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02篇
综合类   779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961.
为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臭氧降解印染废水的影响,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碳微球,在焙烧的条件下,进而将微球碳化成中空.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壳中空SiO2,单壳中空SiO2@CuO、单壳中空SiO2@ZnO、单壳中空SiO2@ZnO-CuO、双壳中空SiO2@ZnO-CuO等催化剂.用酸性大红染料(硝基苯溶液)作为模拟印染废水,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筛选催化性能最高的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脱附试验(BET)、能谱监测仪(EDS)等设备对催化剂的微结构、表面元素、形态及催化剂内部孔道分布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双壳中空SiO2@ZnO-CuO催化剂对臭氧氧化印染废水的去除效果最佳,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SiO2@ZnO-CuO催化剂为双壳中空球形结构,粒径在150~200 nm;负载在催化剂壳上的活性组分以氧化铜和氧化锌的形态存在,且氧化锌及氧化铜的衍射峰较尖锐,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组分结晶良好.臭氧氧化印染废水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添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05 88 min-1;在未添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其反应速率常数仅为1.070 26×10-4min-1.随着催化剂的添加,臭氧对印染废水的氧化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62.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的深入,如何优化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简政放权"到"双随机、一公开"再到"社会共治",监管已经从政府一元监管向多元共治过渡,然而如何实现监管模式的转变,建立起多元共治的格局,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基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特点及现状,综合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回应性监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优化,并给出新监管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公共安全领域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宋元宁  李毅霞  刘明 《安全》2013,(6):30-31
正应急疏散必备的安全实施有多种,如为防止楼房发生火灾,需要为应急疏散人员配备"防毒呼吸面具"、"逃生钢索"等。如为防止生产装置或设施中有毒有害介质大量泄漏,需要为应急疏散人员配备"风向标"等。本文则主要对"风向标"的设置进行些较详尽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64.
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中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国家行动,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碳交易列入国家重要环境经济政策,明确推行碳交易制度,部署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在七省市试点基础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成、启动并有序运转.碳交易,作为制度创新和政策工具,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  相似文献   
96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以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为载体的锰钴水滑石(LDH),即MnCo-LDH/rGO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氧还原性能.在Mn/Co物质的量比为1:3的条件下,MnCo-LDH和MnCo-LDH/rGO的形貌和催化性能最为突出.与MnCo-LDH相比,MnCo-LDH/rGO在Na2SO4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峰更加明显(-0.425V),且峰电流更大,达到0.749mA/cm2.将MnCo-LDH/rGO作为阴极,在120min内持续提供30mA/cm2的电流可使浓度为20mg/L的罗丹明B染料(RhB)降解98.6%,具备良好的降解性能.旋转圆盘(RDE)及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显示,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2,且主要自由基为·OH.  相似文献   
966.
采用LBM-IBM耦合方法模拟多孔介质中流场,应用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多孔介质表面微生物生长衰亡过程,在介观层面上揭示生物堵塞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其造成多孔介质渗透性能改变的本质。研究发现:当营养物入口浓度增加100%时,30 h内相对渗透率衰减增加6.25%~45.5%;且生物堵塞存在淤堵临界时刻,随着营养物入口浓度增加而提前。不同条件下,多孔介质渗透性能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多孔介质内生物堵塞在空间分布上均呈明显的不均匀性。生物增长具有浓度趋向性,局部孔隙内微生物生长衰亡行为决定了多孔介质的堵塞程度,但部分生物的衰亡不会改变多孔介质整体渗透性能的下降趋势。温度升高25%,多孔介质相对渗透率衰减最高可增加5倍以上,且不同位置生物堵塞对温度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67.
塑料制品的管理及处置不善是导致微塑料污染的关键因素,微塑料不仅会与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相互吸附,也极易被大型藻类、动物、植物等生物摄入富集,具有巨大的环境风险。城市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生产以及消费主体,是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源头。塑料制品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机械力、水力作用等,发生老化、裂解、剥离进而迁移至自然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掌握微塑料从塑料制品中的释放行为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对评估城市源微塑料污染风险十分重要。综述了城市生活用品、垃圾、基础设施中微塑料的释放行为,阐述了微塑料在水、砂及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为微塑料污染的风险评估及防控提供依据。今后可在环境因素对城市塑料设施中微塑料释放、迁移的影响,以及微塑料与城市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行为2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获得双槽阶梯槽的干气密封性能。方法 运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对双槽阶梯槽、单螺旋槽密封动、静环进行变形与应力分析,得到在不同工况下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图和应力分布图,讨论不同工况对2种槽型密封环变形量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 随压力的增加,单螺旋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的增长率低于双槽阶梯槽,而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增长率高于单螺旋槽。随转速的增加,2种槽型密封环的变形量均减小。在转速为25 000 r/min时,双槽阶梯槽动环的最大变形量比单螺旋槽低13.7%。在转速变化范围内,单螺旋槽和双槽阶梯槽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下降了8%、13.9%。随着转速的增加,相对应的2槽型密封环最大应力值的差值越大。结论 双槽阶梯槽密封环最大变形量和最大应力的增长率均高于单螺旋槽,双槽阶梯槽密封环的变形量和最大应力值均小于单螺旋槽。这表明在高速工况下,双槽阶梯槽运行更稳定。  相似文献   
969.
本文深入解析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构建的必然性,从内在逻辑、引领方向、复合目标、多维视角和框架体系方面详细阐述了“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框架包含资源生态化、空间生态化和“双碳”信用化三个内在逻辑,涉及排污目标、“双碳”目标、生态目标和分区管治目标四个复合目标以及多层次、多中心、多功能三个视角,形成涵盖综合技术、管治协同、空间优化和组织能力的理论框架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在理论上进行制度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设计,在实践层面建立宏观“数控”和中微观“线控”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机制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70.
系统总结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产水的有机物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了其利用途径和风险,探讨了反渗透产水超高标准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反渗透产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升高(可高达500~1000μg-C/L)、种类增加(超过百种).产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工业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和氧化副产物等多有检出(10-3~2.5μg/L),应关注其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反渗透产水中占有机碳比例70%的有机物组分及其特征尚未完全掌握,亟需开展系统研究.新兴自由基氧化技术、新型光源利用技术等是反渗透产水超高标准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