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641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1782篇
基础理论   340篇
污染及防治   287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811.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暴发、水体浑浊、水质变差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切断外源负荷的情况下,抑制内源磷释放成为降低水体磷负荷和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与异位处理技术相比,原位化学钝化由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对生态影响小而备受关注。常用的化学试剂大致可以分为4类:钙盐、铁盐、铝盐和镧修饰膨润土,文章综述了各类化学试剂在国内外工程化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湖泊修复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12.
李敏桥  林田  李圆圆  郭志刚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4):589-593, 601
东海由于受到长江和闽浙沿岸工业污水输入以及电子垃圾处理场排放的影响,被认为是多氯联苯重污染区域。本研究利用"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于2012年10月执行的东海航次期间,从中国东海不同区域采集到11个表层水样,测定其中溶解态多氯联苯的浓度。中国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浓度为(0.59~1.68)ng/L,相比国内外海域,属于中低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多氯联苯浓度和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沿岸河流冲淡水搬运的多氯联苯是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此外其组成以三氯,四氯和五氯为主,这与我国历史上多氯联苯的使用情况吻合。通过水体中不同氯代化合物浓度和对应KOW理论浓度值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整体吻合较好,表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属性是控制其在水体中浓度的重要因素。然而,东海近岸水体中六氯联苯污染程度略高于理论浓度值,这一潜在的污染来源可能和东海沿岸省市电子垃圾处理场有关。  相似文献   
813.
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消除重庆盘溪河黑臭水体为目标,结合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了导致黑臭现象的具体原因,按来源计算了盘溪河的污染物负荷。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占比最大,其次是雨水径流,内源释放量相对较低。以"控源截污-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治理思路,拟定盘溪河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为外源治理主要实施管网改造、污水处理、溢流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控制;内源治理主要实施河道、湖库清淤,采用再生水作为沿河公园的景观水和湖库的清洁水,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并对局部河段进行生态恢复改造。  相似文献   
814.
原位热传导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逐年增加,但国内对加热半径、升温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参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单根加热管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过813 h的加热升温过程,相隔25 cm不同位置的4个温度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分别为166.3,89.3,68.7,47.8℃,总耗电量为1438.7 kW·h。随后经过145 h的持续冷却,4个监测井的平均温度基本持平。监测井温度变化规律可为污染场地的原位热修复工程提供技术及工艺参数参考。  相似文献   
815.
选取8种我国本土受试动物,在不同水体硬度(0~500 mg/L)下,探究锌的急性毒性变化,同时对锌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硬度的降低,水生生物对锌毒性效应增加;低营养级生物对锌毒性相对敏感性变化程度较大,而高营养级生物敏感性变化程度更小;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的5%生物短期毒性危害浓度HC5分别为:7. 1μg/L(硬度为0 mg/L)、63μg/L(硬度为50 mg/L)、67μg/L(硬度为100 mg/L)、230μg/L(硬度为250 mg/L)、367μg/L(硬度为400 mg/L)和476μg/L(硬度为500 mg/L)。可见,不同硬度条件下锌的短期危害浓度会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研究锌毒性效应和制定锌的水质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其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还应考虑水体中硬度对锌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6.
为了研究沉积物中葡萄糖脱氢酶gcd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对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的微生物类群,分别于2017年的春季和秋季对三岔湖沉积物及其表层上覆水采样,对沉积物基因组DNA的gcd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gcd基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2个样品共得到219 778条有效序列,分属于6门、9纲、15目、29科、46属、610个OTUs,主要来源于变形菌门(25.10%~98.85%)、酸杆菌门(0~3.99%).②gcd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为两支,四亚支,基因序列主要归属于根瘤菌目、伯克氏菌目、海洋螺菌目、假单胞菌目、酸杆菌目.③gcd基因的生物多样性大小为春季>秋季,湖中心>湖坝>湖尾;在gcd基因细菌群落组成上,季节性变化对L1、L2、L3、L5采样点影响较小,而对L4和L6采样点影响较大.④gcd基因的生物多样性与ρ(DO)、w(TP)、w(HCl-P)、ρ(DTP)显著相关,gcd基因的OTU组成和分布与ρ(DO)、ρ(DTP)显著相关.研究显示,三岔湖水体沉积物中的gcd基因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和分布呈现异质性,对ρ(DTP)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17.
王晨烨  姜括  谢文龙  汪磊 《环境科学》2017,38(6):2373-2378
配合(络合)容量是影响重金属在水体中环境行为的重要指标.为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值的差异及人为污染物对配合容量的影响,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安赛蜜分别作为强、弱配体,对水体铜配合容量(Cu CC)的双硫腙萃取动力学测试法(萃取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测试法(电极法)进行验证和比较.研究发现,萃取法更适合用于测定水体中强配体对Cu CC的贡献,而电极法的测试结果与水溶液中强、弱配体的存在均有关联.两种方法对实际水体的测定结果显示,电极法对水库、排污河等地表水体Cu CC的测定值(86.9~227.0μmol·L~(-1))比萃取法(9.9~14.6μmol·L~(-1))高约1个数量级,而对于垃圾渗沥液,电极法的测定值(6 998.4~31 005.8μmol·L~(-1))比萃取法(89.6~109.1μmol·L~(-1))高2个数量级.结果表明,污染受纳水体重金属络合容量的升高主要是由弱配体化合物增加导致,且弱配体的含量与水体氨氮和有机氮的总和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75,P0.01).  相似文献   
818.
刘亚飞  娄安刚  孟云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5):719-725, 753
本文采用DHI MIKE3模型,基于渤海2004年和2014年的岸线地形数据,搭建了新旧岸线地形条件下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耦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模块,对环渤海主要排污口的粒子影响距离进行研究,来表征岸线地形变化对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环渤海排污口水交换能力整体呈减弱趋势。辽东湾西北部和东北部湾顶、渤海湾西北部湾顶、莱州湾大部分区域减弱幅度较大;渤海湾南口和渤海海峡附近水交换能力明显增强;位于岸线变化程度较小海域的排污口水交换能力变化不大。造成排污口附近水交换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岸线地形变化引起的余流方向、大小的变化和构筑物附近小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819.
基于Environment Fluid Dynamic Code(EFDC)模型,利用水龄概念,研究潮和风对海州湾及毗邻海域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统计风场下,海州湾的平均水龄相对纯潮流作用下变化幅度为-48.5%~18.4%;夏季风场有利于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减小36.3%;冬季风场会减缓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增加40.8%,研究表明在开阔海域,季风对水交换影响显著,水交换的季节变化很好地解释了海州湾近岸冬季污染物浓度高、夏季污染物浓度低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20.
考察两组微氧水解强化复合型人工湿地(MA-HCW)组合的中试反应器,对城市黑臭水体的净化处理效果。两组反应器分别种植风车草和菖蒲两种植物,运行的水力负荷为0.2 m~3/(m~2·d)。结果表明,种植风车草的人工湿地系统(A系统)的总体净化效果略优于种植菖蒲的人工湿地系统(C系统)。A系统的COD、BOD5、TN、NH_4~+-N、TP、T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65%、75.2%、58.33%、38.46%、59.8%、82.1%。研究表明,微氧水解功能段有效降低了进水中TSS的浓度,起到预防湿地系统堵塞的作用。数据分析显示COD、NH _4~+-N和TN的去除率与溶解氧和温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