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7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3528篇
基础理论   925篇
污染及防治   582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75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71.
网围养殖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7月、11月和2003年1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分布及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滆湖现有底栖动物31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淡水寡毛类6种,水生昆虫7种和水蛭4种.主要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和羽摇蚊.相似性分析表明,滆湖网围养鱼区和网围养蟹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相似程度较高,而都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说明网围养殖对底栖动物组成存在影响;而且网围养鱼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甚于网围养蟹的影响.多样性分析表明,滆湖底栖动物多样性呈现自北向南递增以及夏秋低、冬春高的时空变化格局.图3表2参17  相似文献   
472.
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区系与分子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PCR-DGGE技术研究了人工接种堆肥和自然堆肥微生物群落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传统培养方法显示,两种堆肥堆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均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整个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占优势。(2)DGGE图谱显示,两种堆肥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细菌种群,其条带数量亦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变化趋势。堆肥升温期条带丰富但优势条带不明显;堆肥高温期条带数量减少但出现优势条带,表明高温阶段以嗜热菌或耐高温菌为主;堆肥降温期条带数量再次增多;堆肥腐熟期条带数量少且无优势条带,表明腐熟阶段微生物种群数量少且代谢强度趋于平缓。(3)DGGE图谱表明,人工接种菌株成为堆肥高温期优势菌株。人工接种增加了堆肥中微生物总量,提高了堆肥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且促进了堆肥菌群演替,从而缩短堆肥腐熟时间。  相似文献   
473.
中国与欧洲禾谷镰刀菌DON毒素HPLC定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来自中国、7个来自欧洲的代表性禾谷镰刀菌菌株,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特异引物鉴定,确认其具有产生DON毒素的遗传物质基础后,接种于PDB培养基培养7d,从培养基上清中经硅胶柱分离、纯化DON毒素,经HPLC定量分析表明,纯化的禾谷镰刀菌DON毒素,与购自公司的DON毒素标准样品一样,其HPLC检测谱峰清晰明显,基线平稳,无干扰,保留时间为9.5min左右;供试菌株的DON毒素含量分布在0.023~1.934μg/mL之间,德国菌株F703产毒量最大,比位居第二的中国菌株5005(1.232μg/mL)高57%;其余的6个欧洲菌株中,除意大利菌株Lor9(0.128μg/mL)略低于另一个中国菌株7105(0.135μg/mL)外,均比3个中国菌株(4020、7105、8029)的产毒量大.欧洲镰刀菌产生DON毒素的能力远远大于中国菌株,这说明欧洲菌株长期在欧洲生态环境下已演变形成其特有的高毒素代谢类型,我国有必要严防欧洲禾谷镰刀菌入侵,加强对来自欧洲的禾谷类粮食及其产品的镰刀菌和毒素的检疫和监控;同时,本研究建立的毒素样品制备与HPLC检测体系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样品的DON毒素.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474.
发光酶标记是1种有效的跟踪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动态行为的技术手段。采用luxAB基因标记技术对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1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植株内的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LL-1可以较长时间的在植株根际定殖,30d后仍可用X-感光片检测到菌体的存在,而根际外未检测到DLL-1。植株根剖开后在培养基上培养24h后进行X-光片曝光,发现DLL-1能够进入植株内并定殖。菌株回收后采用测定其农药降解活力和检查质粒图谱2种方法证实,所观测的回收菌株就是接种的DLL-1菌株。  相似文献   
475.
本文对山-村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产投比、生物量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生态建设,山地生态系统已显示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76.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驾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地质样品中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结果表明: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在各样品中都存在,但其分布有很大随机性,与样品埋藏深度无相关性,与样品中一些有机物含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无相关性,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的样品,其在生物模拟产甲烷实验中的单位有机质产气量也较高,有显著的相关性.菌体形态主要为杆菌和球菌.  相似文献   
477.
硝化菌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生活污水中氨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硝化菌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处理生活污水中氨氮,实验用水采用食堂与化粪池混合水,实验装置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进水氨氮在4mg/L左右,出水氨氮值接近0,实验结果表明出水能够达到国家工业冷却回用水的指标要求,同时COD也降至30mg/L以下,能满足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478.
在1.5-50.0mg/L的浓度范围内,单甲脒农药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尤其在加药的头4d内,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及增长率明显下降,优势比显著上升,敏感种及清洁种减少甚至消失,高浓度(50.0mg/L)的单甲脒在2d内可把藻类全部杀灭。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药物不断降解,6d后藻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又不断回升。随加药次数的增多,药物对藻类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不断上升,尤其是藻类数量增加明显,试验后期,藻类数量高低主要受N、P浓度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9.
研究了福建三明27a生杉机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群落细根(d<2mm)的生产力、分布、和养分归还。结果表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N、P养分现存量分别为5.381thm^2、48.085kghm^-2和4.174kghm^-2,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17.4%、27.2%和20.0%,混交林林细根的年净生产力达4.124thm^-2a^-1,比纯林高出16.9%,混交林杉木和观光木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再会得分布具镶嵌性;与混交林杉林相比,纯林杉木土吉表层细根量较少,最大分布层次下移,混交林中观光木细根的周转速率咪1.16,杉木为0.96和0.95;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速率(1.46-1.52)均同于相应的乔木层,混交林细根的年死亡量、N和P养分年归还量分别达2.119thm^-2、18.559kghm^-21.565kgkhm^-2,分别是纯林的1.21倍、1.23倍和1.14 倍,其中林下植被细根占有较为重要位置,对细根分布与土壤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全N的相关性最强(0.87-0.89)。  相似文献   
480.
根据我们对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的实地考察及其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群落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类型,即水丝梨+甜槠-尾叶山茶+花竹-蔓赤 车群丛(Association of Sycopsis sinensis+Castnopsis eyeri-Camellia caudata+Phyllostachys nidularia-Pellionia scabra)。该群落内有维管束植物69科116属149种;其属的区系是以热带性质成分为主,温带性质成分为辅,各占56.19%和43.81%;其种的区系成分以华夏、东亚、中国-日本和华东至华中等四种类型为主,同时本群落具有明显的华东至华中过渡交迭性质。在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占71.14%和28.86%,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类型各占22.82%和6.04%。本群落可以明显划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层。这一群落是中亚热带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地理亚带中的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仍将保持以水丝梨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其亚优势种——甜槠将可能会被多脉青冈、中华石楠、长叶石栎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