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面源污染对北运河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日益凸显.以北运河流域沙河水库入库支流南沙河和北沙河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考察降雨过程中河岸带对径流污染的净化效果.根据北运河流域河岸带结构及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将河岸带分为Ⅰ型河岸带(防洪堤-防洪挡墙-林地-草地)和Ⅱ型河岸带(防洪堤-林地-草地)2种类型.以南沙河北岸(NB)和北沙河南...  相似文献   
312.
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污染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主要河流水质进行定量评价,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与布局对其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2013—2016年,永定河上游主要河流水质逐渐改善,但仍存在水污染问题,主要超标的水质指标为TP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8.24%和22.59%。(2)空间聚类分析发现,洋河中下游断面鸡鸣驿、响水铺和八号桥,水污染相对较严重;清水河上游断面北泵房和洋河上游断面左卫,水污染较轻;桑干河断面石匣里、温泉屯、小渡口和清水河下游断面老鸦庄,水质清洁。(3)洋河中下游污染物来源于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清水河下游和桑干河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洋河上游和清水河上游污染物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313.
沙耳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处于“5.12”地震的严重波及区。为了研究地震对严重波及区泥石流沟的影响,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勘查,对沙耳沟泥石流震后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沙耳沟泥石流的性质可判定为“中频率 中~大规模 较高粘度泥石质泥石流”,具有暴雨激发、成灾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危害作用主要为冲毁和淤埋。泥石流物源主要以沟床质起动、沟源侵蚀和沟岸崩滑补给为主,沟内固体物源方量约1300×104 m3,其中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固体物源动储量约300×104 m3,已经具备暴发中 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根据计算,在50 a一遇的暴雨作用下,一次泥石流总量超过9×104 m3;在100 a一遇及更低频率的暴雨作用下,一次泥石流总量超过13×104 m3。通过研究发现,“5.12”地震对地震严重波及区的泥石流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十分明显,其发展趋势仍按自身规律进行演化。  相似文献   
314.
陕北地区北洛河上游石油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北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随着陕北地区油气大规模的开采,资源勘探开发对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日趋严重,北洛河上游石油开发区内水质恶化,水体功能降低等问题非常突出.通过对北洛河上游地表水采样测试分析,并根据国家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六价铬、硫酸盐、COD、NH3-N、挥发酚、石油类在集油站、井场、个别污水偷排处超标情况较严重,在河岸有大量原油污染物沉积.在部分地区河水的氯化物含量较高,除本地区地质条件因素之外,油层水的排入也有一定影响.并且由于春冬季河水流量减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枯水期的污染程度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315.
长江南京和镇江年最高水位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京、镇江两站的长江水位和降水量及长江大通站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南京和镇江两地长江年最高水位的周期和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两地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出现年最高水位的可能原因。发现年最高水位的出现往往是天文潮位、上游来水和当地降水等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或者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特别是当这3个因素共同作用时会使水位非常高,而往往超过警戒水位。  相似文献   
316.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全球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岷江上游因地质构造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灵敏而备受关注。本文以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选取证据权重法(WOE)进行滑坡脆弱性评价,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水力侵蚀、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各生态主题脆弱性的空间叠加分析;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在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滑坡脆弱性、水力侵蚀脆弱性、景观破坏与污染脆弱性均以轻微度为主,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0.43%、71.89%、75.55%;各生态环境主题脆弱性综合分析表明,54.70%的区域至少面临一种生态问题,面临两种及以上环境问题的区域占15.43%,同时面临三种环境问题的占1.35%。研究结果探讨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子,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持续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17.
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闵奉原水支线工程日前开工,标志着上海市四大水源地之一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工程建设正式启动。据了解,为上海市民供水的主要有四大水源地,包括东风西沙水库、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和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除了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外,其他3个  相似文献   
318.
岷江上游是四川盆地和长江干流的重要生态屏障,其植被资源在汶川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以震前(2006年)和震后(2008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该区域植被在地震中的受损情况及灾后恢复状况。研究表明:受地震影响,岷江上游森林、灌木、草地和荒漠植被面积在2006~2008年分别下降23 124、15 409、7 482 和2 656 hm2,降幅依次为273%、253%、104%和412%,而沼泽面积变化不大;经过灾后恢复,森林、灌木、草地和荒漠植被面积在2008~2010年分别恢复12 104、21 283、10 554 和2 847 hm2,分别占受损面积的52%、138%、141%和107%,而沼泽面积变化依然不大。植被的这些变化对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合理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妥善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以及科学保障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9.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COD和氨氮工业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0年工业污染源普查更新数据,以COD和氨氮为分析对象,从排放总量、排放经济强度以及石化、冶金等13类工业行业分类来综合解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工业污染源排放特征和行业贡献。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工业点源COD、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7 919.7t、2 841.3t;十堰、汉中、商洛工业源COD和氨氮贡献率分别为39.7%、22.6%、19.4%和18.8%、35.9%、38.1%,是COD、氨氮排放贡献率最大的3个地级市。制药、食品和石化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COD排放贡献较高的行业,贡献率分别为40%、19%和16%;而石化、采掘和冶金分别为氨氮排放贡献了45%、20%和17%,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高氨氮排放行业。皮革、造纸2个行业的万元工业产值COD及氨氮排放量均位于前列,分别为33.5kgCOD/万元、25.1kgCOD/万元和4.70kg氨氮/万元、2.27kg氨氮/万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污染防治与管理应从流域层面综合考虑,实施"分区管理、重点控制,分期执行,长久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320.
基于LCA的建材生产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生命周期方法,通过清单建模及计算,分析了12种建材产品生产的生命周期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包括能源上游阶段、运输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同时考虑了直接能耗、直接污染物排放以及间接能耗、间接污染物排放;并使用“迭代”法对能源上游阶段进行清单分析.清单输出结果表明:钢材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大,分别为34.83 GJ/t和3 493 kg/t;草砖生产的生命周期总能耗和CO2排放量最小,分别为0.14 GJ/t和11 kg/t,说明其环境友好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