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76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稳定碳同位素可以指示和判断有机物的来源或成因。本文概述了油源、煤源、生物源及燃烧源等不同污染源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简要介绍了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在初步分析不同污染源贡献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应用碳、氮稳定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4年夏季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拖网渔获物营养级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海州湾海洋牧场区域主要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结构。结果表明:海州湾拖网渔获物中鱼类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主要集中在9.6‰~13.9‰,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为-16.2‰~-23.3‰;计算得到的鱼类的营养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9和1.9;其中,中国花鲈和孔虎鱼所处营养级最高,为食物网中的顶级捕食者,螠蛏和中国毛虾营养级相对较低,位于食物网下层;中国花鲈个体大小与其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0,P < 0.01);碳稳定同位素比值分布结果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海域各生物类群存在明显的生态位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制的几种疏水催化剂的主要特性,采用这些催化剂进行了室温下的H-T同位素交换实验,初步考察了氢气流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能够用于室温下从氚水中回收氚  相似文献   
994.
林琪 《环境》2015,(1):74-75
<正>蔬菜中含有的重金属来源除了土壤,还有另外一个主要途径——空气。北方冬天的街道上,路上行人的"口罩展览"俨然成为一道风景线。人要呼吸,一切生物也要呼吸,蔬菜也不例外。殊不知,在重霾地区,蔬菜吸入的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还有重金属。这下,蔬菜也要随着行人一起"戴上口罩"了。叶片呼吸招来重金属说到蔬菜里的重金属超标,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土壤污染。众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高放废物处置库北山预选区深部地下水是否会通过断裂流入河西走廊地区,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安全,本文以北山预选区及其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和同位素高程效应方程,通过对比两个系统地下水δD、δ~(18)O值和氘盈余特征的差异,确定北山地区与走廊地区的深部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起源,即北山预选区深部地下水起源于地质历史时期受到过强烈蒸发的大气降水,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地区地下水呈现出典型的现代大气降水补给特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蒸发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北山预选区深部地下水并未进入走廊地区,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选址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997.
海底地下水排放(SGD)是陆源物质入海的重要通道,对沿岸物质通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近海海水养殖的发展,有关SGD对养殖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也备受关注。本研究运用短半衰期核素223Ra和224Ra估算了福建沿岸养殖型海湾——罗源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地下水中223Ra[(58.1±40.2) dpm/(100 L)(n=9)]和224Ra[(1637±1118) dpm/(100 L)(n=9)]的活度远高于近岸水体223Ra[(4.49±1.35) dpm/(100 L)(n=15)]和224Ra[(65.5±15.8) dpm/(100 L)(n=15)]的活度。本研究在假设稳态的条件下,运用Ra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出罗源湾SGD通量为(1.91±2.16)×107 m3/d,SGD速率为0.068~0.101 m3/(m2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我国西南(云南、四川)13个高山地区地衣植物—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中铅(Pb)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208Pb/206Pb和207Pb/206Pb)的测定与分析,并且与土壤Pb含量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地区大气Pb污染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长松萝中Pb的含量范围为1.5~64.5mg/kg,在临近城市及有色金属产区含量较高,与土壤中Pb含量(7.6~113.9mg/kg)空间变化一致;不同采样区长松萝与土壤中Pb含量呈典型正相关关系(r=0.919, P<0.01),长松萝Pb含量反映了区域大气Pb污染程度差异.长松萝中208Pb/206Pb和207Pb/206Pb同位素比值范围分别为2.099~2.123和0.852~0.874.通过与主要潜在污染源Pb同位素对比分析,认为我国西南高山地区大气Pb污染主要源自该地区铅锌矿冶炼释放,并且还可能受到来自缅甸含铅汽油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铅污染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形式之一,并且人为活动引起铅污染问题在日益增多。由于铅的污染来源复杂,准确、快速地识别污染源并弄清其迁移路径是土壤铅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随着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重金属污染的溯源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根据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其在示踪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理论基础,以铅同位素的示踪原理与测定方法为切入点,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案例,重点论述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取南京城郊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探究表层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将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讨论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利用Pb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农田表层土壤Cd、As、Hg、Pb、Cu、Zn和Cr的平均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部分土壤样点Cd和Cu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常年大量施用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高强度农业活动、周边工业生产、交通污染和自然母质均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产生一定的贡献.PMF模型模拟的Cd、Hg和Cr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r2均大于90%,其余元素r2均大于70%,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满足研究需要.PMF模型和Pb稳定同位素比值法计算大气降尘对土壤Pb累积的贡献率分别为32.1%和36.8%,结果比较接近,表明PMF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