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9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3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为确定cysDN操纵子的功能及对根瘤菌结瘤的影响,通过三亲本接合,将质粒转座子pTnMod-RKm′随机插入费氏中华根瘤菌15142中,建成随机插入突变体库,随后通过含有不同硫源的MM培养基的筛选得到一株不能利用硫酸盐但能够利用半胱氨酸的突变体.进一步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发现该操纵子与已报道的Sinorhizobium sp.strain BR816的cysDN在核苷酸水平上有92%的相似性,在氨基酸水平上有96%的相似性.用自杀质粒pK18mob分别构建含有cysD部分片段和cysN部分片段的重组质粒,通过三亲本接合导入出发菌株15142中,经过同源单交换,分别获得cysD的pK18mob正反向插入突变株cysDF/15142以及cysDR/15142和cysN的pK18mob正反向插入突变株cysNF/15142与cysNR/15142.用广谱宿主质粒pLAFRJ载体连接完整操纵子cysDN构建互补质粒cysDN+pLAFRJ,将该质粒通过三亲本接合导入突变株中,获得互补菌株.用不同硫源的液体MM培养基培养,发现互补菌株能够补回突变菌株不能利用硫酸盐作为唯一硫源的缺陷,说明cysDN操纵子确实与硫酸盐同化途径有关;植株试验表明突变株比出发菌株推迟结瘤1~2 d,固氮酶活也比出发菌株稍低;竞争结瘤试验表明突变菌株占瘤率较差,但在平均瘤数、平均瘤重、平均植株干重上则无差异.  相似文献   
532.
邓熙  刘飘 《环境工程》2023,41(2):227-233+246
“三线一单”是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中水环境质量底线是提升区域水环境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针对目前水环境质量底线划定技术问题,在有关指南的基础上细化了划定技术方法。以珠三角江门市为研究对象,全市划分为94个水环境控制单元,农业源和生活源是江门市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新会区、开平市和台山市水污染物入河总量超过全市的60%。为实现水质改善要求,全市COD、NH3-N、TP的现状污染负荷到2025年至少需削减14%、15%、29%。建立以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一般管控区为主体的水环境分区管控体系,3种类型的分区面积占比依次为9.4%、31.9%、58.7%。探讨了水环境质量底线成果落地应用和后续更新调整的重点,研究成果为珠三角其他城市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33.
碳质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质量、人类健康等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使用扫描质子微探针对上海两个典型环境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及7类污染排放源的单颗粒进行了分析.利用微束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谱micro-EBS(non-Rutherford elastic backscattering,EBS)分析了单颗粒中的C含量,发现燃煤烟尘、燃油烟尘、汽车尾气、柴油公交车尾气等污染源中碳质颗粒物占优,而水泥尘、钢铁工业尘、土壤尘中无机颗粒物占优;中心城区的碳质颗粒物占优,而工业区的无机颗粒物占优,单颗粒物的元素分布可以反映颗粒物发生大气化学反应的重要信息,利用微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谱micro-PIXE(particle induced X-ray emission,PIXE)分析得到了大气颗粒物的S、Ca、Fe等元素分布,发现含Ca的碳质颗粒在大气中发生了硫化反应.  相似文献   
534.
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组分对硫酸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于厌氧条件下持续6周,研究不同外源硫酸盐浓度下南湖沉积物和上覆水之间的硫酸盐转化及还原情况,采用31P核磁共振(31P-NMR)研究沉积物磷组分所受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输入促进了上覆水中pH值的升高,而氧化还原电位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覆水中SO24-浓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间隙水中SO24-浓度的增加幅度并不与上覆水中降低幅度一致,表明沉积物中SO24-发生了转化.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指数随SO24-输入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数量在第2周达到峰值,输入硫酸盐的S500和S1000处理中SRB数量远远高于未加硫酸盐的对照(CK).利用31P-NMR测定了南湖沉积物NaOH-EDTA萃取物中各种磷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南湖沉积物中的磷组分主要有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和焦磷酸盐,且正磷酸盐含量占绝对优势(占总磷的84.10%~95.54%),沉积物中其它磷组分含量顺序为磷酸单酯>磷酸二酯>焦磷酸盐.从总趋势来看,硫酸盐促进了沉积物中正磷酸盐的释放,且在硫酸盐还原菌数量较高时使沉积物中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和焦磷酸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535.
