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5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178篇 |
综合类 | 448篇 |
基础理论 | 19篇 |
污染及防治 | 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29篇 |
灾害及防治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杨森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7,7(7):42-43
2007年5月,距离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装置"87·5"开工投料的日子,整整20年了.如今的齐鲁乙烯装置已经成长扩能为年生产能力80万吨的大乙烯.在具有纪念意义的5月份,不断有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5月上旬,乙烯小时产量超过百吨;能耗、水耗、裂解炉运行周期等指标,连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93.
加入WTO:中国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入WTO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而且对中国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都具有全方位的历史性影响。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总体污染水平将会逐年下降;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将有助于中国的土地保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需要调整环境法规和提高环境标准,并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还将进一步调整其投资政策,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投资决策过程之中。对此,本文建议:应该对中国加入WTO将产生的潜在的贸易和环境的影响予以重视,调整贸易和环境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贸易机遇,并在WTO贸易环境的讨论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深基坑混凝土支撑结构破碎拆除时产生的施工振动会引起坑周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振动,当基坑紧邻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时,对振动的影响评估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古旧建筑物密集的苏州市老城区深基坑工程的机械拆撑振动实测,讨论了振动波传播途径、频谱与时域特征和衰减规律。根据基坑拆撑振动波的传递特点,提出了拆撑振动在坑外地表传播的衰减方程。讨论了基坑拆撑振动对周边历史建筑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机械拆撑振动主频为破碎锤冲击频率的倍频,提出的振动衰减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坑周地表振动传播规律,可用于预测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机械拆撑施工时,对于保护性历史建筑,距离基坑的最小安全距离为24.5 m;对一般振动敏感、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最小安全距离为4.8 m。 相似文献
96.
加卸载作用下裂隙岩芯渗透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滑平行板裂隙加载渗流规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程裂隙岩体卸荷渗流特性的问题,利用水力压裂方法制作了天然岩芯裂隙,开展了裂隙试件受轴压、围压加载和卸载作用的渗流试验,并将裂隙试件的CT扫描图像导入ABAQUS软件,对粗糙裂隙受载时的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隙面的法向应力是影响裂隙渗流的主要因素;在加载阶段,粗糙裂隙面受载产生接触应力致使接触部分产生变形和破坏,裂隙接触刚度增大,裂隙宽度非线性减小,渗透率降低速率越来越小;在卸载阶段,弹性变形逐步恢复,裂隙宽度缓慢增加,渗透率先缓慢增大,当载荷卸到一定值后,在孔隙压力作用下裂隙张开、渗透率突然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了粗糙裂隙与光滑平行板裂隙对载荷敏感性不同的机理,反映了实际工程裂隙岩体卸荷渗流特性。 相似文献
97.
20世纪被认为可能是近千年中气候最暖的时期,但由于20世纪前50余年西北干旱区没有或少有实测气候资料,因此该区域20世纪气候变化评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建这一时期气候资料有助于提高20世纪干旱区气候变化评估可靠性。论文应用Delta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结合1961-1990年开都河流域以及中亚3个气象站点1901-1990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重建开都河流域1901-1960年气候资料,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Delta方法重建的各气象站逐月气温整体上优于CCA方法;CCA方法重建的降水整体上优于Delta方法。Delta方法重建的1901-1960年逐月气温序列不同年份之间变化幅度大,CCA方法重建的气温序列相对比较平缓。两种方法重建的降水序列中均表现出各个年份年内分布差异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