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胺和硝基苯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MicroPAKCN-10柱和69%正己烷加30%二氯甲烷加1%异丙醇为流动相,用紫外鉴定器在254nm处检测的液相色谱系统,并用该系统测试了染料厂废水。方法检出限为:苯胺7.16ng,邻硝基苯胺1.52ng,间硝基苯胺2.48ng,对硝基苯胺5.39ng。回收率为80%~99%,变异系数在1.82%~9.96%之间。   相似文献   
72.
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月  肖尚友  陈华  夏之宁 《环境化学》2004,23(5):529-533
运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的峰漂移模型 ,在接近于生物大分子与配体作用所需要的生理条件下 ,测定了典型有机物邻 、间 、对 硝基苯胺三种化合物共存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 .结合常数大小顺序是 :邻 硝基苯胺 >对 硝基苯胺 >间 硝基苯胺 .根据三种物质作用前后紫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对这些结合常数与该三种物质的生物实验毒性她据及其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表明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评价硝基苯胺的生物毒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  相似文献   
73.
脱色酶和优势菌混合固定化降解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分离到的脱色优势菌DN1的脱色酶特性进行了研究,将脱色酶与苯胺降解菌混合固定化处理染料废水,结果表明,脱色酶在厌氧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好,最适条件为37℃,pH7.0;固定化酶相比粗酶液有更高的活性,对温度、pH、氧的要求范围较宽;混合固定化降解染料,脱色率及苯胺降解率分别大于80%和90%。  相似文献   
74.
考察了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浓度,PH、等各种因素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探索最优条件下对20mg/L苯胺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泡沫浮洗法处理后的水质能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苯胺去除率也在86.5%以上。  相似文献   
75.
国产NEDA试剂测定苯胺及pH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一般均采用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水中的苯胺。该法对所用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NEDA)试剂的质量要求甚高,使用国产NEDA空白值高;在有些方法中,采用固体硫酸氢钾或无水碳酸钠调节试液的pH值,较难掌握。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大大地节约了测定成本。  相似文献   
76.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污染物对氮循环中硝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摇瓶实验测定了24种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单取代苯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OH>-NO2>-NH2>-Cl>-CH3>-H;取代基的位置对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二甲苯对底泥氨氧化活性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间>邻>对,苯二胺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但不明显;多取代甲基和氨基,随着取代基个数增加对底泥氨氧化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 苯取代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与取代基团电负性之和(∑E)有较好的相关关系:lgIC50=14.72-0.91∑E,苯环上取代基团的∑E越大,该化合物对底泥氨氧化作用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77.
以制备的催化剂与UV、H2 O2 及Fe2 作为联合介质 ,研究它们降解苯酚、苯胺的效果 ,并探讨了相关的机理。结果表明 ,苯酚、苯胺在催化剂 -UV -H2 O2 (4mmol L) -Fe2 (10 % ,1mL)联用下降解效果最好 ,降解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8.
一种光催化体系光催化降解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以膨润土为载体,用酸性溶胶法合成TiO2纳米复合物,并利用该复合物作催化剂,在H2O2存在下进行光催化降解苯胺溶液。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UV/H2O2系统中对苯胺溶液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其效果优于纯TiO2;H2O2的存在提高了苯胺光催化降解速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最佳摩尔浓度是5mmol/L;溶液pH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pH在中性范围内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活性;该体系中苯胺能够有效地被降解,其光催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79.
电化学降解与声电化降解苯胺溶液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和声电化两种方法处理苯胺溶液.考察了处理时间、苯胺浓度、pH、电解质浓度、电解电压等因素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并对两种方法处理的溶液分别进行紫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电化降解所得苯胺降解率远远大于采用电化学方法所得降解率。  相似文献   
80.
化学解耦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合建式曝气沉淀池模拟装置,将3,3′,4′,5 四氯水杨酰苯胺(TCS)作为代谢解耦联剂添加到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工艺中.连续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g固体悬浮物中含量为0 5mg时,TCS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解耦联剂,可降低剩余污泥产量约30%.在60d的运行期间,活性污泥工艺的COD去除效率和污泥的沉降性能未见有明显影响,但出水氨氮及总氮浓度升高,污泥的SOUR值相应增加.镜检发现,添加解耦联剂运行60d后,污泥中的丝状菌增多,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且活性也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可以应用TCS来降低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产量,但对污泥的种群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