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4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17篇
安全科学   809篇
废物处理   102篇
环保管理   627篇
综合类   2327篇
基础理论   305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226篇
灾害及防治   13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AERMOD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例验证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ERMOD是美国环保局推出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它由AERMET(气象数据预处理器)、AERMAP(地形数据预处理器)和AERMOD(大气扩散模型)3部分组成.结合宁波市北仑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该模式系统进行模式验证,并应用于实际预测评价.验证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当的模型参数时,该系统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O2、NO2日均最高浓度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64.3%和85.7%.最后结合实际预测评价工作,提出AERMOD模式系统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902.
本文通过对大气质量模式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发展趋势的讨论,认为城市大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受以下三个动态因素的支配:(1)政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3.
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化制作和完善排放源清单数据,建立统一的排放源分析标准,提高排放源数据的准确性;多向发展观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和频率,并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大气物理化学机制。就空气质量模式而言,对模式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使用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等技术手段,将其与观测相结合,构建监测与预报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系,应用于多平台。  相似文献   
904.
针对软弱基底排土场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在分析了排土场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5种失稳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胜利东二露天煤矿南排土场南帮边坡工程地质实际,基于强度折减理论,运用大型岩土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排土场逐水平堆载过程中基底与边坡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南排土场南帮边坡的破坏模式以及最终排弃高度。结果表明:胜利东二露天矿南排土场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受排弃物料重力影响,随着排弃高度的增加,基底内部第四系弱层最大位移呈线性增加,弱层以下岩土体变形量较小,其滑坡模式为沿基底内部弱层发生的剪切圆弧滑动,可在原设计基础之上继续排弃一个排土台阶高度,提高了排土场的空间利用率,并为类似排土场边坡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5.
为研究西部山区高地应力作用下深部硐室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普氏压力拱理论,综合考虑深部硐室冒顶,片帮以及底鼓破坏,建立了高地应力下深部硐室底鼓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非线性 Hoek?Brown 破坏准则,推导了该破坏模式下深部硐室的围岩压力理论公式,求解了该破坏模式下深部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并将本文结果与数值模拟和已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通过该破坏模式研究了各参数对围岩压力和潜在破坏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初始地应力场参数中 σVλ 增大,深部地下硐室围岩压力 q 逐渐增大,硐室围岩潜在破坏面逐渐增大,其中 σV表现尤为显著;(2) Hoek?Brown 破坏准则参数中 GSIσcimi的增大对深部硐室围岩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效应,而 D 增加则会降低硐室围岩的稳定性;(3)随着底部压力相关系数 μ 增加,深部地下硐室顶板和两帮的围岩压力表现为减小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硐室的支护设计提拱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06.
山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其特有的时空分异规律与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山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瑟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探讨农业资源的时空性及其开发利用模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07.
生态工业建设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一项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举措。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中生态工业的基本定义出发 ,对生态工业建设层次进行详尽分析 ;并结合代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地区——吴县市、邗江县和邳州市的具体案例 ,通过对其产业构成、主导产业、消费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对比分析 ,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 ,实施末端治理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这种较低层次的生态工业建设模式 ;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生态工业的建设则要采用生态企业以及生态工业园区这种较高层次的建设模式。为确保生态工业建设的顺利实施 ,最后从政府、企业、市场和公众四方面提出了生态工业建设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08.
中国流域内农业水费的分担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释了建立流域内农业水费分担模式的必要性及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几种典型的分担模式进行了经济学的对比分析,进而通过综合考虑农业用水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建立起灌区供水单位与农民用水户的节水激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理分析,考察了基于节水激励的农业水费分担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流域内农业水费分担模式的运作流程。研究得出,财政直接补贴农户的方式增加了消费者福利的同时,可以避免间接补贴方式下"鼓励浪费"现象的发生,相比之下较为有效。然而,目前过低的农业水价大大限制了市场的调节功能,为此适当提高现行水价,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政府对农户的直接财政补贴,不仅能够减轻现阶段农民水费负担,而且可以对农业用水的供需双方产生节水激励,有助于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与发展节水农业。在具体操作流程中,应采取补贴农户与补贴灌区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09.
武汉城市圈是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示范区,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但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武汉城市圈在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圈的总体发展。采用两方面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展开研究。一方面,利用数理分析确定武汉城市圈的城市职能等级体系;另一方面,利用针对历史建成区的图面分析和方格网分析确定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结合两方面的研究结论,将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结构确定为单核模式,即由一个较大的核心城市和若干个组团城市结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模式。单核模式有利于培育强有力的核心城市,突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但不利于组团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圈的总体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初步设想,包括联合一些组团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突出一些组团城市特色功能等  相似文献   
910.
24个CMIP5模式对长江流域模拟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第5期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2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模拟结果,通过计算模拟变量和观测变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时间和空间相关系数,采用M-K趋势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在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较好的5个模式进行集合平均,从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两方面,检验该模式集合对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模式模拟气温的能力要明显好于模拟降水的能力,但模拟气温较好的模式模拟降水的能力并不一定突出;模式集合的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与观测值拟合程度较好,且模式集合的结果振荡幅度较观测值小;在空间尺度上,模式集合的空间分布趋势与观测值大致相同,说明采用的模式集合结果用于预估未来长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