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1,2,3,7,8-PeCDD was administrated to juvenile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by peritoneal injections to explore the acute lethality and endocrine effects of 1,2,3,7,8-PeCDD in vivo. The value of acute median lethal dosage (LD50) of 1,2,3,7,8-PeCDD was determined in acute lethality tests. The endocrine effect of 1,2,3,7,8-PeCDD, whose exposed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LD50 (1.84 mg/kg),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plasma vitellogenin (Vtg) content in juvenile male goldfish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Due to its significant induction of the plasma Vtg after one week's exposure in vivo in the 1/2 LD50 and LD30 groups, 1,2,3,7,8-PeCDD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estrogenic effect of PCDDs in the environment. The values of 1/2 LD50 and LD30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effective dosages of 1,2,3,7,8-PeCDD,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strogenic effective dosages and the LD50.  相似文献   
92.
对近年来福建北部海域的东海原甲藻赤潮应急跟踪监测资料及赤潮发生海域的生态浮标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的最适水温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8.2~25.2℃、29.7~32.2‰;赤潮发生前期大气压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赤潮持续期间风速较小,偏南风为主;在富营养化和贫营养化的海域都有发生该藻种的赤潮,特别是存在磷限制赤潮海域.赤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硅藻与甲藻之间的演替,赤潮发生期间时常伴有高密度的有毒甲藻.  相似文献   
93.
采用FeSO4还原混凝法处理湛江奥里油电厂含钒等重金属废水,在pH值为2~4的条件下,利用FeSO4还原处理并在碱性条件下絮凝沉降,出水钒浓度可降低至1 mg/L以下.  相似文献   
94.
Under the indoor simulant conditions, toxic effects of crude-oil-contaminated soil which was put into aquatic environment on the young fishes Carassius auratus and their hepatic antioxidant system after a 20-d exposur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tality of C. auratus and the exposed dos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phases: fishes exposed to the low dose groups (0.5-5.0 g/L) were dead due to the ingestion of crude-oil-contaminated soils in aquatic environment; at the m...  相似文献   
95.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是近年来在环境中新检测到的一种杂环溴化阻燃剂,但其毒性效应尚不明确.我们以雄性斑马鱼为受试动物,开展了TBC和17β-雌二醇(E2)的复合暴露实验,以研究TBC潜在的致毒机制.结果显示TBC可显著抑制E2所引起的斑马鱼肥满度指数上升,并能改善E2暴露所造成的斑马鱼精子细胞比例降低和性腺发育迟缓;E2暴露可造成斑马鱼肝组织脂肪样病变,肝中MDA含量上升,但SOD活力没有显著改变;TBC复合暴露后,MD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鱼肝仍有明显的脂肪样病变,对肝脏中的SOD活力也没有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TBC可显著抑制E2单一暴露所诱导的雄鱼肝脏中卵黄蛋白原基因的表达,这些数据表明TBC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需要进一步关注TBC这类杂环溴化阻燃剂对水环境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6.
探讨了海洋中常见药残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恶唑(SMX)对球形棕囊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这两种磺胺药物浓度大于20 mg/L时,球形棕囊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明显被抑制;SD和SMX对球形棕囊藻半数生长影响的浓度(EC50)分别为60~80 mg/L和20~40 mg/L;SD和SMX对东海原甲藻半数生长影响的浓度分别为20~40 mg/L和40~60 mg/L;两种藻培养96 h时扫描电镜观察,均显示高浓度下藻细胞膜严重破损,说明磺胺药物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EC50对比表明球形棕囊藻对SD的耐受性强于SMX,而东海原甲藻对SMX的耐受性强于SD。两种藻对药残的耐受性明显强于其他藻种,在高浓度药残环境中占据生存优势。通过这项研究,试图探讨磺胺药物对河口及近海养殖区赤潮频发和赤潮消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黄岛油库是全国大型原油中转基地之一,主要生产设备有输油泵31台、储油罐38座,辅助生产设施包括35kV变电所1座、6kV变电所3座、20t燃油蒸汽锅炉2台、流量计间2座、应急储液池1座以及满足油库安全运营管理所需的固定和可移动的消防设施、设备。原油库区设备多、操作频繁,这一情况必然对生产的安全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
在个体水平上阐明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对易受影响生物的联合毒性作用,探讨混合污染物联合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鲫鱼血清卵黄蛋白原含量的相对变化和暴露浓度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17β-雌二醇(E2)、双酚A(BPA)、辛基苯酚(OP)及其等毒性混合物产生雌激素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联合作用指数和相加作用模型研究4种环境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各化合物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以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0.92;效应浓度值及其95%置信限通过自举抽样法得出,其中半效应浓度值EC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0079(0.0068~0.0100)、0.0987(0.0900~0.1110)、63.50(56.58~70.62)和250.59(228.46~271.99)μg·L-1.4种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效应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在全剂量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呈现相似联合作用.相加作用模型是在各个浓度反应水平上展示化合物联合作用的性质,是切实可行的联合作用研究方法,而混合物效应通过联合作用指数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
微博     
《环境教育》2014,(7):41-41
正央视新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这些都是"中国外来入侵动物"】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名单: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蔗扁蛾、强大小蠹、美国白蛾、稻水象甲、红火蚁、克氏原螯虾、苹果蠹蛾、松材线虫、松突圆蚧、椰心叶甲……网友:搜了图,总有一款恶心到你……http://weibo.com/cctvxinwen/7月2日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2种不同RAD54启动子调控的yEGFP重组报告载体pRAD54 ̄yEGFP和pRAD54S ̄yEGFP,前者启动子DNA为1.8 kb,后者为0.5 kb,分别转入W303 ̄1A酵母细胞,构建2种启动子调控的发光酵母细胞,用不同化学诱变原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功能发光仪测定酵母的发光强度。结果发现2种启动子调控的酵母细胞的发光强度均与化学诱变原(甲磺酸甲脂、4 ̄硝基 ̄N ̄氧化喹啉和5 ̄氟尿嘧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W303 ̄1A/RAD54 ̄yEGFP剂量效应关系较为明显,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5.96、2.19和2.71)明显高于W303 ̄1A/RAD54S ̄yEGFP所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2.53、1.50和1.91),可能与启动子序列中转录因子的数量以及转录因子间协同增效作用有关。同时发现,流式细胞仪测定效果明显优于发光仪测定效果。所以在构建RAD54启动子调控重组酵母细胞筛选诱变时,选用全启动子序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