监测点的速度功率频谱波峰值增大,且波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减小;在相同中伸长度工况下,随距中心射流管喷嘴距离增加,监测点的速度功率频谱的波峰值增加,波峰值对应的频率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