对含氰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减小废水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本试验采用微电解芬顿预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主要考察Fe/C、H2O2的投加量、pH值及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微电解pH=2.5,Fe/C=4∶1,HRT=70min,芬顿pH=4,H2O2的投加量4ml/L,HRT=80min.  相似文献   
536.
以4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基础,利用大气校正后的单窗算法对福州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验证.进而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进行湿地对福州市热岛效应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地表温度实测数据对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验证,二者之间R2值为0.9475,满足研究需要;(2)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中建设用地和道路的温度最高,成为城市热岛的主要热源.建设用地在所有地物中所占比例由1985年的10.6%增大到2015年的23.4%,其城市热岛贡献指数(UHI)由1985年的24%上升到93%;(3)湿地的冷岛效应对周围地物的高温环境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针对不同地物类型其影响范围并不相同;(4)1985—2015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冷岛效应正在逐渐减弱.湿地对周边地物地表温度的影响距离400 m减小到360 m,影响面积也由352 km2减小到320 km2,影响范围下降的平均速度为0.94 km2??a?1.  相似文献   
537.
卞逸舒  银燕  王红磊  陈魁 《环境科学》2020,41(3):1056-1066
为了研究华东背景地区大气单颗粒的理化特性,利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于2012年9月5日至10月28日在黄山对大气颗粒物进行了观测,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究了不同气团对颗粒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山地区颗粒物可分为老化碳(Aged-EC)、富钾(K)、元素碳-有机碳混合物(ECOC)、有机碳(OC)、钠-钾混合物(NaK)、元素碳(EC)、元素碳-重金属混合物(ECHM)、重金属(HM)、矿物质(Minerals)共9类,其中Aged-EC占比最高,K其次,且含碳颗粒物老化程度较为严重.含碳颗粒物Aged-EC、 ECOC和OC集中在积聚模态(0.2~1.4μm),HM、 NaK和Minerals则集中于粗粒子模态(1.4μm).除K、 ECHM和ECOC外,较高风速下不利于颗粒物的累积;相对湿度越高,含碳颗粒物的占比越大,而K、 OC、 Minerals和NaK的占比越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时段内黄山地区主要受西北气团、海洋气团和局地气团影响.周边地区的工业排放、燃煤等活动是Aged-EC的首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538.
<正>近年来,中石油吉林油田长春采油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努力建设现代化油田为目标,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工作。突出责任落实,大力推进"直线责任、属地管理、有感领导",划分属地管理责任区173个,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得到巩固。突出管理受控,扎实推进HSE体系运行,制发管理程序28套,健全规章制度76项,"四有一卡"、"两书一表"、"作业许可"等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39.
为了解冬季采暖期交通路口大气细颗粒物(PM_(2.5))成分随时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于2011年12月19日-23日每日8:30、11:30、14:30、17:30左右在太原市主城区典型交通路口采集大气PM_(2.5)样品20组,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测定后,对1 678个颗粒的二次电子像和X-射线能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矿物尘和含碳颗粒占样品总数80%以上,含硫的反应矿物尘是含氮的2.5倍;(2)在每天4个不同采样时段,初级矿物尘、有机碳(OC)及富铁颗粒相对丰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元素碳(EC)和反应矿物尘的变化差异均显著(P0.05);(3)OC/EC数量比2且OC、EC相关性差。说明太原市采暖期与交通相关的大气PM_(2.5)成分复杂、来源广泛,其中矿物尘颗粒主要来自工地和道路扬尘,EC以煤炭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为主;OC受一次排放及二次产生的共同影响;富铁颗粒含量比较恒定,可能受机动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40.
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重庆市作为长江中上游特大型城市,工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市区热岛效应明显,但是很少对其研究。以2007年Landsat5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对重庆市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进行城市地面亮温等级划分,在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NDVI等方面对重庆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和空间格局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城区热岛现象显著,且分布不均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岛效应影响不同;城市地面亮温与NDVI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最后结合重庆市的特殊地形,提出了以下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加强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结构;构建最佳绿化结构,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工厂废气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