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7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氮在水稻中的行为及其品种间的差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氮肥的利用效率很低,很多研究重点放在氮肥在土壤过程中的损失,对植物本身的氮素损失较少注意。作者利用^15NH4^ 和^15NO3^-双标记,对Indica和Japonica水稻亚种进行水培,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开花期施用,将培养液ρ(N)20mg/L的NH4NO3换成相同质量浓度的^15NH4^ NO3或NH^15NO3^;部分水稻在一周后收获,其他分别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植株分成根系、地上部和穗部,对各自的全氮、^15N进行测定,计算植物的总吸收量。从施用量、植株总吸收量以及三部分总和的植株氮残存量的比较来研究氮素在两种水稻亚种中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都近100%吸收了所施用的^15NH4NO3或NH4^15NO3,但^15NH4^ 和^15NO3^-在Japonica的残存量要比Indica多,损失的部分可能往大气中散失了,意味着两种水稻亚种有着明显不同的氮素利用率。比较^15NH4^ 和^15NO3^-的残存量,结果表明^15NH4^ 留在植株体内要比^15NO3^-多,尤其在抽穗期施用的情况下,植物体在后期对^15NO3^-的转化能力大大减弱,但这部分的氮如何损失掉尚不清楚。比较植株体内各部分的氮素含量,发现Japonica的穗部比Indica含有更多的氮素,表明氮在前者的体内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亚种对氮素的利用以及不同氮素形态在其体内的行为不同。  相似文献   
62.
我国几种白羽乌鸡品种资源的血型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在自然界良性生态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方品种资源则是人们在自然和经济条件制约下长期劳动的结晶,是庞大的种质基因库。长期以来,我国对品种资源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手段较少,新技术应用不多,本实验室利用遗传标记性状(红细胞抗原)对我国的地方鸡种  相似文献   
63.
镉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几种解毒机制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外源Cd^2 处理梯度下,综合探讨细胞壁的阻隔作用、细胞活性氧防御酶系作用、植物细胞的区间隔离作用及有机酸生成等几种解毒机制对抗性的贡献。结果表明:(1)细胞壁及残渣、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是结合镉的主要部位,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结合镉量较少;(2)解毒功能强的品种并非都是对镉吸收量少的品种,吸收量少的品种也并不意味着就有较强的解毒功能,解毒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3)POD在Cd^2 处理下小麦细胞活性氧防御机制中起关键作用;(4)低浓度Cd^2 处理下,5个小麦品种有机酸生成量变化不明显。随Cd^2 处理浓度升高,有机酸生成量增加;(5)小麦品种FM27、FM29是解毒功能较强的品种,FM24、FM25居中,M较差。  相似文献   
64.
氮肥施用对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不同施氮水平与不同氮肥品种2个田间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川中丘陵区2005年5~9月石灰性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的N2O排放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显著地增加了N2O排放,在3个施氮水平下(0、150和250 kg·hm-2),N2O排放总量分别为0.88、2.19和2.52 kg·hm-2;施氮量越高,N2O排放量也越高.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施肥量高低对N2O排放总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氮肥施用引起的N2O排放量占施氮量的0.87%(150 kg·hm-2)和0.66%(250 kg·hm-2).2)氮肥品种显著影响N2O排放,尿素(酰胺态氮肥)和硫酸铵(铵态氮肥)处理的N2O排放量分别为2.09和1.80 kg·hm-2,显著高于硝酸钾(硝态氮肥)处理(1.27 kg·hm-2),三者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0·80%、0.60%和0.27%.3)降雨是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而无机氮则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5.
从理解综合生物系统到受大自然的启发.把许多生产和过程合并为完整的系统.这是正确设计的第一步.当然还需要做得更多。所缺失的是引进一套物质分离技术、整合和分离技术保证物质依照自然模式在两种生产系统中得到利用。某自然王国里一个品种的废物是另一个自然王国中某品种的投入。  相似文献   
66.
