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61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51.
于2008年4月、7月、10月在上海12家污水处理厂采集了36个污泥样品,分析了其中合成麝香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98~4828μg/kg、89~1455μg/kg,中值为1491,702μg/kg,是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分析合成麝香的主要污染来源,发现污泥中HHCB、AHTN主要来源于加香浓度高,使用后又能即刻进入污水的添香类日用品,如洗发水、沐浴露和洗衣粉等,贡献量占90%以上,特别是沐浴露和洗衣粉.利用这些日用品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估算,上海地区居民人均对HHCB、AHTN的贡献量分别为0.33,0.06g/a,是欧洲和美国水平的10%~50%.估算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HHCB、AHTN的最大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系数(RQs),表明目前上海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合成麝香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52.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As的吸收累积差异明显.为研究水稻糙米As累积的关键生育期,明确不同生育期吸收累积As对糙米As累积的贡献,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别在水稻分蘖期(30 d)、拔节期(16 d)、孕穗期(13 d)、灌浆期(17 d)、蜡熟期(15 d)、成熟期(13 d)和全生育期(104 d)添加外源As,及不添加外源As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①不同生育期As胁迫对水稻植株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CK相比,单一时期As胁迫处理中仅分蘖期As胁迫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增加,其他处理均降低,其中孕穗期As胁迫处理最低,所有单一时期As胁迫处理植株生物量均高于全生育时期As胁迫下植株生物量;②6个单一时期As胁迫处理糙米中As含量均高于对照CK糙米中As含量,范围为0.08~0.24 mg ·kg-1,其中孕穗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含量最高,为全生育时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含量的64.9%;③6个单一时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的累积量均高于对照CK,范围为1.4~4.5 μg ·株-1,其中孕穗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累积量最高,其次是灌浆期,而全生育时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累积量为5.7 μg ·株-1,高于所有单一时期As胁迫处理糙米As的累积量;④水稻孕穗期累积的As对水稻成熟期糙米中As累积量的相对贡献率最大,为40.3%,其次为灌浆期,相对贡献率为26.0%,孕穗期和灌浆期是水稻成熟期糙米As累积的关键生育期.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GDAS数据(2019年3月—2020年2月),模拟了临汾市冬季24 h的气团后向轨迹按季节的聚类,研究了不同来源区域对临汾市PM2.5的主要污染来源和污染传输通道,阐明了PM2.5不同轨迹传输的季节特征,结合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解析了不同污染源区对临汾市的污染贡献强度。结果表明:临汾市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通过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沿汾河流域西南与西北方向是大气污染主要传输通道;潜在源贡献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发现,临汾市境内、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污染贡献强度较大,周边城市榆林、运城、焦作对临汾市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4.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VOCs的组成特征及季节、日变化规律,并结合PMF受体模型,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及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分析了VOCs及其各来源的O3和SOA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南京北郊大气环境中TVOCs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45.63×10-9,TVOCs及各组分浓度呈现秋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双峰结构的日变化规律.SOA总生成量约为2.07μg/m3,芳香烃对其贡献率最大,占95.93%,其中的苯系物是生成SOA的优势物种;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接近65%;烷烃虽为VOCs的优势组分,却并非OFP和SOA的主要贡献者.不同季节VOCs的受体模型解析结果显示,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南京北郊最主要的VOCs来源.富含苯系物的VOCs来源对SOA的贡献最大,对OFP贡献最大的则为富含乙、丙烯及异戊二烯的VOCs来源;春、秋、冬三季汽车尾气及工业排放(包括石化工业)二源对大气中的VOCs浓度、SOA的贡献及OFP的贡献影响最为显著,而夏季溶剂使用及植物源对SOA及OFP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软件SHA,对长春市区一个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分别计算得到周期为0s、1.0s和6s时,长春市区附近存在的各潜在震源区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贡献量。计算结果表明:长春潜在震源区在短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舒兰和松原潜在震源区在长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研究不同周期时对场址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使最终确定的地震动参数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56.
钢铁生产流程污染贡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钢铁生产过程污染贡献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2个典型案例(钢铁联合企业A和B)的各工序污染贡献整体性评价. 结果表明:企业A和B各工序污染贡献排序基本相同,与实际情况相符,但企业B各工序污染贡献综合评价值低于企业A,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可以大幅降低过程的污染强度;铁前工序是钢铁行业污染最为严重的环节,是清洁生产技术升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7.
排放权分配与减排分担始终是国际气候治理的关键问题,基于2℃环境约束与公平感受视角,利用多原则综合加权的分配方法,对全球排放权分配与减排分担展开研究,其结论如下:(1)在温升控制目标下,全球年均排放空间为177.42亿t;满足公平感受要求的全球年均配额为207.59亿t;以2015年实际排放为例,全球年均贡献减排与责任减排分别为30.17亿t、120.42亿t。(2)应用六大单一原则的排放权配额分配,其结果相差悬殊;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偏好等产出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偏好排放责任原则;基于公平感受的综合加权分配方案降低了单一原则分配的规则"刚性",能缓解分配中的"南北"失衡现象。(3)减排分担结果显示,分担集中于少数Ⅰ类地区的国家和地区,而大多数Ⅴ类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减排分担不高,当前全球仍处于责任减排阶段。因此,排放权分配要在公平与可行、总量目标与个体标准之间寻求平衡,充分挖掘减排潜力;减排分担应坚持两个区分,减排目标实现按三阶段渐进。  相似文献   
158.
本研究结合大气环境观测数据,应用潜在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以及基于WRF-CMAQ模式的传输矩阵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典型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与成因,量化评估了京津冀地区与周边省份之间的PM2.5传输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冬季较秋季污染严重,且重污染时段PM2.5浓度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和风速呈显著的负相关;京津冀典型城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本地、山西、内蒙古中部地区和山东地区,这与CWT结果基本吻合.京津冀各省域的PM2.5以本地排放贡献为主,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本地贡献率范围为54.33%~66.01%,京津冀受区域外传输的贡献率范围为0.11%~26.54%.传输通量结果表明,冬季PM2.5的传输主要受高空西北气流的作用,尤其清洁天气,高风速驱动清洁气团流入;秋季则主要受低空东南气流作用;传输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高空区域传输作用更为活跃,传输通量的流入/流出以及垂直分布与污染级别和RH呈现非线...  相似文献   
159.
线性规划方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施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现逐点浓度达标与各功能区达标,本文讨论了线性规划方法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合理选择控制点和计算污染物浓度贡献系数矩阵的方法,结合控制点源排放的A-P值法建立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60.
北京大气中NO、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NO2)浓度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NOx呈双峰态日变化,在07:00和23:00左右出现峰值.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O3和NOx浓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大.NOx浓度存在100×10-9(体积分数)的“分界点”,NOx低浓度时以NO2为主,NOx高浓度时NO占大部分.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前者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在春季最大,后者主要受局地NOx光化学反应的制约,在夏季最强,同时OX组分呈现显著的昼夜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