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21篇
综合类   581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通过连续两年对常州市19条"清水工程生态修复"示范河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的调查,了解市区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从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各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评估河道水质及生态变化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各调查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指标与污染生物效应评价结果相互印证,保持高度一致性。2011年各河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完整性、种群多样性均较2010年有所提升,BPI则较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在这些河道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具有一定成效,有望实现城市河道水体生态循环系统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902.
富春江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6、9、12月,对富春江水库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富春江水库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0种,平均密度为375.10 ind/m2.从群落结构上看,数量上寡毛类占优势,生物量则明显由软体动物占优势.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及早春高,夏季低.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3.
内分泌干扰物三丁基锡诱导的腹足纲动物性畸变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腹足纲雌性动物由于三丁基锡化合物的内分泌扰乱作用而诱发性畸变的现状.介绍了性畸变现象的发生过程,说明了普遍采用的腹足纲动物采集方式与生物样品中有机锡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对阴茎尺寸指数(RPSI)与输精管序列指数(VDS)两个概念给出了性畸变腹足纲动物的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及度量性畸变的指标,着重介绍了芳构化酶抑制假说与睾酮-硫络合物抑制假说等有关性畸变的机理,并结合作者个人体会提出以后要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04.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区土壤动物种类计有31类,蜱螨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其它29类为常见类群和希有类群;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着污染影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物数量变化主要由于优势类群的数量消长,土壤动物种类的减少则由于污染敏感种类的减少或消失。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和蜘蛛对重金属元素有强的富集能力,体现人的Cd,PhAs含量与土壤中Cd,Ph,As含量叶明显地正相关,而蜈蚣对重金属的富集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05.
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浑江六个断面采集到底栖动物(4门、6纲、12目、34科、57属)84种,列出了相关名录。通过运用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对浑江采样水体的水质进行了底栖动物学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监测和评价浑江水质的底栖动物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河流水体污染生态学中的底栖动物与水质状况的相关性和对水质状况的指示性及利用该体系监测评价浑江水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06.
2009年3月对珠江广州大桥到海印桥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6种底栖动物样品,其中霍夫水丝蚓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丰度分别为96.3%和71.9%。海印桥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305280ind/m2和664.72g/m2;中大码头次之,分别为54144ind/m2和129.27g/m2;广州大桥最小,分别为43200ind/m2和93.87g/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极为不均匀,广州大桥、中大码头和海印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4、0.27、0.14;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0.19、0.11,均匀度指数0.19、0.20、0.13,物种丰度分别为6、4和3,属严重污染水平。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表明,溶解氧过低是生物多样性低的直接原因,控磷、除磷对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恢复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07.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的交错地带,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湿地水文连通受阻。选取黄河口滨海湿地三条水文连通强度差异明显的潮沟,调查不同潮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水文连通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录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52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总体来看随着水文连通强度的增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呈上升趋势;中等水文连通强度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对水文连通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多毛类和寡毛类在水文连通弱的区域占优势,软体动物在水文连通较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区域占优势,甲壳类在靠近潮沟源头水文连通最强的区域占优势。  相似文献   
908.
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是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修复的重要步骤.根据2017年4月永定河流域23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监测数据,基于监测点水质状况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选择潮白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相似且人为干扰较小的5个监测点作为参照区域,构建永定河B-IBI(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大型底栖动物33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最终确定永定河B-IBI由总分类单元数、蜉蝣目(E)-襀翅目(P)-毛翅目(T)个体相对丰度、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摇蚊科个体相对丰度、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科级耐污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值)等6个核心参数构成.采用生物完整性研究中常用的比值法和三分法构建的B-IBI评价得分体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均能较好地判别参照水体和受损水体的健康状况,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0).永定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洋河、桑干河和永定河干流监测点B-IBI平均得分分别为1.97、1.86和1.78,妫水河B-IBI平均值为2.48,23个采样点中有16个处于较差状态,7个处于一般状态.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指数与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得分、ρ(DO)呈显著正相关,与ρ(NH4+)、浊度、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B-IBI指数对于栖息地人为干扰和水质污染均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研究显示,永定河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基本丧失,全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全面退化趋势,识别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要素、恢复永定河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909.
刘祥  陈凯  陈求稳  王敏  王丽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6):1928-1938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其群落结构特征可有效指示河流水质及生态健康状况.为掌握淮河流域主要河流强人为干扰下水生态健康状况,分别于2014年夏季和秋季对淮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27个站点进行水质、沉积物及底栖动物采样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底栖动物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季共获62个分类单元,4297个底栖动物,主要以软体动物门(Mollusca)和昆虫纲(Insecta)为主,其中昆虫纲主要为双翅目(Diptera)、蜉蝣目(Ephemeroptera)和蜻蜓目(Odonata),分别占昆虫纲分类单元数的33.33%、21.21%和18.18%.其次,夏季平均密度为74.2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7.89 g·m~(-2),优势种为米虾属(Caridin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秋季平均密度为27.5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3 g·m~(-2),优势种则为米虾属、直突摇蚊属(Orthocladius)、四节蜉属(Baetis)和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但t检验差异分析发现,夏秋两季生物密度无显著空间差异(p=0.135),而生物量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02).对比发现两季生物丰度的差异主要由软体动物门与甲壳纲(Crustacea)贡献;同时,昆虫纲类丰度分布也表现出季节性,夏季毛翅目(Trichoptera)明显多于秋季,而双翅目和蜉蝣目则显著少于秋季.冗余分析(RDA)发现水温、p H、总氮和沉积物重金属(Cd、Pb、Hg)的梯度变化是该区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其次,闸坝运行、边坡固化、岸边植被带及采砂活动等对底栖动物的栖息地与空间分布同样是重大干扰.  相似文献   
910.
富营养浅湖水生植被重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在极富营养型的浅水湖泊所建立的大型实验围隔系统,对水生植被恢复后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作了为期3a的研究.4个围隔和大湖对照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8种,Ⅰ、Ⅱ和Ⅲ号围隔人工恢复沉水植被后,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其种类项目、个体密度和生物量增加,软体动物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提高.对底栖动物与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