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848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1689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516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分析射洪县农村面源污染状况,采用输出系数模型并借助GIS平台,对射洪县面源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得到结果如下:研究区2016年总氮、总磷的输出负荷量分别为1 075.69,118.2 t/a,且二者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为最主要污染源,分别占TN、TP总负荷的61.09%和76.35%;模型估算负荷与实际监测值对比得到总氮、总磷负荷值相对误差为8.2%和12.3%,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射洪县水体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2.
强化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能力,对于促进人工湿地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菖蒲(Acorus calamus L.)两种湿地植物,在室外低温环境下(<15℃),研究人工湿地植物组配对不同负荷养殖废水的处理效应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不种、单种和不同顺序混种绿狐尾藻(M.aquaticum)和菖蒲(A.calamus L.)处理下,菖蒲+绿狐尾藻组合湿地(AM)对TN、TP和COD去除率均为最高,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环境下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2%、71.3%、83.0%和67.3%、81.9%、75.3%。相较于空白对照和植物单种的湿地系统,植物混种系统的DO较高,且AM处理在低负荷和高负荷环境下均能保持较高的C∶N。根据Pearson相关性以及PCA分析,DO与TN、NH+4-N去除率显著相关(P<0.05),C∶N与COD去除关联性最好。可见,菖蒲+绿狐尾藻植物组合可能通过改善DO和C∶N等湿地微环境条件来增强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够作为低温环境下强化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03.
掌握黄河流域甘肃段面源污染负荷特征及其来源,是在区域尺度上提升水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基于DPeRS面源模型,从农田径流、城镇径流、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土流失5大污染类型,选取TN、TP、NH3-N和COD 4个污染指标,对甘肃黄河流域9个市(州)58个县(区)面源污染进行污染负荷估算、污染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从模型估算结果看,2018年整个流域TN、TP、NH3-N和COD面源污染排放负荷均值分别为65.6,11.8,19.1,77.2 kg/km2。从区域尺度分析,甘肃黄河流域TN、TP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兰州市安宁区,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10.83%和5.16%;NH3-N和COD面源污染负荷最高的区域均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分别占整个流域总负荷的26.23%和56.56%。从污染产生来源分析,TN、TP、NH3-N和COD的首要污染来源分别为农田径流、水土流失、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从空间分布分析,黄河流域各县(区)面源污染总负荷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污染负荷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兰州段、大夏河临夏段、渭河天水段等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904.
人工湿地有着建设及运营成本低、水质净化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在河道水质净化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冬季低温条件下运行效果不佳,制约了人工湿地在北方的推广应用.通过构建"物化预处理(高效沉淀池)+人工湿地(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模式的多级复合人工湿地(3万t/d),探究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结合冰封保温措施对龙河水质...  相似文献   
905.
王文东  马翠  刘荟  范银萍  刘国旗  张珂 《环境科学》2016,37(12):4727-4733
本研究将生物转盘和平流式沉淀池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对水中致浊物质、有机组分、氨氮和总磷具有同步去除性能的一体式生物净化-沉淀池,考察了进水水力负荷对其污染物净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特定转盘转速和水质条件下,浊度、有机组分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大均呈先相对稳定后下降趋势,浊度和有机组分与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在0.036 g·(m~2·d)~(-1)与0.064 g·(m~2·d)~(-1)时达到最大.与浊度、有机组分和氨氮不同,水力负荷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进水水力负荷在0.064 m~3·(m~2·d)~(-1)时,总磷平均去除率最差,适当减小或增大水力负荷,均有助于除磷过程的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水相中的有限碳源及溶解氧存在竞争关系.沿水流方向,盘片表面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种群配合和沿程分布特点,保证了在不利水力负荷条件下,工艺仍具有一定的去污效果,在微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6.
利用2012年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畜禽养殖统计数据及耕地面积,估算了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并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安徽省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安徽省的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负荷分布很不均匀,最大值为217.08kg/hm~2,最小值24.27kg/hm~2,平均值为81.99kg/hm~2。绝大部分县市区都未超过170kg/hm~2的限量标准,但太湖县、歙县、砀山县和宁国市分别达到了217.08、212.76、197.82和192.95kg/hm~2。从空间特征看,安徽省各县市区耕地畜禽养殖废弃物氮养分污染潜势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都属于一般等级以下,污染潜势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东南部及西部的山地丘陵区,主要包括宁国市、歙县和太湖县,污染潜势较高的区域有长丰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市辖区、金寨县、岳西县、明光县及潜山县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907.
传统的多环芳烃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去除和化学去除。物理去除法主要是指客土法修复方式,或者是通过汽提、溶剂洗脱、热解吸、焚烧、填埋等措施去除或固定污染物。化学去除法通常是采用化学修复、光催化修复、电化学修复、微波分解及放射性辐射分解等修复技术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解或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物质。物理化学修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费用高昂,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差,在大规模修复中存在运作困难。而生物去除法以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和较为理想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08.
太湖流域农田生产-畜禽养殖系统氮素流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应对太湖严峻的水体富营养化现状,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基于物质流分析法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了常熟市辛庄镇农田生产-畜禽养殖系统的氮素流动通量、流动效率及环境负荷,并用实测值进行了参数校正. 结果表明:2000—2012年,辛庄镇农田生产子系统的单位面积氮素流动通量呈下降趋势,而畜禽养殖子系统的单位面积氮素流动通量则在42.5~50.9 kg/hm2范围内持续波动. 氮素利用率与氮素循环利用率均较低,氮素环境损失率较高,系统损失的氮素中有54.5%进入周围水体. 2000年以来,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对辛庄镇环境氮负荷的贡献率分别在38.8%~50.2%与25.4%~35.8%之间波动. 辛庄镇农田施氮量为310.8 kg/hm2,人畜排泄氮量为61.1 kg/hm2,分别远高于全国平均值(197.2和18.6 kg/hm2). 过量施用化学氮肥与畜禽粪便的大量排放是辛庄镇环境氮负荷加重的主要原因. 辛庄镇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大了太湖水环境修复的难度. 建议调整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结构,推广科学施肥与生态养殖,将农田生产与畜禽养殖结合形成产业链,以此减轻氮素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909.
光电Fenton技术处理污泥深度脱水液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光电Fenton技术处理污泥深度脱水液,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光电Fenton技术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即初始pH为3.0,H2O2投加量65.3 mmol·L-1,FeSO4投加量6.53 mmol·L-1[n(Fe2+)∶n(H2O2)=1∶10),外加电压为7.5 V时,经光电Fenton技术处理20 min后污泥脱水液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9.0%.同时TOC、TN、NH+4-N及T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49.3%、20.6%、73.6%和96.5%.该项研究为光电Fenton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10.
以采用A2/O工艺的桐乡城市污水处理厂净化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进水水质特征和水质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有机物负荷、氮负荷、磷负荷、可生化性、碳氮比、碳磷比、污泥产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该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污水厂进水水温适宜,可生化性好,碳源充足,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好,使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分析发现,该A2/O工艺对水中不同的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有去除效果。重金属离子在活性污泥中产生富集现象,应重视污泥的处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