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7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镉污染大田条件下不同品种水稻镉积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品种水稻对重金属Cd的积累、吸收和转运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Cd低累积水稻品种,并分析水稻低累积程度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根据综合积累指数(PN)评价方法筛选出对Cd综合积累能力低的水稻品种有:川优3203、川优6203、德粳6号和沈优17.②综合考虑稻米Cd含量和产量,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为川优3203和川优6203,既能安全保障稻米Cd含量,又能保证水稻高产.③川优3203和川优6203在不同pH和不同总镉范围内稻米中Cd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且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表现得很稳定.④水稻品种的差异对水稻的稻米富集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而对水稻茎叶向水稻稻米的转运能力的影响较小;川优3203和川优6203的低富集系数,加之其较低的转运,最终呈现出稻米较低的镉富集能力.⑤相关性分析发现,稻米Cd含量受水稻富集系数影响最大,受根际土壤总Cd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2.
以21个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二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Cu在不同品种水稻根-茎-叶-籽粒(糙米)中的积累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根、茎、叶、籽粒中Cu含量的均值分别是67.35、16.24、8.29、11.62mg·kg-1,多数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茎籽粒(糙米)叶,但也有少部分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籽粒(糙米)茎叶。各器官的Cu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根和籽粒Cu含量的差异最大,茎次之,叶最小。常规稻根部Cu含量显著低于杂交稻,而叶中Cu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稻,但两者的茎和籽粒中Cu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三系杂交稻根、茎、籽粒Cu含量显著高于二系杂交稻,而叶的Cu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各器官对Cu积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相邻器官(根与茎,茎与叶)的C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间器官(根与叶、籽粒,茎与籽粒)的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各器官Cu的转运系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南方典型双季稻田,研究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的积累、表土碳密度、C/N比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稻草还田和耕作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C/N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3个稻草还田处理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不还田对照,其中,以高桩免耕处理最高,比无草翻耕处理提高13.8%(P〈0.01);5-10 cm土层表现为高桩翻耕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加幅度为1.39-1.66 g kg-1;10-15 cm为翻耕处理(包括稻草不还田和还田)显著高于各免耕处理;稻草翻耕处理(0-15 cm)的耕层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南方双季稻田采取稻草翻耕还田方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汇。  相似文献   
44.
矿区周围稻米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杂交稻、常规稻和糯稻3个水稻品系共21个水稻品种在广东大宝山矿区周围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进行大田试验,研究Cu、Zn、Pb、As和Cd 5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水稻品种(品系)稻米中的积累状况,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稻米中Cd和Pb超标率很高,分别为100%和71.43%;Cu和As超标现象不严重,超标率分别为4.76%和14.29%;Zn含量均不超标。供试水稻品系中常规稻和糯稻稻米对Cu、Zn、Pb、Cd的积累能力较高,杂交稻则较低;但杂交稻稻米对As的积累能力高于其他2个品系。稻米中Cu、Zn、Pb、As和Cd含量与稻谷生物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Pb含量与稻谷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供试水稻稻米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Cd>Zn>Cu>As>Pb。本研究表明供试土壤中Cd和Pb对人体健康存在比较严重的潜在威胁,Cu、Zn和As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小,应重点关注大宝山矿区稻米Cd和Pb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5.
含锌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锌溶液模拟污水,浸种后用水培法培养小麦,全面观察研究不同浓度的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同浓度的锌溶液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初步探讨锌对小麦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 mg/L及20 mg/L的Zn2 溶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25 mg/L~160 mg/L的Zn2 溶液随着浓度的增高使得小麦种子的发芽和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受到押制,同时叶绿素的含量也有所降低;相同浓度的锌溶液对不同品种的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书讯     
青藏高原蕨麻李军乔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8月)978-7-03-032119-0$75.00 B5开本平装内容简介本书针对青藏高原野生资源植物——蕨麻的资源地理分布、民间应用历史、自然资源概况、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商品标准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蕨麻综合开发的途径,从而为资源植物合理高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田杂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稗草(Echinochloa colonum(Linn.)Link)、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芹(Lepidiumsativum)等为主的21种杂草,以水芹的重要值最高;随密度的增加杂草的总数量和鲜质量减少;半紧凑型品种对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紧凑型品种,且产量高出了21.99%。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以B3(57 000株/hm2)产量最高,比常规密度B1(42 000株/hm2)和高密度B4(64 500株/hm2)的产量提高了14.17%和0.6%。可见,应根据玉米的品种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8.
UV-B辐射增强对不同大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不同生育期3个大麦(Hordeum vulgare)品种光合和蒸腾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自然光)和辐射增强(辐照强度14.4 kJ.m-2.d-1)2个UV-B辐射水平。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大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对照相比,UV-B辐射增强可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对胞间CO2摩尔分数基本没有影响。不同大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单2号对UV-B辐射增强较为敏感,而苏啤4号较不敏感。  相似文献   
49.
不同作物对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及低累积品种筛选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为探究镉(Cd)污染土壤中农作物的食用安全性,以上海市常见农作物(青椒、黄瓜、豇豆、菠菜、花菜、西红柿、水稻和小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土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Cd含量梯级(0. 23、0. 6、1. 2、1. 8、2. 4和3. 0 mg·kg-1)下不同作物生物量变化以及可食部分Cd富集特征,建立不同种类作物与土壤Cd含量相关关系,探讨不同作物对应的土壤Cd安全限量值,筛选Cd低累积作物品种.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中Cd含量增加,作物地上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青椒耐受性最强,西红柿、菠菜耐受性最差.②不同作物可食部位Cd的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麦菠菜水稻青椒花菜西红柿黄瓜豇豆.③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与土壤中Cd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菠菜小麦西红柿黄瓜青椒水稻花菜豇豆.④不同作物对应的土壤Cd安全限量值大小依次为:豇豆黄瓜花菜青椒西红柿水稻菠菜小麦.依据作物对土壤中Cd的耐受性、富集能力及食用安全限量值,筛选出黄瓜、豇豆、花菜为Cd低累积品种.  相似文献   
50.
双季稻品种根际特征与甲烷排放差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排放差异形成的机制,选取早晚稻各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气体.结果表明,早晚稻甲烷排放通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全生育甲烷排放通量均值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4. 6%;晚稻种,T优15最高,资优299最低,相差33. 9%.不同双季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效应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介于198. 3~303. 44 kg·hm-2之间,排放量最低是株两优819;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67~1. 40 kg·kg~(-1)之间,陆两优996最低.晚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介于291. 93~388. 28kg·hm-2之间,资优299最低;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94~1. 68 kg·kg~(-1)之间,Y两优1号最低.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产量、根冠比、根系孔隙度、土壤溶液Eh值、甲烷浓度、可溶性碳浓度及铵态氮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冠比及根孔隙度关系密切,降低早稻品种根系孔隙度或者根冠比可减排甲烷,而晚稻品种则与早稻相反;根际土壤溶液碳氮浓度的降低和Eh值的提高也可减少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