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南京市和北京市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小时气象观测资料和G95光温模型算法对中国南北典型城市南京和北京地区2015年森林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南京市总BVOCs排放主要来自湿地松、栎树类和杨树,北京市主要优势树种BVOCs排放量最高的是栎树类、杨树和油松.从...  相似文献   
352.
<正>第7次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于2013年11月21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的经验,诠释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以及如何使安全社区"更接地气"。"安全社区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建设’上,而不是‘创建’上。已经获得命名的安全社区要坚持持续改进,不能停步。要清醒地认识到,获得称号不容易,‘保持’称号更不容易。"2013年11月2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如是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在会上,介绍了安全社区的建设现状:截至2013年11月底,  相似文献   
353.
南京青奥会开幕在即,各项安全保障工作进入临战阶段。全省上下同下一盘棋,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进入“青奥时刻”。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督导南京青奥会安全保障工作 7月28日至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率队对南京青奥会安保有关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354.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区域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热环境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基于南京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南京市统计年鉴以及landsat TM 影像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南京气温变化的因子群进行贡献度分析.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及南京市统计年鉴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其次,基于landsat TM 影像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建成区面积;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出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城市化因子分别对年均温、年最高温、年最低温、季均温、月均温以及不同时期温度均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1983-2011 年期间,南京市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增温更为明显,1999-2007 年年均温增长了1.50 ℃.(2)发现对于同-参考数列(年均温、月均温等)而言,其影响因子关联度整体排序是一致的: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3)同一城市化因子对年均温变化、年最高温变化、年最低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例如,人口密度对1983-2011 年年均温变化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了0.95;用电量、废气排放量和运营车辆对1983-2011 年年最低温变化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68、0.74、0.73.(4)同一城市化因子对不同月份气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如人口密度与2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小,关联度为0.78;与3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93.(5)不同城市化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区域气温变化的  相似文献   
355.
为研究南京主要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PM10和O3四季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利用2013年1月~2015年2月国控点环境监测数据对浓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WRF模式模拟的精细大气边界层气象场,分析气象要素与各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建立统计模型.结果表明:PM10、PM2.5冬高夏低,冬季日均值分别为160.6μg/m3和98.0μg/m3;日变化特征四季基本一致,但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且冬季上午峰值比其余三季延后1~2h.各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细粒子占主导,PM2.5/PM10年均值为0.59;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O3的年频率分别为51.5%、26.6%和13.5%,PM2.5主导四季AQI的变化,尤其是在重污染的情况下,首要污染物为PM2.5占96%.O3浓度春末夏初高、秋末冬初低,日变化为单峰式;O3与边界层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四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0.572、0.326、0.323.四季PM10、PM2.5、O3_8h_max日值逐步回归方程拟合度为40%~65%.  相似文献   
356.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的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于2002年春季(3月)对南京市城区PM10、PM2.5(大气中粒径dp≤10或2.5mm的颗粒物)进行了研究测定,并对其水溶性组分及Ph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春季污染严重,PM10超标率达83%.PM2.5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1.8~4.9.PM2.5的酸性明显强于PM10. PM2.5中水溶性组分占总量的24.4%,其中,阴离子约为8.0%,水溶性金属元素+NH4+约为8.9%,TOC约为7.5%.这些水溶性组分对干、湿沉降的酸度影响较大,且主要以细颗粒的形态存在,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较长,对人类的影响深远,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57.
南京地区农业耗水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南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采用Penman-Montieth法计算参考作物的潜在蒸散,建立了本地区农业耗水的物理模型,计算了南京地区历年的农业用水量,并根据实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反映农业用水的实际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历年农业用水量变化及其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农业用水量的因素和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南京地区农业用水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耕地面积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同时也受当年气候状况的影响。南京地区多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率较低。最后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8.
近期。中国安防协会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工作江苏座谈会在南京如期举行。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处科长刘捷、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以及7家安防工程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59.
利用南京市2022年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VOCs污染特征、来源及对臭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南京市φ(TVOCs)年均值为25.1×10-9,其中各组分占比为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氯代烃>烯烃>芳香烃>炔烃。TVOCs及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φ(OVOCs)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烷烃、烯烃和炔烃日变化呈“双峰型”特征,芳香烃和氯代烃为“单峰型”。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总体表现为OVOCs>烯烃>芳香烃>烷烃>氯代烃>炔烃,但冬季烯烃的贡献率最高。南京市臭氧生成的关键VOCs物种为乙醛、乙烯、丙烯、间/对-二甲苯和甲苯。正交矩阵因子分解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和工业生产是南京VOCs的主要来源;对南京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VOCs来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  相似文献   
360.
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与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长江南京段八卦洲和杨中两个冲积洲近岸沉积物及其优势野生植物中A1、Cu、zn、Cr、Pb、Nj和Cd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考查了这些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F)和生物富集因子(BCF),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Cd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域长江近岸沉积物和野生植物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两洲沉积物中Cu、Cr、Pb、Ni、Cd均有富集趋势,各元素EF>1的样品占总样品比例分别为Cu 50%、Cr40%、Pb40%、Ni 40%、Cd20%.而在野生桐蒿和芦蒿两种优势植物中Cd富集显著,其中桐蒿的BCF平均值高达2.57.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Cd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主要以酸溶/交换态(B1)和可还原态(B2)为主,二者分别为31.7%和45.5%,占到总量的70%以上,B1态远高于一般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表现出很强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新生成沉积物较老沉积物中的B1态有显著增加,反映出沉积物越新,Cd的迁移性越强的趋势.研究结果说明长江城市段近岸沉积物中Cd受近期人为因素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