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古代曾有“治乱世用重典”的传统,统治者试图通过“严刑峻法”树立法的权威性,提高法的威慑力,其核心是提高违法的成本,迫使人们遵纪守法。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2.
刘炳辰 《环境保护》2006,(8B):31-34
郑州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有鲜明特点的大城市之一,在推进历史性转变进程中,郑州市为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所寻求的方法和途径,可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学生身体健康描述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型转变的重点,对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体育改革的需求进行分析,实现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的阐述,提出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体育生态文明新理念,创建生态体育教学环境,并通过创新与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实现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4.
王宏伟 《安全》2017,38(10)
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大转型时代,应急管理必须从主要应对工业社会低度复杂与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向重点应对后工业社会高度复杂与不确定的系统性危机转变,实现应急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主要措施包括:实现应急体系的包容性,降低脆弱性与增强弹性,建立系统性思维与整合性措施,矫正倒金字塔结构,实现以公众为导向,增强一线响应人员的灵活性,去除迷信技术的神话,等等。  相似文献   
105.
土地是农民之根本,国家之命脉,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征地工作成为政府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征地工作涉及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因此,保障各类公共用地,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征地工作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向。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很多教师并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充分运用于自身的课堂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应依托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原学生生活实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能源体制革命可以作为判断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志。 推动能源革命,消费革命要先行。能源持续稳定的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也兼顾着国家能源消费安全。能源供给革命,从国内角度看主要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国际角度看则主要是加强能源交流、形成多元供应,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今环境管理现状的介绍,在认真研究其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当下环境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我国未来环境管理模式向生态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生态环境管理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跃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我国的实践方式是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内涵,20年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区域性问题异常突出,既往以县区行政区划为主的实践方式显露出许多局限,亟需向跨行政区域可持续发展转变,也就是实现由“点”到“面”的跃变。为此,以“十一五”主体功能区划为契机,进行理论和政策创新,对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进行调整,着重从区域和乡镇两个层面探索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迅速发生的人口转变现象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经济增长同样受到人口转变的影响.本文以1978-2004年为样本区间.按照2010、2020、2030年劳动力人口预测数,对未来经济增长的4种路径分别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内在源泉.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等其他因素,都会降低人口转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由人口转变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太可能对中国未来年均经济增长7.2%的目标构成较大瓶颈.而有可能的瓶颈应该是资本存羹能否继续维持目前这种高速增长、低效利用的状态.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我们急需改变对资本投入的过度依赖.发挥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的力量,以减缓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