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2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931.
为探索生态浮床对较清洁型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以华东地区最大深水水库千岛湖为例,选取浮叶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沉水植物绿色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为材料,采用氮磷浓度相对较高的库尾湖湾湖水进行生态浮床静态模拟试验,测定浮床植物生长及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并利用膜接口质谱仪测定水体溶解性氮气(N2)含量,研究浮床植物体内吸收、反硝化脱氮等综合脱氮除磷能力. 结果表明:①浮床植物的氮磷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浮床植物长势、氮磷去除效果、反硝化脱氮能力均高于秋季;②不同水生植物间的氮磷去除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水体中黄花水龙和绿色狐尾藻的总氮(TN)、总磷(TP)去除效率分别为2.22、0.07和2.89、0.08 mg/(kg·d),绿色狐尾藻体内吸收氮、磷最多,植物干质量的氮、磷含量分别为12.44~15.57和0.96~1.95 g/kg;③植物的生长大大增强了水体的反硝化脱氮能力,黄花水龙、绿色狐尾藻、菖蒲与空白对照组溶解性N2差值(净脱氮差)分别为0.16~22.35、?4.14~24.63、?0.26~15.74 μmol/L,水生植物生物量是影响浮床系统反硝化作用的最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生态浮床是较清洁型湖水氮磷削减的一种可行技术,浮床植物组合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季节生长特性和反硝化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932.
空心菜浮床对鱼塘水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环境微生物的角度探讨生物浮床的水质调节机理,采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环境微生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鱼菜共生模式下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主要菌属是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hgcI_cladeCL500-29_marine_group、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等;空心菜根系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主要菌属是红细菌属(Rhodobacter)、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聚球藻属等.研究结果还表明低覆盖率(3.5%)的空心菜生物浮床能够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体中含氮化合物的浓度和改善养殖环境中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有益菌和氮循环细菌的含量.  相似文献   
933.
采用紫外(UV)耦合Fenton反应产生活性氧物种降解准好氧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的难降解污染物.考察了初始pH值、双氧水和二价铁(Fe~(2+))投加量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并采用醇类猝灭实验和三维荧光技术解析了体系产生的主要活性氧物种及其腐殖质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UV-Fenton体系可协同、有效地处理准好氧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的污染物.增大双氧水和二价铁投加量可提高体系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与反应速率,初始pH值为3.0时有机物降解效果最佳,中性与碱性环境均会显著抑制体系对有机物的降解.在H_2O_2投加量为0.084 mol·L~(-1),Fe~(2+)投加量为0.056 mol·L~(-1),初始pH值为3.0的条件下,渗滤液尾水COD去除率与反应速率常数最终分别为77.22%和0.04679.经UV-Fenton体系处理后,得益于体系主要的活性氧物种·OH与O■对渗滤液尾水中芳香类有机物质的有效降解,同时,可见区荧光峰值降低了51.00%,紫外区荧光峰值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渗滤液中大分子物质大幅减少,小分子物质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934.
过滤功能作为反硝化深床滤池一项核心功能,为反硝化深床后置深度处理提供出水总悬浮物保证。为合理选配反硝化深床滤池海砂滤料,进行了两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常用海砂滤料的满负荷进水穿透实验和连续进水过滤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反硝化深床滤池滤料粒径有助于降低流动相对滤料剪切力,有助于出水悬浮物达标。  相似文献   
935.
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处置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元素和二噁英类物质的含量分布特征,并根据垃圾焚烧飞灰的综合特点,结合其他领域现有技术,初步提出了3个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处置方案:①烧制陶粒;②作为凝石成岩剂的原料;③作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或膨胀式颗粒污泥床(EGSB)废水处理装置的生化反应促进剂.同时回收重金属,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若将上述3个方案逐步完善,不但能节约1000~2000元/t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费用,还能够产生很大的附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36.
从反应器理论上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化工过程理论中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区,生物反应器在过渡区的行为是以往研究的空白.经过对反应器过渡区流动状态细致研究,提出悬浮床反应器的概念.进而对生物颗粒沉降、悬浮床反应器膨胀率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从实验角度证实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流态状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7.
化纤聚合(锦纶)废水浓度高,处理难度大,费用高,采用“化学催化氧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可将具有毒性、抑制性的高分子苯环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易生化有机物,再通过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出水化学需氧量<50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38.
939.
乙酰螺旋霉素废水生物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相同体积 (6 2L)的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处理乙酰螺旋霉素废水 ,当容积负荷为 6 0kg(COD) (m3 ·d)时 ,升流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6 7 4 %、85 1%、91 2 %和 75 6 %、91 7%、96 1%,结果表明厌氧复合床是高效实用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厌氧出水采用相同体积 (6 4L)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处理 ,当容积负荷为 1 6kg(COD) (m3 ·d)时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和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对SS、COD、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 87 9%、85 1%、92 8%和 91 6 %、88 7%、95 4 %,结果表明周期循环活性污泥系统是高效实用的好氧生物反应器 .  相似文献   
940.
为考察Fe3+对移动床生物膜系统(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 MBBR)脱氮途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15 ℃下长期运行的移动床生物膜为研究对象,确定Fe3+的最佳投加浓度,在此基础上,启动运行MBBR1(添加 Fe3+)与MBBR2(不添加Fe3+),对比分析了两反应器脱氮性能、相关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途径.结果表明,添加10 mg·L-1 Fe3+的MBBR1与MBBR2相比,氨氧化、亚硝酸盐氧化、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的速率分别增加了75%、3%、10%和6%,氨单加氧化酶(Ammonia Monooxygenase, AMO)、羟胺氧化酶(Hydroxylamine Oxidoreductase, HAO)、亚硝酸盐氧化酶(Nitrite Oxidoreductase, NXR)、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A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NIR)的活性分别增加了10%、13%、2%、108%和3%,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1.17%.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MBBR1中NitrosomonasThauera相对丰度均高于MBBR2,NOB相对丰度接近.模型计算结果显示,MBBR1主要脱氮途径为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而MBBR2主要脱氮途径为全程硝化反硝化.综上,Fe3+可通过影响脱氮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及生物群落结构,强化MBBR系统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能力以提高MBBR系统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