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人员伤亡的75%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而井下自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防火、供电等12个方面做出了设计,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说,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相似文献   
122.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处理污染废水的同时还能产生电能,成为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典型MFC结构,分别介绍了阳极室、阴极室和中间室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比较分析了各个室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MFC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并提出了未来MFC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3.
地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其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适用于深部地下硐室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应变解除法,并介绍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测量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应变解除法进行现场实测,获得了该矿区深部4个水平6个测点的三维地应力状态;利用多方程回归方法分析初始地应力场,获取了大红山铁矿矿区深部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测量成果为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该矿区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李子龙  高威 《火灾科学》2020,29(2):71-79
腔室火流动特性是影响腔室火灾蔓延与通风状况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小尺度腔室火实验,研究了火源位置变化对腔室火流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火源沿腔室底部从壁面向开口方向移动,在开口中性面以上,同一高度处压差与流速增大,中性面高度和烟气层高度均降低,并导致开口质量流率增大。与火源强度相比,火源位置变化对烟气层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火源位置对中性面高度及烟气层高度的影响在壁面处及开口处更为显著,腔室中部位置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火源由壁面向开口移动,会造成火焰高度降低和水平伸长量增加。基于实验数据,给出了考虑耦合火源位置的腔室内火焰水平伸长量的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场景下的腔室火灾理论模型提供实验结果支撑。  相似文献   
125.
在降雨条件下进行有/无格室加筋的坡面型泥石流启动室内水槽试验,对比分析了细粒含量、启动现象、启动时间、位移场云图和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总结了土工格室对不同级配砂土坡体的防护效果,揭示格室防治坡面型泥石流的启动机理。结果表明:格室防护能够有效改变坡面泥石流启动形态,延长启动时间。随细粒含量增加,坡面启动比线性减小,启动时间延长比呈抛物线变化;细粒含量适中(15%)时的延长作用减弱,细粒含量较大(15%~25%)时破坏方量会增大。格室具有蓄水、加筋及调配雨水入渗的作用,粗粒较多时减缓渗流;细粒较多时能够排水并减缓冲刷。格室对防治坡面型泥石流启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结合其他防治手段,可实现坡面泥石流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26.
<正>控制复合岩层巷道围岩变形,一直都是深井建设中的普遍难题。根据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地质条件,摸索出经济合理的巷道支护技术,对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通过对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井下主要硐室支一、联合支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7.
<正>1、首先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2、撤退时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离。  相似文献   
128.
10月29日晚上6点左右,衡山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35人,6人安全升井。此次矿难事故中有29条生命逝去,另有6位矿工因为具有相对丰富的自我救援知识,凭借热爱生命的顽强毅力,最终逃出生天,创造了矿难自我救援的一个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9.
庞杂而封闭的铁路系统,在7·23事故后成为公众质疑和谴责的对象,政企不分的巨大王国好似老旧体制下中国的微观缩影。在与航空、公路竞争的种种背景中,用一位铁路人士的话来说,高铁是中国整个铁路系统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不是抓住了高铁,我们铁路早就没落,永远不可能再恢复曾有的荣光。旧王国搭上了高速铁路的轨道,超越国际经验,将轮轨技术一次次推向极限。而支撑起这个系统的人员,同样在惊愕中接受着工作方式的快速改变,他们也不知道,这趟自己开行的列车,会把大家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3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的建设完善工作,所有矿于2013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善工作。那么,距离2012年6月底的限期不到9个月之时,作为紧急避险系统中的重要设施——避难硐室的建设情况如何?我国的避难硐室相关技术是否成熟?设计与建设中有哪些实际的困难?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金龙哲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