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7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20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5篇 |
废物处理 | 113篇 |
环保管理 | 179篇 |
综合类 | 3283篇 |
基础理论 | 624篇 |
污染及防治 | 935篇 |
评价与监测 | 65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237篇 |
2016年 | 244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305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256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52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某染料废水一级好氧生化出水进行系统实验研究,考察该技术对废水COD、色度的去除能力,并探讨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即臭氧投加量200 mg·L-1,接触时间20 min时,COD平均从647 mg·L-1降低到440 mg·L-1,臭氧化指数约等于1;进水色度2 000倍左右,色度去除率达95%以上;SOUR值平均提高至原水的4倍;毒性由65%左右降低至0%;GC-MS结果显示废水中苯胺类、挥发酚类和硝基苯类等有毒污染物几乎全部被去除。另外,对实验所用的自制催化剂(连续使用90 d)进行ICP、BET、SEM、EDS分析,其有效成分锰、铈基本无损耗,催化剂性能稳定。研究表明在废水处理一级生化阶段后增加多相催化臭氧技术,不仅能够进一步去除COD,还可以明显提高二级好氧生化脱氮能力,对于污水处理的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白腐菌对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白腐菌(White rot fungi)是目前所发现的对芳香族化合物有很强降解能力的一类微生物。本文探讨了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白腐菌种及其代谢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对不同化合物的不同代谢途径,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3.
微波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微波加热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正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及近年来微波加热技术在污染土壤的修复、废物处理、活性炭再一和废气处理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与传统的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分析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同时对该技术今后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4.
155.
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堆肥中加人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的加人能明显地提高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本次实验中,菲、芴的去除率提高了25%左右,芘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156.
分别测定了苯酚、硝基苯和间硝基苯胺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浓度配比和等毒性配比的二元及三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采用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等浓度比和等毒性比混合体系的联合作用结果一致:苯酚+间硝基苯胺二元体系为协同作用,其他各体系为相加作用。为简化联合毒性实验方法,建议在研究相关系列化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中,可采用等浓度配比方法。 相似文献
157.
158.
改进的硫酸盐-聚乙烯醇法包埋藻菌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硫酸盐-PVA固定化法将藻与菌混合固定。在三种不同藻菌比的情况下,固定化系统对氮去除均可达100%,但是去除速度与固定的细菌量有关,细菌量越大,对氮的去除速度越快;对磷的去除随实验进行,最大去除率逐步下降,其下降速度与固定藻的量有关,藻量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由此说明脱氮的主要贡献者是细菌,而藻对除磷起了主要作用。为达到有效的脱氮除磷,应适当提高固定化藻的浓度,藻菌比应大于2:1。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聚乙烯醇载体上,藻类的生长没有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