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GC-ECD)方法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13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测定。每个采样点均检出了有机氯农药,与世界其它类似水体比较,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处于低水平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多数点位有机氯农药均是由于历史上使用造成的,但不排除个别点位存在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2.
微山岛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微山岛养殖业、种植业和居民生活等污染源的调查分析,发现养殖业是微山岛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对微山岛地区N、P污染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5.22%和74.94%;其次是居民的生活排污,对N、P污染的贡献率分别为18.98%和20.29%;再次是种植业,对N、P污染的贡献率仅有5.80%和4.76%。虽然目前微山岛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严峻,但只要采用合理的防控措施,改善微山岛的污染现状,提高南四湖水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南四湖湿地沉积物及孔隙水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古小治  张雷  柏祥  范成新 《环境科学》2010,31(4):939-945
利用平衡式孔隙水采样技术Pore Water Equilibrators(Peeper)来获得沉积物的孔隙水剖面,研究了南四湖湿地芦苇、香蒲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对孔隙水营养盐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扩散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植芦苇和香蒲,沉积含水量、孔隙度及交换态的氨氮、硝态氮含量均较无植物的对照区有明显提高.在2~5cm亚表层,芦苇区和香蒲区孔隙度分别提高了57.5%和34.6%.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孔隙水中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浓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增长,在沉积物6~8cm左右达到最大值.运用Fick第一定律对孔隙水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估算,发现芦苇较香蒲更能有效地抑制孔隙水中氨氮的再次释放,从对照区的最高值3.57~4.48mg/(m2.d)降低0.90~1.24mg/(m2.d);磷酸根扩散通量3个区域的数值相差不大,在0.02~0.04mg/(m2.d)间波动;硝态氮3个区域均表现为上覆水向间隙水中扩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交换态营养盐含量与孔隙水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控制营养盐的可交换态含量可能是防止湿地沉积物营养盐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4.
1987-2008年南四湖湿地植被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究区1987、1997和2008年的LandsatTM/ETM+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实地采样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计算3个时期山东省南四湖湿地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和碳储量;同时依照不同覆被类型(植被类型)的平均碳储量将各覆被类型的斑块划分为不同储碳等级,绘制3个时期的南四湖湿地植被碳格局图,分析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变化对湿地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前期(1987年)植被储碳格局存在着明显的植被碳储量以湖南北中心线向两岸增大的带状特征,研究中后期(1997-2008年)带状储碳格局不断破碎化并最终消失。整个研究期高储碳等级的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低储碳等级的斑块面积增加。湿地植被碳储量呈现前期基本稳定后期显著减少的特征,1987、1997和2008年湿地植被碳储量均值分别为1.07、1.08和O.64TgC,1987-1997年湿地植被碳储量平均年增加0.001TgC,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8年年减少0.04TgC,下降较明显。其中自然植被碳储量在整个研究期内持续减少,人工植被碳储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认为这一变化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南四湖地区多因子驱动的土地覆被变化活动。通过区域湿地植被的碳平衡动态分析认为,植被碳储量(碳库)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整个湿地碳储量的入不敷出,使整个湿地碳汇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变为碳源。  相似文献   
65.
XP1菌株强化湿地植物脱氮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从南四湖人工湿地中分离的一株具有良好脱氮作用的反硝化细菌XP1,分别接种于湿地植物芦竹、芦苇和香蒲的根际土壤,考察菌株XP1对3种植物的强化脱氮作用,并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考察强化脱氮过程中菌株XP1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模拟湿地在未强化脱氮时,3种植物湿地在相同条件下脱氮能力大小顺序为芦竹>芦苇>香蒲;3种植物的根际土壤所含微生物种类基本相同,所含微生物总量顺序为芦竹>芦苇>香蒲,其中土著XP1菌株在芦竹、芦苇和香蒲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含量比值约为1.5∶1.3∶1. 加入菌株XP1强化脱氮后,香蒲、芦苇、芦竹3种植物湿地总氮去除率分别由14%,56%和56%提高至98%以上,强化脱氮作用明显;含氮废水ρ(TN)降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ρ(TN)≤1 mg/L〕时,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数及微生物总量都有所下降,其中菌株XP1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0%,53%和67%,但根际细菌菌群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6.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南四湖丰水期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清晰的了解南四湖水质 ,选择水质较好的丰水期 ,利用湖区 5个监测点的实测资料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并引入叠加综合指数模型 ,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7.
山东省南四湖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级提取法分析了山东省南四湖下级湖区及其主要入湖河流底泥中磷的化学形态,并研究了磷在表层沉积物与沉积柱芯中的形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且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三者之和)的含量占总提取磷的 41%~65%,提示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较高.沉积物柱芯中活性磷含量较大,以交换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为主,铝结合态磷含量较少;闭蓄态磷、自生磷、碎屑磷和有机磷在垂向上的含量分布较为稳定,有机磷含量最低.在表层沉积物和沉积柱芯中无机磷占绝对优势,表明南四湖底泥主要为无机相沉积.  相似文献   
68.
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综合分析与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随着通水时间的临近,南四湖入湖河流的水质状况更加受到关注.通过对4次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35个入湖河口的监测数据的统计比较和污染负荷量分析,在分析计算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和等标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河流的污染状况比较和水质改善效果评估.研究表明,2010-2011年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1.56)比2006-2007年(2.73)下降了42.9%,重污染河流由12条减少为3条;南四湖入湖污染负荷总量削减率总体达到了66.0%,入湖污染负荷量分布75%以上集中在主要排污河流,南四湖流域的污染物以TN为主;南四湖的重污染河流为房庄河、老运河和洸府河,10条主要排污河流为老运河、洸府河、东鱼河、房庄河、泗河、洙赵新河、白马河、薛城小沙河、新薛河、新万福河,这些河流是南四湖流域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9.
南四湖湿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目前人工湿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研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南四湖人工湿地在改善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南水北调调水水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分析与水环境问题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其水质状况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按平均综合污染指数Pj>2的标准共筛选出29个重污染测点,其中有19个处于重污染河口外混合区,说明南四湖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重污染河流;南四湖2006年秋和2007年春监测的总体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12和1.98,表明南四湖污染依然相当严重,而且秋季比春季水质更差,按湖区南阳湖、微山湖岛北、小北湖的水质最差,特别是南阳湖水质四项主要指标平均超标2倍以上。南四湖两次监测CODcr、TP、TN的单项污染分摊率平均值依次为30.6%、36.0%、33.4%,表明南四湖的主要污染物是TP、TN、CODcr。因此,在调整区域内重污染企业工业结构的同时,应实行管辖区内工业和城市生活等污水的深度处理和截蓄导用,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