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对(邻)硝基苯胺的方法。水中对(邻)硝基苯胺用乙醚萃取,在40℃水浴将乙醚挥发至干,用1.0ml甲醇提取后测定。对(邻)硝基苯胺浓度在0~1.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6.5%和5.4%,平均回收率为104.3%和107.4%。  相似文献   
162.
吸附-双催化氧化降解苯胺、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苯胺、硝基苯废水利用吸附树脂吸附后,再利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在亚铁离子和紫外光的双催化下氧化降解。通过对亚铁离子浓度、过氧化氢浓度等因素对光降解影响的考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本氧化体系对苯胺、硝基苯废水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苯胺、硝基苯废水经该体系处理12h后,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7%和95.3%。  相似文献   
163.
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出1株能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进行代谢的兼性厌氧苯胺降解菌株AN29.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AN29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其特性为: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为37℃,降解苯胺合适的起始pH值为6.5~8.0,可以利用苯胺的最高浓度为4 000mg/L,合适起始浓度为500~2 000mg/L.  相似文献   
164.
采用湿式球磨法制备微纳级硫铁矿粉末,研究了球磨硫铁矿(BMP)和过硫酸盐(PS)联合处理对水环境中硝基苯(NB)及其还原产物苯胺(AN)的降解效果,分别考察了BMP投加量、溶液初始pH和PS投加量对NB和AN降解的影响,采用TEM、XRD、FT-IR和XPS对反应前后的BMP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反应溶液中TOC和主要离子...  相似文献   
165.
苯胺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吸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批量平衡法实验,比较了作为有机碱离子化有机污染物之一的苯胺在酸性、天然水和碱性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特征,并观察了水体颗粒物中腐殖酸含量对苯胺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遵守Fre-undlich方程:在pH5—10范围内苯胺被吸附的能力随介质pH值和颗粒物中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6.
萃取—反萃取导数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酚和苯胺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油矿区污水中酚类和苯胺类同时测定方法和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1∶1氯仿 乙醚混合溶剂萃取,再分别用0.1mol/LNaOH和0.1mol/LHCL反萃取污水中微量的酚类和苯胺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萃取水样,氯仿-乙醚对苯酚、苯胺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6.6%及64.7%。测定的线性范围:酚类为0~2.0mg/L,苯胺类为0~3.3mg/L;检出极限:酚类为0.04mg/L,苯胺类为0.02mg/L。本法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荐方法对照,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通过萃取—反萃取,不仅浓缩了样品,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石油类及金属离子的干扰,适用于油矿区污水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7.
普通小球藻引发水中苯胺光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小球藻引发水中苯胺的光降解 ,结果表明 :在 2 5 0W高压汞灯 (λ≥365nm)的照射下 ,藻浓度为 2 0× 1 0 1 0 个·1 - 1 时 ,苯胺的光降解率可达 37% ;苯胺浓度为0 0 0 4— 0 0 2mmol·l- 1 范围内 ,苯胺的光降解速率与初始浓度的降低成反比 ,反应是假一级 .另外 ,还研究了光强、藻悬浮液浓度和苯胺初始浓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有毒,难生物降解废水-苯胺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这些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9.
《化工环保》2009,29(1)
该发明涉及一种吸附-低温干法处理苯胺废水的方法,主要步骤是将含苯胺废水通过装有吸附-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当吸附后排出的废水中的苯胺质量浓度为4.9mg/L时,停止进水,排掉反应器中残余水,然后通人氧气体积分数为4%~6%的氧化性气体,空速为500—2000h~,反应温度为100~400℃,反应1~10h,经催化氧化过程后,吸附-催化剂用于下-吸附-催化氧化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0.
分别从台州和衢州某化工厂的好氧池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苯胺降解菌TZ1和JH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Comamonas sp.TZ1和Pseudomonas sp.JH1,均具有较强的苯胺降解能力,培养24 h后,可使初始浓度为800 mg/L的苯胺去除率达到96.4%~98.4%。在此基础上,按体积比1∶1将2株菌液进行混合构建了混合菌体系,进而对比考察了苯胺初始浓度、pH、盐度和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单一菌和混合菌生长量及降解苯胺效果的影响,重点探讨混合菌对不适宜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对苯胺的降解特性。通过单一菌和混合菌对比实验发现,在适宜苯胺初始浓度、pH和盐度条件下,混合菌的生长量略高于单一菌;在不适宜生长的高浓度苯胺、pH和盐度条件下,混合菌也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苯胺矿化能力。Zn2+和Cr6+耐受实验则表明,对于Cr6+,混合菌表现出了更强的耐受能力,而对于Zn2+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