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48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106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21.
当前人们对于电力需求依然很大,而火力发电仍然是我国现如今最常见的发电形式。但火力发电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专门的节能减排目标,不但使我国的脱硝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也使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发展。本文重点对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监测及氨逃逸量分析。  相似文献   
722.
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 (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孟昭福  吴琼  许绍娥  刘泽 《环境科学》2016,37(11):4419-4427
为了探究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Ⅵ)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200% 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B200B)以质量比1:2、1:1和2:1组配为3种复合吸附剂(CS1:2、CS1:1和CS2:1),将其以不同添加量(2%、5%和10%)加入土,批处理法研究各土样对菲和Cr(Ⅵ)的等温吸附,并对比不同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复合吸附剂的土(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是CK(土)的3.02~13.61倍,且等添加量下Cr(Ⅵ)吸附量表现为CS2:1 > CS1:1 > CS1:2 > CK.吸附为自发过程,表现为焓增(CS1:2除外)、熵增的特征.不同CS土对菲的吸附量为CK的3.87~13.00倍.2%和5%添加量下,菲的吸附量表现为CS1:2 > CS2:1 > CS1:1 > CK,而菲吸附量在10%添加量下为CS1:2 > CS1:1 > CS2:1 > CK.吸附表现为自发、焓减和熵增的特征.②10~30℃范围内,CK、CS1:1和CS2:1土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了5.84%、4.63%和8.22%,而CS1:2土对Cr(Ⅵ)的吸附量降低2.70%.CK对菲的吸附量从10~30℃增加1.69%,CS2:1、CS1:1和CS1:2土对菲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0.55%、4.36%和12.81%.③pH值4~10,CK对Cr(Ⅵ)的吸附无显著变化,而各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降低.CK、CS1:2和CS1: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4最大,而CS2:1土对菲的吸附量在pH=7最大.④复合吸附剂中B200B比例越高,CS土对菲的吸附越佳,而生物炭比例越高,CS土对Cr(Ⅵ)的吸附越好.  相似文献   
723.
目的研究不同离岸曝晒位置对纯铜热带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T2铜在三亚热带海滨离岸不同距离进行24个月的大气曝晒试验,结合大气Cl~-在相应位置的沉积量及湿度变化情况,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RD等对其腐蚀产物形貌、成分和物相进行分析。结果 T2铜热带海洋大气腐蚀以均匀腐蚀为主,其平均腐蚀速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曝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腐蚀产物为双层结构,外层为具有疏松结构的绿色Cu_2(OH)_3Cl,内层为致密的Cu_2O。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暴露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电解液介质中Cl~-浓度越大,T2铜腐蚀产物中Cu_2(OH)_3Cl含量增加,但腐蚀产物生成主要以Cu_2O相为主。结论腐蚀速率与盐雾沉积量与离岸距离变化关系存在差异,盐雾沉积量先升后降,在离岸80 m处有最大值,由于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导致T2铜腐蚀速率在离岸0 m处有最大值,在离岸80 m处有极大值。  相似文献   
724.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对大功率柴油机起动过程影响规律。方法针对平原和高原地区某12缸柴油机进行实车起动试验,对两种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转速与缸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环境起动过程滞燃期变化规律,同时对两种环境起动过程喷雾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发现在高原环境起动过程加速阶段更易出现滞速,甚至失火现象,两种环境下起动过程中以时间计滞燃期均在加速阶段快速下降,在过渡阶段下降平缓,在同一时刻高原环境滞燃期更大,且波动更大,最大可达0.9 ms。喷雾过程仿真结果发现,高原环境起动过程喷雾贯穿距发展更快,油束重心更接近燃烧室壁面。结论高原环境使得柴油机起动过程喷雾贯穿距增大,油束碰壁导致混合气形成质量变差,滞燃期变长,最终导致高原环境下起动过程出现滞速甚至失火等现象。  相似文献   
725.
目的提升MIL-101对溶液中放射性碘离子的吸附性能。方法开展铜掺杂改性MIL-101研究。利用SEM,XRD和比表面与孔径分析仪等表征方法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分析,并考察不同Cu掺杂量、吸附时间和初始碘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铜改性后吸附率明显增加,掺杂20%的铜时,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速率随时间增大而降低,而吸附率随初始浓度减小而增大。结论铜改性后的MIL-101对溶液中碘离子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速率和吸附量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26.
为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岩溶地下河系统年径流量的影响,以南洞地下河为研究对象,利用其1972-2014年的径流量、降水量和蒸散量数据,分析其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径流、降水和蒸散均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流域内径流整体以0.014亿m3/a的速度减少,降水整体以3.14 mm/a的速度减少,蒸散整体以7.94 mm/a的速度减少。通过有序聚类法和Mann-Kendall法综合确定出径流、降水的突变年份为2002年、2008年。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解了不同时期气候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综合考虑降水和蒸散因素,以人类活动轻微的T1(1972-2002年)阶段为基准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T2(2003-2008年)、T3(2009-2014年)时期分别为-86.68%、35.92%,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在T2、T3阶段分别为186.68%、64.08%。可见,人类活动是南洞地下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生活、生产的直接耗水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下径流过程的变化,共同影响着径流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727.
详细介绍了德国标准VDI/DIN 3926(2004)、美国标准ASTM D 6830-02(2008)、日本标准JIS Z 8909-1(2005)和中国标准《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T 6719-2009中关于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性能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各国袋式除尘器用滤料性能测试方法和检测装...  相似文献   
728.
为研究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氧化合成的热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和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热分解情况,采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反应温度、双氧水滴加速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吸热热分解温度为149.5℃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表现为吸热和放热2段分解过程,吸热和放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34.4℃和456℃。反应放热速率主要为加料控制,但是,存在一定的热累积。热失控体系最高温度(MTSR)低于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和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分解温度,高于体系沸腾温度,在热失控的条件下,反应体系容易导致冲料危险;在优惠的工艺条件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延长滴加时间,可降低反应的MTSR,提高热转化率和反应安全性。  相似文献   
729.
随着国内外对出汗量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人体出汗量的测定研究在核化防护等领域得到了重视和运用。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测定人体出汗量的七大目的以及测定人体出汗量的3种方法,即裸体体重差法、着装体重差法和纱布增重法。最后对出汗量的测定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30.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对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马河保护站管辖区的野生中药材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共有野生中药材88种,隶属于39科82属,主要采集种有14种,其中社区居民经常采集的有10种.这10种中药材的蕴藏量在2006-2010年间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在减小;采集量和交易量逐年下降,而收购价格则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