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3篇 |
综合类 | 240篇 |
基础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12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461.
基于华北区域大气本底站(北京上甸子站)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10月1~15日在天气系统和人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下3次华北平原地区污染输送事件对本底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及其光学特性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受人为污染事件输送影响,上甸子站10月4~5日、7~9日及11~12日气溶胶浓度和反应性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和10月1~3日背景条件相比,反应性气体NOx、CO体积浓度增加3~6倍,SO2体积浓度增加了10~20倍;PM2.5质量浓度10月9日达到200μg·m-3;污染期间500 nm日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达到0.60~1.00,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低于0.88,黑碳浓度增加4~8倍,表明此次污染事件气溶胶吸收很强,因气溶胶吸收作用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加100~400 W·m-2,气溶胶吸收和散射导致地表入射太阳辐射下降100~300 W·m-2,地表入射太阳辐射减弱且大气加热增强将导致大气稳定度增加,这可能将显著影响云和降水过程,对区域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2.
通过理论分析计算 ,掌握电视台卫星地面站电磁辐射对城市其它微波站的干扰情况 ,为此类电磁辐射源环境影响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463.
464.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地面PM2.5浓度时空估算模型(PM2.5-DNN),该模型基于葵花-8卫星反演的AOD数据,结合PM2.5监测站和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对北京市地面PM2.5浓度进行了逐时的高精度模拟,同时将PM2.5-DNN模型的模拟性能与当前的主流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M2.5-DNN模型估算的北京地区1km分辨率每小时地面PM2.5浓度与地表监测站观测数据对比的一致性较好,模型估算精度可达到R2=0.88,性能优于当前的主流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区域尺度PM2.5浓度时空分布细粒度建模与估算,采用端到端的训练方式构建模型,为精细的PM2.5浓度估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465.
基于GF-1卫星图像、结合Merra-2气象数据作为辅助预测变量,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基于ResNet50网络的PM2.5预测模型。其中气象参数可以为模型提供较为准确的PM2.5浓度基准,而GF-1图像能帮助模型更合理准确地预测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十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皮尔森相关系数R为0.948,预测PM2.5的RMSE为6.6μg/m3。反演得到分辨率为500 m的PM2.5浓度分布图合理稳健。GF-1遥感图像和ResNet50网络适用于PM2.5浓度预测,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为长三角地区PM2.5热点识别、后续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66.
目的为适应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货架产品化"的发展趋势,将传统的以单机级为主体的环境试验分解到功能模块级。方法分别建立综合电子单机和模块有限元模型,开展动力学、热力学等仿真分析,以模块上关键部位能否达到单机试验时的考核量级为判据,获得模块级试验时的输入条件。结果以随机振动试验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某综合电子单机若要达到鉴定级试验(单机输入量级为14.33g)考核,则功能模块上的力学输入分别为x向18.06g、y向15.07g、z向15.54g。以此为基础,在ACT2000振动台上开展了环境模拟试验验证,采集了模块上的最大响应。经分析,力学响应最大误差为6.31%,满足工程误差小于10%的要求。结论基于综合电子功能模块的环境试验,可以覆盖单机试验时的考核要求,有利于尽早发现产品缺陷,降低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467.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68.
基于Sentinel-5P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济南市2019—2021年夏季甲醛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夏季甲醛平均柱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同比降幅最大为24%;甲醛浓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及工业聚集的章丘区、济阳区和商河县,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的趋势;甲醛浓度受周边城市的影响,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区域化污染带;甲醛对臭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臭氧污染轻度或污染初期,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一步加重臭氧污染。 相似文献
469.
再分析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历史气象数据同化产品,为了评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最新一代ERA5再分析数据集估计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ZTD)和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利用2017—2019年中国区域内14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面监测站和89个探空站反演的ZTD和PWV数据分别对ERA5-ZTD和ERA5-PWV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除青藏地区的站点外,ERA5-ZTD的精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6.3 mm、19.3 mm和17.5 mm; ERA5-PWV的精度分布呈现西部内陆高和东南沿海低的趋势,平均Bias、RMSE和STD分别为0.3 mm, 2.9 mm和2.7 mm。此外,在研究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ZTD和PWV的时空分布中,提出了使用水汽到达时间差的方法定量估计台风的水汽移动速度。得到台风期间ZTD和PWV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移动方向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方向是一致的,估计的水汽平均移动速度为12.4 km/h,与台风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