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50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1300篇
基础理论   288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后水解酸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剩余污泥超声预处理后的水解酸化特性,考察了0.6 W/mL、5 min和1 W/mL、5 min 2种超声预处理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过程有机质、氮、磷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种超声预处理均可促进污泥水解酸化,并且0.6 W/mL比1 W/mL的超声预处理更有利于SCOD的释放、VFAs的产生以及氮和磷的释放;水解酸化初期,超声预处理比未经超声预处理的污泥在有机质、氮、磷释放率上差异非常明显,随着水解酸化的进行,有机质和氮释放率差异仍很明显,而磷释放程度逐渐接近;经0.6 W/mL超声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3 d后,SCOD释放率、VFAs浓度、TN释放率和NH4+-N释放率分别是未经处理污泥的1.85、2.63、1.85和1.41倍,而TP和PO43--P释放率较未经处理污泥仅分别多2.44和1.23个百分点。研究表明,控制适宜的声能密度、超声时间和水解酸化进程是超声预处理强化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低挥发分城市污泥水解酸化的效率,采用超声处理与碱性调节组合的手段强化水解酸化过程,探讨组合的方式、条件及其作用效果。通过先进行碱性调节再超声处理与先超声处理再进行碱性调节2种组合方式下的6种组合条件,分析水解酸化过程SCOD、VFAs、氮、磷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种组合方式的各条件均可促进污泥水解酸化;超声处理后即调pH为9.5的组合条件较其他组合条件更有利于有机质的转化和VFAs的产生,SCOD的转化率达到20.46%,VSS可降低约40%,在5 d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泥水解酸化液HAc/VFAs均高于50%,VFAs最高达1 072.51 mg/L;而各组合条件对水解酸化过程中氮磷的释放影响不大。研究指出,超声处理后即进行碱性调节的组合条件能显著强化低挥发分城市污泥的水解酸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对济南市2010年6月—2012年5月环境空气中55种VOC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反应活性及关键活性组分。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的LOH和OFP的月变化规律与其月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夏季环境空气VOCs的浓度、LOH和OFP较大,是容易发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时段;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化学活性与其混合比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化学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VOCs的平均KOH远远超过乙烯的KOH,MIR与乙烯相当,说明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较强;烯烃体积分数远远小于烷烃,但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最高,且顺-二丁烯、丙烯、乙烯、丁烯、反-二丁烯、异戊二烯、苯乙烯、2-甲基-1-戊烯、顺-二戊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甲苯、1,2,4-三甲基苯和环戊烷为济南市关键活性组分,因此,济南市高活性VOCs物种为烯烃,同时芳香烃和环戊烷对环境空气活性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4.
探讨气态氨染毒对吊兰生长的毒性作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吊兰置于氨浓度为0.1mg/m^3、0.2mg/m^3、0.3mg/m^3、0.4mg/m^3的密闭容器中,以空气作为对照,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丙二醛含量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脯氨酸含量变化以及叶片对有毒气体的形态学反应。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吊兰叶片外观损伤明显,叶绿素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叶绿素a/b比值减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脯氨酸含量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而积累,气态氨对吊兰的毒理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溶解性蛋白质(SPN)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PS)的释放规律以及对脱水性能的影响,采用3个反应器,其中,1#为先酸(pH 3.0)后碱(pH 10.0)、3#为先碱(pH 10.0)后酸(pH 3.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8 d),同时以2#pH不调作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中SPN和SPS的释放情况是调节为碱性>酸性>空白,在相同的控制阶段,SPN的释放量明显高于SPS的释放量;SPN和SPS的最大释放量出现在1#的碱性阶段(后8 d),SPN在碱性阶段的第2天达到最大释放量(883.618 mg/L),SPS在碱性阶段的第8天达到最大释放量(165.922 mg/L)。1#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比阻值较低,说明先酸后碱调节方式更利于污泥脱水;在调节为碱性第4天时污泥比阻(SRF)达到最小值(0.342×1013m/kg),处于中难度脱水范围内。与2#相比,3#中的SRF虽稍有改善,但始终处于难脱水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6.
《化工环保》2008,28(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解毒处理电镀污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对电镀污泥先进行常温湿法解毒再进行化学分离、提纯和脱水,生产各种陶瓷色料或生产工业级硫酸铜、硫酸镍,使电镀污泥中的所有化学组分全部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电镀污泥处理过程及有关产品生产过程全部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97.
2001-2012年天津市大气降水特征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大气降水特征及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对2001-2012年天津市酸雨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天津市降水pH在波动中总体升高,但升高趋势不显著;酸雨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pH从春季到冬季呈直线下降趋势,酸雨率从春季到冬季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2年,pH在6.0~7.5的降水样本较多,在这区间,平均降水量越大,则降水pH越低,酸性越强,平均电导率和平均降水量则表现出明显负相关,即平均降水量较小时平均电导率较高;2001-2012年,天津市降水中各离子当量浓度(当量浓度=质量浓度×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所占比例为SOi->Ca2+ >NH4+ >NO3->C1->Mg2+ >Na+ >F->K+;对天津市降水起主导中和作用的阳离子为Ca2+,贡献率在56.4%~77.9%,贡献率春季最高,夏季最低,NHt的贡献率在28.4%~44.0%,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从2001-2012年天津市降水的SO42-、NO3-当量浓度之比的变化来看,该市酸雨类型经历了从硫酸型或燃煤型到混合型的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评估武汉市渣子湖污染现状,通过对渣子湖底泥现场布点采样,分析了底泥中Cr、Pb、As、Hg、Ni、Cu、Zn、Cd 8种重金属和N、P、OM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对渣子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以及氮、磷、有机质的污染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渣子湖沉积物中检出的8种重金属均无严重污染,8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风险筛选值;渣子湖沉积物中TP含量较低,39%达到清洁状态,61%为轻度污染,其中取样点1的污染层污染最严重,超出STP轻度污染指标40%;渣子湖沉积物中的氮污染达到重度水平,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取样点2的污染层,超出STN重度污染指标347%;渣子湖沉积物中有机污染严重,各点位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污染最严重的是点位4,OI值高达2.68。该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小微水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M是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组分,是土壤圈与相关圈层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对有机污染物质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降解性等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论述DOM来源、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OM对有机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DOM主要通过氢键、电荷转移、范德华力、配位体交换、疏水分配、共价键结合、螯舍等增强或抑制有机物在土壤的吸附/解吸、生物有效性,阐述了DOM与有机物结合的两重性;同时,DOM不同组分和分子量大小对有机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