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91.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与助溶剂正丁醇的二元溶液,与四氯乙烯(PCE)在含水层原位构筑微乳液.重点考察对PCE增溶性能和脱附能力以及在模拟含水层中的形成过程和对模拟含水层的修复效果.结果 表明,微乳液对PCE的最大溶解度达到61.1g/L,增溶能力是单一Brij35溶液和其常规复配组合的9.7和2.3倍,并且P...  相似文献   
592.
水质维护是景观水体日常管理的难点和主要工作内容,以湖北省武汉市某景观水体为例,探索了原位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对景观水体的维护效果。在该工程中,主要使用集成技术中的“层流曝气复氧技术+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水体进行治理与维护。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达到88.67%,总氮去除率达到76.69%,总磷去除率达到53.23%,后期主要水质指标稳定。施工前,景观水体内大量乌龟死亡,水体黑臭,景观效果极差。施工后,水体异味消除,水中乌龟、鲤鱼等水生动物正常生活,提高了整个景区的环境质量。实践证明,该集成技术可使景观水体水质良好,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水质维护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593.
底泥微环境对内源磷释放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比了2种不同的原位覆盖材料对底泥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沉积物微环境以间隙水中NH4+-N、Fe2+浓度和微生物活性来表示.结果表明,CaO2改性材料(ACPM)覆盖条件下较锁磷剂(Phoslock®)组NH4+-N和Fe2+浓度均处于较低状态,微生物活性值FDA增加了42.57%,说明其微生物活性较高,也显示了ACPM覆盖下其氧化还原电位高于Phoslock®,且底泥微环境处于好氧状态.与Phoslock®组相比,ACPM组上覆水和间隙水中DIP浓度均较高,表明Phoslock®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优于ACPM,也暗示了底泥微环境并不是磷吸附的唯一衡量标准.在内源磷固定过程中,2种覆盖材料均有利于内源磷的固定,Ca-P均显著增加.然而,具有氧化性的ACPM导致NH4Cl-P增加,Fe/Al-P大量减少,促进了活性磷的释放,使得底泥中的磷向覆盖层迁移,有利于清洁底泥.  相似文献   
594.
针对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修复手段。阐述了PRB原理、结构及不同介质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反应机理,介绍了不同反硝化微生物、新型碳源材料等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Fe^0/AC体系及生物修复过程,指出了各修复手段的不足和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现有PRB技术去除硝酸盐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595.
<正>由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EHC原位生物化学修复地下水技术,适用于饱和层地下水和土壤的原位修复,可处理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含氯溶剂、氯苯、有机炸药、大多数农药、卤代烷和硝酸盐等。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EHC药剂由缓释碳源、强还原性矿物质和营养物质组成,协同化学还原和厌氧生物修复机理降解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596.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SER)的原理,并开展SER修复饱和带石油类污染土壤室内研究。经过20d的SER修复,模拟受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带土壤,已接近修复终点,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平均浓度,由初始的13.25g/kg降至4.30g/kg,去除率达到67.54%。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对砂土层中石油污染物去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97.
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石油开采及油井措施作业过程中原油散落井场产生油泥,污染井场周围土壤、水体、空气的现状,文章介绍了一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井场油泥环保、经济、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598.
599.
土壤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是评价土壤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选择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某重大工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为例,基于欧盟组织CLARINET和英国开发的污染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分系统,制定了评价原则;运用多标准分析法(MCA),从人体健康、社会、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对2种典型的修复技术(原位稳定/固化,异地填埋)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稳定/固化技术是1种较为经济且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的修复方法;填埋技术不仅经济成本较高,而且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600.
研究了两种缩合类植物多酚L和Y对土壤中污染元素Cu的吸持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多酚具有明显促进土壤吸持Cu,抑制土壤Cu的溶出作用,而且在潮上上效果更大在所研究的Cu和多酚浓度范围内,多酚Y都比多酚L作用显著.Cu的吸持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定量描述有多酚存在的条件下土壤对Cu的吸持量比对照处理(不加多酚)高3—6倍.两种土壤对Cu吸持率随着多酚溶液浓度增加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0-400mg(C)/L的多酚溶液浓度范围内,多酚Y和多酚L的浓度每提高100mg(C)/L,可分别使红壤对Cu的吸持率提高33.3%和56.60%,而使潮土提高14.1%和21.4%在土壤对Cu的吸附率相对比较低时(如pH2—5),添加植物多酚显著增加土壤对Cu吸附.随着多酚溶液浓度的提高,两种土壤中Cu的溶出率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