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56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663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423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王震  孙德智  高明 《环境工程》2010,28(5):102-106
随着我国废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以生命周期评价为研究方法,对废聚苯乙烯共焦化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废聚苯乙烯共焦化过程对酸化、烟尘和粉尘、全球变暖3类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大,分别占了总影响的34.0%、27.5%和23.3%。从共焦化过程的3个阶段来看,入炉炼焦阶段的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混合颗粒制备阶段和PS颗粒制备阶段,对炼焦阶段环境污染的控制是废塑料共焦化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2.
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南方某公司废旧聚氯乙烯再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估算.结果表明:1 t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总能源消耗量为6 287 MJ,其中石油消耗量为6 000 MJ,煤消耗量为287 MJ,总的资源耗竭系数为5.77×10-3 a;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环境影响负荷为0.428 a-1,其中废塑料运输过程主要引起光化学臭氧合成问题,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90 a-1;工艺过程中主要引起固体废物污染,其环境影响潜值为0.110 a-1.废旧聚氯乙烯再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固体废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和酸化.   相似文献   
943.
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多级蚯蚓生态滤池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多级蚯蚓生态滤池连续运行80d,滤池对CODCr、NH4+-N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分别为80.4%—98.6%、95.5%—99.5%和93.7%—99.7%,出水水质符合要求.但是滤池对TN去除效果不稳定,不加碳源TN去除率降低,最低为26.0%左右,添加碳源后TN去除率维持在60%左右.其中进水中C/N比为3.07,出水中一级滤池、二级滤池和三级滤池的C/N比分别为1.56、0.88和0.72,沿程水样C/N比呈逐级下降的趋势.运行22d后,在二级滤池出水中添加葡萄糖调节C/N比为3—6,总氮去除率上升.对TN去除研究分析,推断出碳源不足是TN去除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相比单级的蚯蚓生态滤池,多级蚯蚓生态滤池生活污水处理的更加彻底,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44.
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源污染物产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5.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对微污染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复合立体生物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利用竹子制成网格状的立体框架,安放植物、螺蚌等,同时配以弹性材料,形成复合生物浮床。选用芋头、慈姑、荸荠、水芹、蕹菜和美人蕉作为浮床植物,研究其在夏季和秋季对微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蕹菜浮床美人蕉浮床、荸荠浮床、芋头浮床慈姑浮床、水芹浮床;在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慈姑浮床、美人蕉浮床、蕹菜浮床荸荠浮床、水芹浮床。在夏季、秋季试验中,芋头浮床的除氮效果一直很好,对总氮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71%和62%;而蕹菜浮床的除磷效果一直很好,对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30%和81%。比较了复合立体浮床与传统平面浮床对总氮、总磷处理效果的差异,指出复合立体浮床技术在微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6.
利用沈阳市满堂河污水处理中心人工湿地8年来运行数据,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和不同功能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在50%~70%;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稳定在20%左右;人工湿地系统整体对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保持在50%以上;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日趋稳定。  相似文献   
947.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始光谱反射率(R)、包络线去除(CR)和一阶微分(R′)变换光谱数据结合连续小波变换生成小波系数,筛选出与砷含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的特征波段(P<0.001),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回归及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耕层土壤砷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经一阶微分结合连续小波变换处理后,光谱数据与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提升尤为明显。综合考虑各模型估测精度及稳定性,认为R′-CWT-26-SVMR模型可作为研究区耕层土壤砷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其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53和0.74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50 mg/kg和1.819 mg/kg,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03和2.00。  相似文献   
948.
采用净化甲苯专用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当气体流量在 0 8m3 /h、进口浓度为 10 5mg/m3 、停留时间 18 3s时 ,甲苯的去除率可达到 6 1 90 % ,出口甲苯浓度低于国家对现有企业的排放标准 (≤ 6 0mg/m3 )。适宜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 19~ 2 5℃之间 ,氮磷营养添加量的配比应控制为C∶N∶P =2 0 0∶5∶1,操作压降与气体流量呈线性关系。结合实验数据 ,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9.
生物膜反应器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瓷球作为固定介质 ,接种本实验室保藏的Pseudomonassp1和Pseudomonassp2混合菌种 ,应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洗焦废水 ,对反应器运转整个过程的进出水COD浓度、进出水苯、萘、菲、吡啶、喹啉、异喹啉的含量、反应器内和反应器出水含菌量进行测定 ,以了解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特性 .结果表明 ,反应器经挂膜、增菌后 ,可达到稳定运转状态 ,有效的控制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细胞的流失 ,使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较好去除 .  相似文献   
950.
微纳塑料作为一种典型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效应.混凝作为胶体和悬浮颗粒物去除的关键技术,主流铝铁絮凝剂对于微纳米塑料的去除效率相对较低,症结是对相关机制仍不明晰.为此,本研究通过预水解制备多种聚合铝铁絮凝剂,研究铁含量和预水解过程对微纳塑料去除效果的影响,解析微纳塑料絮体形成机制和混凝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铁含量的增加对微米塑料的去除有促进作用,但对纳米塑料的去除有抑制作用.铝铁物质的量的比为9∶4的聚合絮凝剂对微纳塑料均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微米塑料的去除以网捕卷扫为主,而纳米塑料的去除以电中和为主.预水解过程可以增强双金属絮凝剂对纳米塑料的吸附电中和能力,同时有效抑制铝残留.本研究从絮凝剂优化角度解析了微纳塑料的混凝去除机制,可为强化混凝高效去除微纳塑料同时控制铝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