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40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检验中发现,国标GB16756(耐油防护鞋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体积变化测试方法不很准确。经推导其测试原理,提出严密的体积变化测试方法。解决了采用两种类型天平进行测试的试验装置制备和如何排除试样表面气泡两大难题。增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为检验人员按照GB16756标准检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2.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房城 《生态环境》2008,17(2):851-857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粒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悬浮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来源和成分组成就有别,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文章从粒径大小、来源、成份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并从其对人体、其他动植物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综述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影响因素,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3.
空气颗粒物对城市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绿化植物能通过捕获、滞留和吸收等各种方式对空气颗粒物起到消减作用.本文在对绿化植物对空气颗粒物消减机制阐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绿化植物以及不同配置结构的城市绿地对空气颗粒物的消减差异,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4.
水体吸收系数作为重要的光学参量,研究它可进一步发展生物光学模型,为评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依据2020年8月和2021年10月在巢湖区采集的水样数据,经实验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和参数浓度的测定,展开对水体各组分吸收特性的研究以及季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夏季水体色素浓度高于秋季,而颗粒物则反之,两期水体各组分吸收特性时空差异显著;夏季总悬浮颗粒物在440和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p(440)、ap(675)均值要比秋季大,且两期水体吸收类型大有差别;浮游植物夏季生长旺盛,光合色素增多,秋季因气候使其大量死亡,降解为非藻类颗粒物,导致夏季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在440和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ph(440)、aph(675)、比吸收系数a*ph(440)和a*ph(675)均值大于秋季,而秋季非藻类颗粒物在440、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d(440)、a  相似文献   
195.
以黄河下游济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提取-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水体及其表层悬浮颗粒物(SPMs)中4类(磺胺类(FQs)、喹诺酮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和四环素类(TCs))4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通过构建浊度vs.总悬浮固体量(TSS)和抗生素总浓度与浊度/TSS关系曲线预测水中溶解态(Cd)和SPMs结合态(CSPM)抗生素的分布.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济南段可检出36种抗生素,其中MLs类抗生素检出率最高(97%~100%),FQs浓度水平最高(恩诺沙星达13.5μg/L),SAs的检出率和浓度(磺胺二甲异嘧啶达12.3μg/L)均较高,TCs普遍低于方法定量限;人为活动和畜禽养殖场是污染主要来源,水体浊度(11~724NTU)与TSS (3.2~914g/L)正相关,且二者与FQs和SAs在春季和冬季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抗生素浓度与浊度/TSS线性关系计算结果显示,进入水体的FQs和SAs绝大部分会与SPMs结合(CSPM:3.2~27.2μg/g),Cd对...  相似文献   
196.
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40K、226Ra、228Ra、7Be、210Pbxs等)信息对于认识河流颗粒物的来源及输运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然而目前关于河流悬浮颗粒物(SPM)的核素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分析了黄河中、下游水体悬浮颗粒物中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春季颗粒物的238U、40K、226Ra、228Ra、7Be和210Pbxs活度分别为26.86~119.57 Bq/kg、619.50~835.62 Bq/kg、12.88~55.51 Bq/kg、24.55~82.61 Bq/kg、0.24~39.47 Bq/kg和0.92~18.78 Bq/kg,秋季分别为40.54~73.96 Bq/kg、804.95~1023.12 Bq/kg、31.24~47.68 Bq/kg、57.92~77.95 Bq/kg、0.98~30.50 Bq/kg和12.60~31.33 Bq/kg。对比发现,除7Be在两次调查时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范围和趋势外,其他各种核素的比活度整体上均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的季节特征。就核素的含量及比值的空间分布而言,黄河小浪底、开封和将军渡3个河段均存在数值异常的现象,推测是这3处区域的物质来源、颗粒物粒径及成分组成不同于其他区域所致。  相似文献   
197.
本文结合唐山港某疏浚工程实例,分析沿海航道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因潮流作用致使扩散从而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可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8.
两级后置纯膜MBBR的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纯膜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作为深度反硝化脱氮生物处理工艺的性能,采用两级纯膜MBBR反应器,以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经过278 d,从启动、处理效果和负荷、碳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中试。系统历经启动、稳定运行、碳氮比调整和低温运行4个阶段,结果表明:两级后置MBBR反硝化系统总出水ρ(NO_3~--N)5 mg/L; 10℃时第1级反硝化负荷为0. 45 kg/(m~3·d),第2级反硝化负荷为0. 03~0. 29kg/(m~3·d);在水温为9~28℃时,拟合负荷温度变化系数θ值为1. 026;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为0. 520~0. 542 kg/kg(COD);系统负荷与C/N呈线性关系,C/N适宜控制在4. 0~4. 5,过低则会造成NO_2~--N积累且影响出水NO_3~--N浓度。反应器出水硝态氮浓度低,且脱氮负荷高,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抗性。  相似文献   
199.
基于Landsat 8珠江口悬浮泥沙四季遥感反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4年珠江口海域四个季度实测悬浮泥沙数据和Landsat 8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该海域四个季度的悬浮泥沙遥感反演与分析。反演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冬季悬浮泥沙浓度最低,分布从近岸向离岸逐渐递减;与冬季相比,受春季珠江口径流量逐渐增加的影响,悬浮泥沙含量有所增加,悬浮泥沙的整体状态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状态,平行于海域的西岸,沿着东南向逐渐降低;夏季珠江口为丰水期,受季节性上升流和径流量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悬浮泥沙含量达最大,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沿岸口门附近,近岸到离岸逐渐递减;秋季珠江口悬浮泥沙含量较少,高值主要集中在河口区域,这是由于秋季珠江口的径流流量减小,淡水冲击力不强,上升流减弱,高浓度主要集中在入海口和口门附近。  相似文献   
200.
在图像过滤系统的设计中,利用当前方法进行过滤系统设计时,没有对图像中敏感信息进行考虑,只是采用基本的方法对图像中全部信息进行过滤,造成信息过滤的准确率较低,且图像质量较差.利用Winsock2 SPI技术对图像敏感信息拦截与过滤进行实现,克服传统过滤系统存在的弊端,提高图像敏感信息过滤准确率的同时,提高了悬浮颗粒物图像的质量,完成对悬浮颗粒物图像敏感信息智能过滤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系统有效提高了过滤的准确性与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