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2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安全科学   1030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35篇
综合类   1316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24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1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11.
FSM作为一种新型的管道在线腐蚀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压力管道腐蚀缺陷中以局部小腐蚀坑最为常见,这也是FSM方法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FSM方法对压力管道常见的圆形和矩形小腐蚀坑展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SM方法对于小体积型缺陷敏感,实验中监测精度为0.5mm,并可准确反映缺陷增长过程,对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2.
自动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自动化实验室存在火灾隐患,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自动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结合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及遵守操作规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13.
为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扩散特征和防排烟技术,根据工程资料和标准规范对典型多线换乘车站进行1∶10火灾实验模型设计,并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车站模型主体结构和通风排烟系统的搭建,同时在各个防烟分区设计安装温度、流速、烟气浓度和热辐射测量装置,可实现对“T”形、“十”形和“L”形换乘等不同换乘形式车站的火灾场景模拟和危险参数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装置能够开展一系列针对不同换乘形式和通风模式的火灾实验,对于全面揭示大型换乘车站火灾烟气运动规律、验证并优化火灾防排烟设计方法、支撑复杂结构枢纽车站火灾烟气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4.
为研究抛光铝粉的爆炸危险和ABC粉体的抑爆特性,在对实验粉体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 L粉尘爆炸特性实验装置,分别对不同铝粉尘浓度、不同抑爆剂浓度条件下的爆炸特性参数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铝粉的爆炸下限为45 g/m3<C<60 g/m3;随铝粉浓度增加,爆炸烈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在浓度为400 g/m3时爆炸烈度最大。ABC抑爆剂能够有效抑制铝粉爆炸超压和爆炸反应进程,随着惰性粉体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愈加明显,爆炸逐渐减弱。当ABC惰性粉体的质量占比增加到50%时,相较单一铝粉爆炸,反应过程时间由72 ms增加至785 ms,爆炸最大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分别下降了61.7%,89.5%;当ABC粉体质量占比为53%时,铝粉被完全惰化,未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215.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216.
为揭示冲击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立式分离式霍普金森(SHPB)冲击装置对不同层理方向煤样进行动态冲击,进而采用渗透仪对冲击后的煤样进行渗透率测试,分析不同冲击荷载下煤岩的渗透率及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冲击煤样的渗透率远大于原煤样品,冲击载荷越大,渗透率越大;在相同的冲击载荷和气体压力下,平行于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最大,其次是斜交45°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垂直于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最小;渗透率受有效应力影响显著;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垂直于层理方向煤样渗透率的变化率对孔隙压力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17.
为了解决吸附速率拟合公式缺乏而解吸经验公式众多的问题,通过替换解吸参数、定性和对比分析各经验公式对煤吸附CO2,N2,CH4吸附速率的适用性,选取4种不同煤质的煤样在0.5,1.0和2.0 MPa下进行定温吸附实验,分析压力和煤质对吸附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函数式对3种气体在不同压力和煤质下的吸附速率拟合效果最佳;压力和煤质对3种气体吸附速率的影响既存在共性又具有差异性,气体吸附速率与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与挥发分呈现出二次函数关系,并且压力升高会导致最低吸附速率趋向于较高变质程度煤样;CH4和N2的吸附速率随压力升高而升高,而CO2的吸附速率因煤样而不同,且在同压下,不同气体的最高和最低吸附速率煤样的变质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18.
李会杰  单文丽 《环境与发展》2020,(2):154-154,15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确保其监测结果准确性、代表性、全面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土壤监测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下,采取全面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并优化土壤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促进土壤监测工作的优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土壤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实施的各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19.
以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浸出实验,从酸类、p H、温度、反应时间4个方面探讨尾矿中Mn、Fe元素的迁出规律。结果表明,Mn在草酸中的浸出浓度远大于在醋酸和盐酸中的浸出浓度。随着p H的增大,Mn的浸出浓度整体呈减小趋势,有机酸做浸提剂时,Mn的浸出浓度在p H=2或3时达到最大值;无机酸做浸提剂时,Mn的浸出浓度在p H=1时达到最大值。Fe在草酸中的浸出浓度大于在醋酸和盐酸中的浸出浓度,随着p H增大,Fe的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另外,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都有利于Mn、Fe从尾矿中浸出。各变量对Mn、Fe浸出的影响效果为p H酸类温度反应时间。本研究可以对尾矿浸出液的安全使用提供初步指导。  相似文献   
220.
污泥暂存库区面临减量增容的严峻问题。由于暂存库中的污泥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解,其固结性质与新鲜污泥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到原位处理效果,故选用FeCl_3和芬顿试剂对上海某污泥暂存库区的长期填埋污泥进行了调质改性,并对调质后污泥的固结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药剂调质后污泥的排水固结时间大大缩短,在初始低固结应力水平时压缩量较大,在后期高固结应力水平下沉降量较小;在初始低固结应力水平下,调质污泥的固结系数在10~(-3) cm~2·s~(-1)数量级范围内变化;添加FeCl_3的实验组对应的C_(v,max)=2.91×10~3 cm~2·s~(-1),芬顿调质实验组对应的C_(v,max)=9.88×10~(-3) cm~2·s~(-1)。渗透系数受固结应力影响较大,当FeCl_3的掺量为40%时,初级固结应力下样品的渗透系数k=4.439×10~(-6) cm·s~(-1);在400 kPa固结应力作用下,渗透系数减小为3.796×10~(-8) cm·s~(-1);经芬顿试剂调质的污泥在初级固结应力下,渗透系数k=6.48×10~(-6) cm·s~(-1);在400 kPa下,渗透系数k=9.94×10~(-8) cm·s~(-1)。以上结果对现场污泥真空固结法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