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对新季铵盐型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G12-3-12、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普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以及它们的混合体系对多环芳烃菲和芘的增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与比较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增溶率(MSR)和增溶的标准自由能ΔG0s,评价了3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它们的混合体系对菲和芘的增溶能力.3种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性大小顺序为:CG12-3-12RhamnolipidTX-100.TX-100/CG12-3-12与TX-100/Rhamnolipid混合表面活性剂都较相对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有更好的增溶能力,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都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但是两种混合溶液都不符合理想溶液的性质.TX-100/CG12-3-12系统的CMCexp相对于CMCmi有更大的负偏差.由两混合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m可以看出,TX-100与鼠李糖脂比与CG12-3-12更容易形成混合胶束.TX-100/CG12-3-12与TX-100/Rhamnolipid表现出协同作用.TX-100/Rhamnolipid混合体系对菲和芘的增溶能力的提高大于TX-100/CG12-3-12混合体系.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环境修复效果的强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2.
逆胶束体系中纤维素酶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采用几种不同属性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体系,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底物,研究了纤维素酶解的特性.通过电导率的测量,确定由CTAB、SDS、Tween-80和鼠李糖脂构造的逆胶束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W0(W0=[H2O]/[SA])分别为15.2、20.1、2.3和40.3.在此条件下,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不同纤维素酶用量对逆胶束体系酶解行为的影响,并与水溶液体系的酶解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位底物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为0.15 FPU/g,CTAB、SDS、Tween-80和鼠李糖脂浓度均为1 cmc时,逆胶束体系酶解产量最高,其中鼠李糖脂体系产量可达198.03 mg,分别比CTAB、SDS和Tween-80体系高了10.89%、31.09%和45.30%.CTAB、SDS、Tween-80和鼠李糖脂浓度为1 cmc时,其逆胶束体系酶解产量比水溶液体系分别高了34.36%、21.24%、11.44%和34.62%.在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条件下单位底物酶用量为5 FPU时,逆胶束体系酶解反应从经济和糖产量方面考虑均为最适合.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体系的产量高于3种化学表面活性剂体系,说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构建逆胶束体系及增强逆胶束稳定性能上具有特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3.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餐饮废油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粗提物及其用途 专利申请号:CN200610052836.1 公开号:CN1908180 申请日:2006.08.08 公开日:2007.02.07 申请人:浙江大学 一种餐饮废油发酵生产鼠李糖脂粗提物及其用途。传统鼠李糖脂发酵中采用植物油或葡萄糖、正己烷做碳源,成本较高。本发明对自然筛选得到的假单胞菌进行紫外诱变,  相似文献   
164.
猫鼠关系是安全监管最理想的境界和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过程,而法制是推进这一过程的发动机。 安全监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对安监工作存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安全监管和事故隐患已是猫鼠关系,片面地认为,只要安监到位,  相似文献   
165.
以蜡质芽孢杆菌DL-1降解邻二氯苯,研究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Fe3+、Mg2+对邻二氯苯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法获得最适加入量,并考察添加鼠李糖脂、Fe3+、Mg2+的生物滴滤塔中邻二氯苯废气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Fe3+、Mg2+的最适加入量分别为120,4.0,2.0 mg/L;在最适加入量下培养48 h后,邻二氯苯降解菌DL-1能够保持菌体完整,培养72 h后邻二氯苯去除率可达98.3%;在鼠李糖脂、Fe3+、Mg2+加入量为最适加入量、空床停留时间为60 s、进气中邻二氯苯质量浓度为1 000 mg/m3时,生物滴滤塔对邻二氯苯的去除率达到90.0%。  相似文献   
166.
鼠李糖脂对微生物菌剂降解石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菌剂和铜绿假单胞菌株A6为对象,考察不同浓度鼠李糖脂对菌剂细胞表面疏水性、原油降解性能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GC-MS分析石油中正构烷烃组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鼠李糖脂就可提高菌剂细胞的表面疏水性和原油降解效果。以250mg/L添加组最明显,第7天疏水性达最高,为58.6%,比对照组提高约26.2%;降解第15天原油降解率达71.6%,分别比对照组和TW20组提高16%和13.3%。GC-MS结果显示鼠李糖脂对高碳数烷烃的降解作用大于低碳数烷烃,正二十三烷和正三十三烷的降解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1.5%和33.7%。菌剂对奇数碳烷烃的降解效果优于偶数碳烷烃。鼠李糖脂分别使菌剂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最大生物量提高了5.7、2.4和1.8倍。鼠李糖脂对微生物细胞疏水性和生物量的提高与石油降解效果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7.
鼠李糖脂洗脱土壤中多氯联苯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由铜绿假单胞菌发酵产生的代表性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土壤中PCBs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RL的种类与浓度、土壤污染类型、解吸时间、洗脱次数、pH以及离子强度对土壤中PCBs的洗脱有一定的影响,而温度对PCBs的洗脱影响很小。当RL浓度低于CMC时,对PCBs的洗脱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RL浓度高于CMC后,对PCBs的洗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低HLB的单鼠李糖脂R2对PCBs的洗脱效果要优于二鼠李糖脂R1。人工污染土壤中PCBs的洗脱效果要高于陈化土壤。污染土壤中TOC的含量越高,PCBs的洗脱率越低。延长解吸时间和增加洗脱次数可增加土壤中PCBs的洗脱率。碱性环境(pH>7)或增加RL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均有利于土壤中PCBs的洗脱。  相似文献   
168.
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从堆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蛋白酶的影响.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对这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影响、2种微生物产蛋白酶能力的差异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包括菌体数、酶提取液表面张力、pH值和挥发性有机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ween-80对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有较大促进作用,添加浓度为0.05%时,能分别使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65%和30%;鼠李糖脂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有轻微抑制作用,但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当添加浓度为0.018%时,鼠李糖脂能将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最高酶活提高51%.铜绿假单胞菌产蛋白酶能力明显强于枯草芽孢杆菌,前者对照样的蛋白酶产量是后者对照样蛋白酶产量的6倍多.发酵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酶提取液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枯草芽孢杆菌;添加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pH值变化影响不大;挥发性有机质变化与微生物酶活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9.
丁建刚 《化工环保》2005,25(2):165-166
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绝大多数是增色反应,即溶液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量成正比,极个别是褪色反应,即溶液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量成反比(如废气、空气中氯气的测定)。在光度法分析中,就增色和褪色反应标准曲线的绘制,可以从朗伯-比耳定律推导出它的一般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0.
《环境教育》2005,(10):59-59
片名:《功夫》导演:佚名领衔主演:拱桥鼠(赞比亚)/蛇/猴子客串:气球鱼人类有气功大师,动物中也不乏会发硬气功的“大师”,而且它们发的气功是令人称奇的。赞比亚有一种鼠,当地人称为拱桥鼠,它的“硬气功”堪称一绝。此鼠成鼠的体重有0.5公斤左右,人如果用脚踩它,它就会用锁骨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