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陕西铜厂矿田控矿断裂带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铜厂矿田地质特征和宏观断裂构造带特征的基础上 ,对矿田内不同类型断裂构造岩进行了分类和显微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 ,研究了岩石和矿物的形变与相变 ,探讨了微观领域内的动力成岩成矿作用 ,并分别估算和厘定了古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为再现矿田构造应力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西鄱阳湖区ZK01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鄱阳湖ZK01钻孔的近7300~50 a BP孢粉记录进行研究,根据岩芯中孢粉主要种属类型及含量变化特征共划分出9个孢粉组合带。同时根据孢粉记录尝试恢复了鄱阳湖流域的古植被和鄱阳湖区的水域面积变迁特征,以及地区气候冷暖变化。其中利用亚热带乔木花粉和山地针叶林植物花粉之间百分比含量差值的变化特征,对鄱阳湖流域近2760 a BP以来的冷暖气候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无独有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州 《世界环境》2007,(6):10-10
记得在《世界环境》杂志今年第五期的封面上看过一幅绘画.画面是数不尽的高楼大厦.参差不齐.鳞次栉比。但在画面的最低处.在摩天大楼的重围中只有一处“不起眼“的矮小古建筑物和几棵少得可怜的绿树.它们几乎要被现代高大建筑所湮灭。这幅画无疑向人们清楚地表达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之一——传统建筑的消失。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中巴科技合作第九次会议协议中巴科学家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山地区进行了联合考察,参加此次联合考察的中方科学家计10名,包括地质、地理、生物等方面的有关专业,来自中国科学院下属的8个研究所;巴方科学家8名,分别来自白沙瓦大学、卡拉奇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烃开发研究所。中方人员于1990年9月28日由北京经卡拉奇飞抵伊斯兰堡,10月31日离卡拉奇飞返北京,共计34天。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获得十年到百年甚至年月分辨的气候变化规律。岩溶石笋因其诸多优点 ,将在古环境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前研究的现状出发 ,在石笋微层年层对比、微层形成机制、稳定同位素记录、灰度、生长率、微量元素以及紫外激光诱发荧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17.
品读婺源     
卢桢 《防灾博览》2006,(4):42-43
知道婺源,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故里,中国铁路建设鼻祖詹天佑的桑梓;不仅仅因为这里的蓝天白云、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是  相似文献   
18.
两个CANON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度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期,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在各类环境中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原来认为氨氧化主要是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完成的观点.但是在全程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污水处理系统中关于AOA的研究却鲜有提及.利用PCR、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1个小试(lab-scale,L)和1个中试(pilot-scale,P)CANON系统中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絮体两种形态的污泥进行AOA数量和种属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L和P中,AOA的amo A基因数量平均值(以dry sludge计)分别为2.42×106copies·g-1和6.51×106copies·g-1;2 AOA的amo A基因丰度随污泥形态不同数量相差很大:L系统中,生物膜AOA amo A丰度约为活性污泥絮体的11.1~15.1倍;P系统中,污泥絮体AOA amo A数量是生物膜中的2.8倍;3多样性方面:P系统的AOA多样性较低,仅出现一个OTU,该OTU属于Nitrosopumilus subcluster 5.2类群;L系统AOA多样性较高,共有8个OTU出现,分别属于Nitrososphaera subcluster 9、subcluster 8.1、subcluster 4.1、subcluster 1.1和Nitrosopumilus subcluster 5.2这5个类群.总之,在同一个CANON系统中,污泥形态不同,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相差较大;AOA可能发挥着氨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肇庆奥陶系砂泥岩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砂泥岩样品的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主要手段,探讨广东肇庆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为尚显薄弱的云开古陆北缘下古生界沉积学研究提供佐证。以"相当B含量"、Ga、K、Rb、V、Sc等元素组分及其比值为判别指标,分析研究区奥陶系碎屑岩沉积的古水体性质和古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奥陶纪早-中期(缩尾岭群沉积期)海水明显淡化、富氧;奥陶纪晚期(三尖群沉积期)以半咸水-正常咸水为主,水体还原性增强。结合地层岩相特征,认为研究区在奥陶纪期间整体为云开古陆东北缘的滨-浅海,早期可能存在受淡水影响的海陆过渡环境,例如三角洲或河口湾,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逐渐成为浅海陆棚。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开古陆周缘奥陶纪沉积演化,并为开展更为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氰胺对冬闲稻田和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的温室气体排放往往被忽视,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和冬季油菜地N_2O排放仍较大,研究相应的减排措施及减排机制对于减少农田土壤N_2O排放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选择冬闲稻田和油菜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设置添加和不添加双氰胺(DCD)处理,采用静态箱采集和气相色谱法结合监测N_2O排放动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结果表明,添加DCD后明显抑制了冬闲稻田和油菜地N_2O排放,分别减少了36.7%和23.6%.DCD施入抑制了冬闲稻田AOA和AOB的丰度但只改变AOA的群落结构,DCD使AOA和AOB丰度分别减少了59.3%和73.7%.与此相反,添加DCD只改变油菜地AOB的群落结构同时只抑制了AOB的丰度.本研究表明,施加DCD能有效减少冬闲稻田和冬季油菜地N_2O排放,但减排机制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