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6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准确评估其气候变化趋势对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揭示1971-2015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域2006-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为此,本文综合观测和模拟数据分析了区域1971-2015年的历史气候变化以及2006-2050年的未来气候变化。研究发现:1971-201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39 ℃/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4.60 mm/10 a。2006-2050年,区域气候变化将呈暖湿化趋势,区域总体年均气温的增长速率为0.20~0.50 ℃/10 a,年降水量的变化速率为1.49~15.59 mm/10 a。同时,如果不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区域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将加剧。2006-2050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不断增加,区域增温速率从0.25 ℃/10 a增长至0.48 ℃/10 a,降水变化速率从3.97 mm/10 a增长至14.58 mm/10 a。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2.
本文在北方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实例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人工湿地是实现北方天然径流匮乏地区废水排放标准与水体环境功能目标有效衔接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系统分析了北方地区冬季人工湿地运行不稳定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低温运行效果优化建议,为在北方天然径流匮乏地区应用人工湿地技术保障河流水质达标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3.
期刊简介《北方环境》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办的综合性环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354/X,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0370,国际大16开本,每月28日出版,每期定价  相似文献   
174.
北方的春天     
北方的春天,脚步总是迟缓的。 没有绿色的冬季,像没有梦的长夜,不知什么时候才会醒来。风,终于吹面不寒,却又是黄沙漫天,浮尘、扬沙、沙尘暴,相跟着采来去去,只怕人们不知道大地已经解冻,却没有一件体面的衣装,那沙、那尘就抗议似的浮浮荡荡地飞起来。  相似文献   
175.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个科技企业在竞争似乎残酷的今天,必以其独到的企业文化和科技力量作支撑,才能站得稳、经营好、发展快,才能在商海搏击中勇立涛头。融市场、科研、实业为一体的辽宁北方环保集团正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紧紧围绕辽宁省环境治理重大课题大展环保宏图,短短的几年时间,集团已发展成为环境科技实业的领军企业,成为北方环保企业的旗舰。  相似文献   
176.
在中国紧急应对经济危机之时,中国的水资源危机也在加深。2009年开春以来一场持续数月的大旱在北方大地无情肆虐,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北方大旱事件的背后是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水资源危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77.
拥有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地级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和燕山两大山脉在境内交汇,有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等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地理位置的独特,这里成了东北、华北、蒙新生物区系的过渡带。过渡带的边缘效应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是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8.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气候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日平均温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生育期积温、生育期降水、全年降水和生育期日照时数等指数,依据主要作物适宜条件构建模糊隶属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判研究区农业气候资源适宜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农业气候资源各单项指数及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相对热量和光照而言,水分是研究区农牧林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指数的分布大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②研究区总气候资源指数和资源效能指数的计算表明,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小,光、热、水的配合效果差;两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均为由好到差;③研究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计算表明:大多数作物对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实际效率低。该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为较高、一般、较低和低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9.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对于生态建设成本的研究是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出发,针对这类地区收入水平低、就业结构单一的特点,认为其成本体系应本着以农民需求为核心、统筹区域内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关系,并为统筹生态建设区与受益地区发展提供依据的原则进行构建,依此将成本分为营建成本、机会成本和发展成本,并通过在吉林省西部的应用,得出吉林省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抚育的总成本分别为24150、8090、967元h/m2,远高于国家所提供的补偿标准。因此,除了国家补助外,应本着“受益者支付”的原则,长春、吉林等地应通过就业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支付发展成本。因此,我国在生态建设中应细化补偿标准和实行支付主体多元化,国家和当地政府就营建成本和机会成本方面作出补偿,而受益地区则着重于发展成本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0.
高峰 《防灾博览》2010,(5):50-51
<正>今年夏天,中国北方奇热,很多地方超过了40℃。在北京,气温创下了60年来的新高。地面的温度达到了63℃,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现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鸡蛋打碎了,泼在马路的井盖上,三分钟后,鸡蛋被烤熟了。看看中国的城市,几乎是千篇一律,都是钢筋水泥筑成的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