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27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81.
黄海硅的分布与收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年在黄海的综合调查,对黄海水体和沉积物中溶解硅和生物硅的含量和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建立了黄海硅收支与循环的模型.结果表明,黄海水体溶解硅和生物硅在秋季均高于春季,生物硅占活性硅的22%,陆源输入、初级生产和底界面扩散对硅的含量和分布的影响较为突出.收支表明,底界面扩散是黄海水体溶解硅的主要来源,占外部输入的48%,其次是东海的输入,占32%,河流贡献为9%,地下水贡献为6%,地表径流(非河流部分)贡献为3%,渤海贡献为1.5%,大气仅贡献0.5%;黄海水体溶解硅的支出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吸收与随后的沉积埋藏和向东海的输出,其比例分别为72%和27%,黄海向渤海输出比例仅为1.0%;黄海沉积物是水体溶解硅的源,同时黄海体系还具有潜在汇的特性;黄海硅的净埋藏量约为55×109mol/a,占当年生物硅总量的7.2%,高于全球海洋的平均比值(3%),是外部输入硅总量的47%.本研究量化了黄海硅循环的主要过程,初步揭示了硅的源-汇特征以及陆地输入对近海硅收支与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2.
传统的灰关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易出现关联序乱序、逆序的现象,故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受极值影响较小的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将绝对差计算式改写为点到区间的形式以增加计算精度,选择基于线性运算的关联系数计算式,以避免采用传统方法运算导致的序数效应,并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北横泾氨氮、总氮污染严重的水质特点,调整指标权重,得到的评价结果与传统灰关联分析法以及其他常用方法相比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83.
《江苏劳动保护》2014,(10):F0003-F0003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是省水利厅直属的工程管理单位,所管理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该工程位于长江、淮河流域下游,座落在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始建于1961年,1977年建成,主要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具有调水、排涝、泄洪、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284.
铁(Fe)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溶解活性态铁(DRFe)是溶解态Fe的主要组成之一,与海洋生物体的吸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黄海近岸海水30天定点连续分析监测,研究了黄海近岸海水中DRFe在高、低潮时的浓度变化特征,分析监测了潮汐作用对DRFe的影响,并探讨了DRFe与海水理化参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潮时DRFe浓度略高于低潮,最大浓度差为2.32 nmol/L,最小浓度差为0.44 nmol/L;DRFe浓度月变化差异不大,其范围为4.06~8.34 nmol/L,平均浓度为5.70 nmol/L;5月初,DRFe浓度较高,随后逐渐下降;海水温度升高会促进浮游植物生长,致使Chl a含量增加,同时加速DRFe的消耗。  相似文献   
285.
自2007年至今,黄海海域连续14年发生大规模浒苔绿潮,这已成为我国一类常态化的海洋生态灾害。黄海浒苔绿潮暴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可以产生不良的生态效应。本文分析了大规模绿潮暴发对近海旅游业、水产养殖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总结了当前绿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6.
2011年福岛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引起社会恐慌。本文总结了福岛核电站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海域的运输分布情况,分析了福岛人工放射性核素对北太平洋不同营养级生物如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和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比讨论了受福岛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的中高低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普遍规律,梳理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北太平洋海域影响的整体脉络,并提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对生物影响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7.
景观格局的改变会对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对其格局进行优化调控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研究以怀来县为例,通过解译判读1993、2003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发现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上升趋势,结合各景观类型在地形位上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整体连通性指数(d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dPC)评价结果表明河流交汇处及水库周边等区域对景观连通性重要值最大,然后划分了景观生态维持区、景观生态恢复区、景观生态功能强化区和景观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该地区景观生态优化提供指导 借鉴。  相似文献   
288.
黄海西部春、夏季湿沉降常量离子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湿沉降是大气气溶胶的湿清除过程,在物质向海洋输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降水中的化学成分、离子浓度及其相互作用对于了解海、陆源对被研究地区气溶胶与湿沉降的影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89.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灾害是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灾种之一。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由于受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天气影响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结冰海域。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将研究区海岸带上17个地级市的71个县区作为评价单元,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冰期天数和最大冰厚2个指标,计算致灾因子危险度指数;选取涉海人口密度、海洋经济密度、海洋一产比重等3个指标,计算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综合危险度指数与脆弱性指数计算各县区的海冰灾害风险指数,并绘制风险等级图。该风险等级图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海岸带上的分布状况,为中国制定海冰灾害风险防范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0.
唐巍 《四川环境》2010,29(4):100-105
对川东北-川西输气联络线工程对四川驷马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主要结论是:在施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将减少,水体质量将降低,部分野生动物将受到损伤或远离现有的栖息地,部分植物个体将被采伐,生态系统结构将发生变化,主要保护对象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运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受联络线工程的影响较轻。为了减轻影响,从控制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