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针对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焦化类污染场地,开展原位燃气热脱附试验.创新性地将燃烧和抽提结合,通过加入小抽提管设计形式,将有机污染气体二次回燃的处置效果和能源消耗达到最佳状态,在尾气、尾水模块化设计中采用了"二次燃烧+活性炭吸附"和"油水分离+活性炭"的组合工艺,既强化了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又降低了废气活性炭产生量.通过在1...  相似文献   
492.
土壤微生物脱氮作用对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工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地对土壤脱氮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机理、脱氮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垃圾渗滤液原位脱氮工艺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93.
为检验小河流氮磷营养盐滞留中深潭地貌作用,在合肥市境内两条源头排水沟渠,开展深潭容积和水深的土袋原位调控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和模型模拟技术,估算了调控前后深潭渠段的暂态存储潜力和氮磷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土袋调控情形下,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Fmed200下降85.42%,As/A比值降幅达43.49%;二十埠河支流Fmed200下降82.67%~89.36%,As/A比值降幅达31.59%~39.78%,表明两条排水沟渠暂态存储潜力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情形相比,板桥河支流深潭渠段NH4+吸收长度Sw增幅达18.38%,PO43-增幅达201.38%;二十埠支流源头NH4+增幅为15.91%~19.92%,PO43-增幅为7.05%~24.40%,意味着深潭容积减小、...  相似文献   
494.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 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495.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亚临界湿式氧化处置市政污泥的原位低碳技术。该技术可在污水处理厂内直接对剩余污泥进行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省去了污泥脱水、干化、外运、储存、焚烧外加助燃料的处置过程,大幅减少了碳排放。同时,该技术可以将污泥中有机质转化为可利用的碳源,回用于污水处理过程,可以将氮、磷从污泥中回收后作为肥料利用,从污泥中分离出固体残渣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无需后续处置过程和污泥资源化价值高的优势,是在“双碳”目标下的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市政污泥处置新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96.
将氢氧化钙[Ca(OH)2]和过氧化氢(H2O2)以梅花散点的方式注射到底泥中,考察两者联用对内源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Ca(OH)2 可以有效固定沉积物-水界面(SWI)以下约20 mm沉积物中约90%的内源磷,但同时会加剧20 mm 以下沉积物的厌氧环境,导致沉积物中稳定态磷向易释放态磷转化,造成潜在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