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相比于西方受众研究的热闹,我国学界对受众研究显得比较冷清。我国的受众研究或许存在的问题是想急切吸收西方研究的思想,以致体系混乱,难成系统。  相似文献   
112.
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感恩道德理念对解决当代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指导性作用。当代大学生家庭伦理教育应以传统感恩道德为依托,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构设温情、有效的家庭感恩道伦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3.
生态文明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个城市或产业集群如果没有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体系。邢台市要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全力构建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未发生事件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与求知欲,再加上传媒业受众为本的大环境,对事件的预测性报道便应运而生。相较于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预测性报道更加考验媒体对新闻事实及事件真相的把控,在传播的各环节出问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本文从传播过程的五个环节分析2012年业界沸沸扬扬的铁道部改组新闻报道,探讨预测性报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法治和伦理两个层面对车祸报道中的媒介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探析车祸报道中媒介失范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并力图通过论述报道中三个原则的平衡关系,协助媒介从业者规范地报道车祸。  相似文献   
116.
网络丑角在社会上名声大噪成红人,是受众审美的扭曲导致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是媒体的趋利炒作使得受众甘愿沦为娱乐的附庸?不管如何,其结果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商业市场的趋利方面,进行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讨论当今社会"审丑"现象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7.
当今已进入消费主义的时代,广告愈发扮演着制造人的欲望、张扬人的消费快感的角色。消费主义中的消费已从使用价值转向交换价值的消费,由此导致了人的异化和广告的异化,广告作为社会与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所面临的困境引人深思。正视当前的广告伦理困境,以寻求适宜的解决之道,才是对人本与媒介伦理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和转发动机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受众伦理角度对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对于末日谣言微博的转发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娱乐心理和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而对于转发行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受众应当提高伦理意识,承当应有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方面查找信息来源,了解不同声音,减少"第三人效果"造成的对他人认知和行为的误判。  相似文献   
119.
《礼记》是中华民族礼学的宝典,具有丰富的礼的形式和内涵,不仅涵盖了从个人到家、国、天下等一系列修齐治平的礼义,而且还蕴含有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在生态危机的今天,重新挖掘《礼记》中的科技生态伦理思想,从宇宙观、认识论、人性论等不同的宏观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利用波特推理图式来分析李某某案存在的,由未成年人和"星二代"这两个敏感身份所引发的复杂新闻伦理问题,并从媒体在这些新闻伦理中的抉择,一窥当前中国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