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安全科学   60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255篇
综合类   2722篇
基础理论   487篇
污染及防治   380篇
评价与监测   194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采用三种不同培养基对高效复合菌进行富集培养,取培养液对微污染水进行降解试验。在好氧条件下,投加5%酵母菌培养液和2%复合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除率分别为60.0%和51.0%;在静置条件下,投加5%乳酸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去除率为61.5%。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液对微污染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2.
几种蔬菜汞富集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莴苣,木形、黄瓜,辣椒、豇豆,四季豆等6种夏季蔬菜汞吸收能力研究发现,在田间自然状上,6种蔬菜植株汞平均浓度为0.00347-0.00637mg/kg,其中总汞平均浓度最高,黄瓜最低;  相似文献   
113.
不同DSA类阳极催化降解苯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很多工业都产生苯胺废水。本文用新兴的电化学催化系统 ,采用特殊工艺自制的两种 DSA类电极作为阳极 ,对自配的苯胺溶液进行了降解处理 ,并得出了本试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4.
用植物去除环境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去除土壤及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一种新方法-用植物去除有害物质,同时对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5.
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识别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营期间的风险类型、风险来源、风险作用机制及影响,定性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管理风险、经济社会风险以及生态环境风险,并对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6.
本文研究了沸石经NaCl、NaOH、HDTM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改性后对焦化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比较得出HDTMA改性沸石对COD的去除能力较好,而且废水的色度明显减小.接着进一步研究了该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烘干温度、改性剂HDTMA的浓度、pH值等.结果表明,HDTMA改性沸石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其COD的浓度降低至150mg/L以下,这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7.
实验室已成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其污染种类、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的管理状况和原因,提出了解决实验室污染环境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8.
矿化垃圾处理垃圾浓缩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2):109-112
介绍了利用矿化垃圾处理垃圾浓缩液,对各种污染物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119.
文章针对人工土快滤床系统表层有机质积累造成系统堵塞的问题,从稳定系统分离得的22株菌中,筛选出了10株对污水中COD、TN、TP去除效果较好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混合后分别接种处理1(配水周期2d,湿干比1:5)和处理2(配水周期3d,湿干比1:8)。结果表明,经过5个月的配水试验,处理土柱对污水中BOD5、COD、TP的去除效果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且处理土柱各层有机质和总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趋势也相对缓慢。从处理效果和处理水量两方面综合考虑,湿干比1:5配水周期2d的运行方式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20.
陈福 《地球与环境》2000,28(2):67-75
动物的起源主要依赖于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海水中能否进行脱水缩合反应而生成生物高分子,后者则依赖于海水pH值升高和大气CO2浓度降低的历史演化进程。有机小分子只有在海水pH值演化到近中性,即寒或纪时彼此才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合成生物高分子。只有大气CO2分压降到1000Pa以下,即泥盆纪以后,陆地上才能出现稳定的土壤层和植物,动物也才能从海洋扩展到陆地。随后大气CO2浓度继续降低导致了气温下降和植物生长率的衰减,促使动物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