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54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731.
如何提高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中国在新发展阶段下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至关重要。基于2008~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EBM模型计算发现样本期内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试点建设期的上升速度最快。进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入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和用水结构等控制变量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政策提高了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方面,该试点政策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且该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强度的城市存在地区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该试点政策是通过加大污水处理、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水价改革、推动水循环利用等提高了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32.
王琳  马旖旎  季荣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4):1538-1544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中的微塑料可能被海洋动物摄入,对其造成物理损伤或生化毒性;同时与浮游植物形成团聚物,影响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等,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威胁.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生产者,是污染物在食物链中富集的起点.为了解微塑料对小球藻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本研究测定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 d=150~200 μm)以及聚氯乙烯微塑料(PVC, d=1~2 μm)对海洋小球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微塑料对小球藻的可能致毒机理.研究发现微塑料浓度低于2500 mg·L-1时对小球藻的生长无显著效应,研究中只有极高浓度下(5000 mg·L-1)的PVC和PS会对小球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PVC的抑制作用大于PS.进一步实验显示二者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存在差异:PS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浸出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对小球藻产生毒性;而PVC微塑料对小球藻生长抑制除浸出物质毒性以外,还可能由于其小粒径和相对较大的密度,在水中呈悬浮状态产生遮光效应,同时与小球藻产生吸附团聚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情况下微塑料可能对海洋浮游植物存在生态风险,该结果对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海洋食物链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3.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大烷基糖苷的用量,可以使藻细胞丧失运动性,细胞破裂乃至溶解消失。可见,烷基糖苷作为除藻剂在赤潮治理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4.
考察了Cu2+、Cd2+、Ni2+、Fe2+4种重金属离子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描述金属离子抑制作用的修正方程对实验进行拟合,研究了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0~500mg/L投加浓度范围内,Fe2+对2-CP的厌氧降解过程基本不抑制,Ni2+、Cu2+、Cd2+则存在明显抑制,抑制程度Cu2+﹥Ni2+﹥Cd2+.相同的抑制强度下,抑制浓度CIP-Cu﹤CIP-Ni﹤CIP-Cd.修正方程能较好地表征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与该离子对降解速率的最大抑制浓度(I*)以及投加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由该方程拟合结果可得到Cu2+、Cd2+、Ni2+对25mg/L 2-CP降解的I*值分别为458.7,1693.5,1528.5mg/L,I*及指数m值的大小表明金属离子对2-CP厌氧降解的抑制Cu2+﹥Ni2+﹥Cd2+.  相似文献   
735.
青岛近海秋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气溶胶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于了解其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于2007年9-10月运用安德森6级生物粒子采样器在青岛近海连续采集生物气溶胶样品,探讨陆源和海源细菌及真菌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岛近海生物气溶胶中陆源细菌浓度高于海源细菌,而陆源真菌浓度低于海源真菌,海源菌总数高于陆源菌;陆源和海源细菌及真菌浓度分布表现为上午﹥下午﹥中午.9-10月陆源和海源细菌主要分布在大于2.1 (m的粒子中,占总数的80.0%以上,呈偏态分布;9月陆源和海源真菌主要分布在2.1~7.0 (m的粒子中,10月陆源和海源真菌主要分布在1.1~4.7 (m的粒子中,呈对数正态分布.总体而言,青岛近海生物气溶胶受到陆地与海洋的双重影响,海洋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36.
舰载雷达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论述了舰载雷达系统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及其抑制措施,并对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37.
氢氧化镉沉淀动力学的研究是按照有柠檬酸盐和无柠檬酸盐二种情况进行的。沉淀试验是在一种连续搅拌槽反应器中实施的。在试验过程中,最初采用的镉浓度是在2.0到4.0×10~(-4)M范围内,这种浓度范围普遍存在于电镀漂洗水中。总体平衡模型用于计算成核和颗粒生长速度及与其有关的过饱和率。试验发现在有柠檬酸盐存在时比没有柠檬酸盐存在时颗粒生长速度要低很多。抑制生长的试验证明其机理为可控的表面反应。  相似文献   
738.
塑料热合机远场电磁辐射污染与抑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热合机远场电磁污染机理与规律研究的抑制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39.
双碱法烟气脱硫浆液中累积的重金属对SO23-有强烈的催化氧化作用,导致有效脱硫组分损耗.投加Na2S去除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研究不同重金属离子浓度下SO23-的氧化速率,以揭示Na2S沉淀法对重金属催化氧化SO32-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Mn2+对SO32-氧化的催化作用很显著,1.0 mmol/L Mn2+可使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提高2.0倍,达0.65mmol/(L.min);SO23-的催化氧化在前60 min内快速进行,Mn2+的反应级数为0.169,故此时段内控制Mn2+浓度对抑制其催化作用尤为重要.初始pH6.50~8.50时,Na2S能有效去除浆液中重金属离子,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初始pH为8.50、Na2S投加量为240.0 mg/L时,脱硫浆液中Mn2+、Zn2+、Ni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91.0%、88.1%、85.5%和>99.9%.Mn2+对脱硫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具有指示作用.投加Na2S将Mn2+浓度由1.0 mmol/L降为5.0×10-3mmol/L,SO32-的初始氧化速率降低64.6%,为0.23 mmol/(L.min).在双碱法烟气脱硫中试...  相似文献   
740.
利用农药对酯酶活力的抑制反应,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敌敌畏对游离的不同动物肝脏酯酶的酶活性。实验采用从动物肝脏中提取的粗酶液在水解后与显色剂固兰B盐作用,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595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猪肝中α-乙酸萘酯酶(α-NA Esterase)的活力较高,且对较低浓度的敌敌畏也有较好的灵敏度。鸡肝和鸭肝α-乙酸萘酯酶对敌敌畏浓度变化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