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76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滇西地区基性 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 2 0 6Pb/2 0 4Pb =1 7.877~1 8.5 0 6,平均 1 8.1 0 8,2 0 7Pb/2 0 4Pb=1 5 .470~1 5 .5 87,平均 1 5 .479,2 0 8Pb/2 0 4Pb=3 7.797~ 3 8.5 67,平均 3 8.1 77。研究发现 ,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 ,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 ;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 ,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982.
姜震  王德忠  陆贻通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35-938,942
采用同位素示踪方法,以3个不同抗蚜威剂量对青菜进行喷施,研究其在青菜-土壤系统中的残留动态。试验显示,在不同浓度处理下,抗蚜威在青菜中的消解规律大致为前期较快,后期较慢:浓度高时较快,浓度低时较慢。常规剂量处理的试验末期,土壤中结合残留物占初始量的比例高达60.75%左右。抗蚜威在青菜-土壤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变化,能较好的用指数模型和示踪动力学二分室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983.
云南寻甸中全新世降温事件的石笋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寻甸仙人洞X1石笋进行高精度的TIMS-U系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寻甸地区8000aB.P.以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寻甸地区8000aB.P.以来石笋记录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气候期:中全新世8000—5560aB.P.为气候适宜期,显示印度季风由强盛逐渐减弱的趋势,气候温暖湿润期,与太阳辐射增强引起的北半球季风环流加强有关;中全新世中晚期5560—4400aB.P.为季风转变期,显示印度季风减弱并快速退出、萎缩,东亚冬季风加强并快速推进,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候为干冷期;中全新世晚期4400—2000aB.P.,显示东亚冬季风逐渐减弱,东亚夏季风有所增加,气温有所回升,但气候变化的波动大。研究还表明,全新世以来石笋记录的气候变化非常不稳定,在千年尺度上表现为台阶状,在短尺度———百年尺度上呈锯齿状波动。石笋记录的突发性气候波动事件,与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极好的相关性,这对于认识现代气候系统变化以及对未来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84.
最近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露头(二马营组T(e2))发现一油气苗,通过对油苗的微观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油苗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在鄂尔多斯盆地迄今所发现的原油或凝析油差别较大,推测其油源岩为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一发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油气勘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5.
长坑金银矿床方解石的δ13C值为-3.23‰,方解石和石英的δ18O分别为8.64‰~18.61‰和9.60‰~13.0‰,其范围与其它卡林型金矿相似。结合大本(Ohmoto)模式的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热液的总联同位素组成可大致取为-2‰~-17‰,即碳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沉积碳酸盐,部分来自有机碳。推导出水岩交换过程中流体氢、氧同位素演化的一般性协变方程并进行了理论模拟,认为成矿流体以燕山晚期一第三纪的加热大气降水或建造水为主。  相似文献   
986.
李星燃  梁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9):3389-3396
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很难分离和检测,因而难以直观研究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制备13C标记的生物炭,研究了13C标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以及标记前后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Cd2+和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脉冲标记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δ13C值,经过550℃限氧热解法制备的13C玉米秸秆生物炭(13C BC)的δ13C值为249.3‰,显著高于土壤(-23.5‰)及未标记的玉米秸秆生物炭(-25.7‰),具有显著的生物炭示踪效果.13C标记的生物炭的pH、CEC、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种类及数量等理化性质与未标记生物炭相似,说明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13C标记生物炭与未标记生物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表明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对Cd2+、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特征.XRD、FT-IR结果表明,13C标记生物炭和未标记生物炭具有相同的吸附机理,均为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因此,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C标记生物炭具有与生物炭相同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对镉、铜的吸附行为,同时具有显著高于土壤背景的δ13C值,可为土壤中生物炭迁移、生物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行为的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87.
农业生态系统中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平利  张成江 《生态环境》2003,12(4):512-515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137Cs、^210Pb和^7Be示踪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210Pb主要用在沉积速率的测定及沉积年代的示踪研究上,^137Cs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普查和土壤侵蚀普查,^7Be用于短期内土壤侵蚀研究。在土壤肥效和植物营养元素研究中,常用^13C、^32P和^15N及其化合物示踪定量评价土壤养分,追踪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转、分配和代谢过程。在环境污染方面,用重金属如Pb、Hg、Cd、Zn等元素的同位素判别污染物质来源,研究污染历史和污染元素在土-水-气-植物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在动物有机体内的迁移累积。文章综述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上述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8.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g/g脂重.肉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比植食性的鱼类相对较高.BDE47为最优势组分,占总PBDEs的30%,且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生物体中PBDEs的含量与脂含量和δ15N值均呈正相关,脂含量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远比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对老柞山金多金属矿床地质背景、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碳氧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和岩石化学的研究 ,得出产金矿带成矿热液为高温岩浆热液 ,并有地壳物质混入 ,该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钙碱系列环境。  相似文献   
990.
雷州半岛岭北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张宏鑫  吴亚  罗炜宇  陈雯  刘怀庆 《环境科学》2020,41(11):4924-4935
地下水是雷州半岛重要的供水水源.本研究在雷州半岛岭北地区开展了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调查,报道了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基于水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揭示了控制水质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pH、总硬度、TDS以及K+、Cl-、SO4-质量浓度较低;H2SiO3和NO3-质量浓度较高.孔洞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以Mg-Ca-HCO3和Mg-Ca-HCO3-Cl型为主,Cl-沿径流方向增加明显;浅层孔隙水以Ca-Cl、Na-Ca-HCO3-Cl和Na-Ca-Mg-HCO3-Cl型为主;中深层孔隙水以Mg-Ca-HCO3、Na-Ca-Mg-HCO3和K-Na-HCO3-SO4型为主,K+、Na+、Cl-和SO4-沿径流方向有所增加.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Cl-和Na+起源于海洋性大气降水,Mg+、Ca2+和HCO3-源自硅酸盐矿物水解,NO3-主要来自化学肥料;浅层孔隙水、裂隙孔洞水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中深层孔隙水受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计入硝酸盐后,50.85%的NO3型水指示着地下水具有污染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