我国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试点以来,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5部分:钢铁生产企业》,部分省市也根据当地区域发展的特点制定了钢铁企业核算报告指南或办法,但很多钢铁企业或第三方等机构根据上述指南和标准判断企业的碳排放源和对应的物料品种还是比较困难,因而无法准确把握企业上报的碳排放数据是否有遗漏或重复计算。本文正是基于此从碳排放源识别和对应物料品种的梳理分析,给企业和第三方等机构以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7.
1种钝化剂对3种水稻生长影响及降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钝化剂对不同程度污染土壤及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程度镉污染农田土壤(轻度污染土壤和重度污染土壤)中钝化剂的修复效果以及3个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结果表明:添加钝化剂后,2种污染程度土壤的pH值在不同时期均显著提高(轻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18~0. 73,重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42~0. 71),土壤中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呈负相关性(轻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相关系数为0. 77;重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的相关系数为0. 91)。2种程度镉污染土壤分蘖期和成熟期的有效态Cd在施加钝化剂后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30. 69%,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25. 69%;重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6%,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7. 5%)。糙米总Cd在施加钝化剂后也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59. 46%~66. 67%,重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18. 71%~57. 60%)。施加钝化剂对水稻株高、叶绿素、有效穗、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3个水稻品种的糙米Cd富集系数有一定的差异,2种污染程度土壤中水稻生长有差异。因此,钝化剂对3种水稻品种均具有降镉效果,且对3种水稻生长无负面影响。钝化剂对水稻生长轻度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施用钝化剂能使轻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不能使重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效果明显优于重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68.
69.
速生杨树的主要特点如下:①速生。树胸径栽后3年总胸径为21.1cm,树体高达16m。②耐桑天牛。对桑天牛抗性强,少受桑天牛侵害。③易生根。生根能力强,生根率及根的生长速度是对照品种的160%。④抗病性强。抗粉锈病、黑斑病、溃疡病。  相似文献   
70.
水稻品种是调控CH4产生和排放的关键因素。关于水稻品种对稻田产生和排放CH4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H4)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通过温室盆栽和室内培养试验并结合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研究了持续淹水条件下4个水稻生育期镇稻624、农香98和中早33的土壤CH4产生潜力、土壤溶液CH4浓度、CH4排放通量及产生、排放CH4的δ13C值,为最终筛选优质高产且低CH4排放的水稻品种提供CH4排放相关过程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方面的参考数据。结果表明: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镇稻624和农香98的土壤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中早33,在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小于后者(P0.05)。三者土壤CH4产生潜力、土壤溶液CH4浓度最高值和土壤Eh的最低值依次出现在拔节期(2.6μg·g-1·d-1,346.9μmol·L-1,-296 m V)、拔节期(3.2μg·g-1·d-1,425.9μmol·L-1,-316 m V)和灌浆期(2.4μg·g-1·d-1、435.2μmol·L-1,-308 m V)。各品种土壤CH4产生潜力均与相应土壤溶液中CH4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土壤Eh显著负相关(P0.01)。镇稻624和农香98在分蘖盛期CH4排放通量最大(67.1和68.7 mg·m-2·h-1),中早33则在拔节期(58.5 mg·m-2·h-1)。各品种CH4季节排放总量依次为55.29、55.74和40.82 g·m-2,前二者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中早33,这可能是镇稻624和农香98的土壤CH4产生潜力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显著大于中早33,而各品种CH4排放又相对集中在分蘖期和拔节期的缘故。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期CH4排放通量与相应的土壤CH4产生潜力显著正相关(P0.01)。可见水稻品种通过影响土壤的CH4产生,进而影响稻田CH4的排放。镇稻624和中早33土壤产生CH4的δ13C值从约-67.0‰增至-55.5‰,农香98则先减后增,范围为-64.2‰~-52.9‰,这说明镇稻624和中早33的土壤CH4产生途径差异较小,而二者与农香98差异较大。各品种排放CH4的δ13C值均先减后增,分别为-67.6‰~-48.5‰、-73.0‰~-47.3‰和-60.9‰~-46.7‰,季节平均值依次为-52.7‰、-52.5‰和-54.8‰。总体上,水稻品种影响排放δ13CH4值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