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484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106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91.
闽西北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配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监测与取样分析,研究了41 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林木、林下植被、地被物及土壤等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对林木的养分含量分析显示,除Ca元素外,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其次是枝、根、皮,树干的养分含量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养分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为Ca>N>K>Mg>P;凋落物中各元素的含量与林木养分含量基本一致;土壤中K含量最高,其次是Mg,而Ca、N、P的含量则比较低.通过对林木生产力的分析表明,马尾松的养分年积累量为110.79 kg·hm-2·a-1,其中叶占34.47%,树干占22.56%,皮、枝和根分别占21.43%、10.91%和10.63%.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187864.77 kg hm-2,其中土壤占98.70%,林木占1.1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养分元素总贮量较低,仅占总贮量的0.12%.  相似文献   
892.
长期施肥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明  白震  张威  丁雪丽  宋斗妍  朱俊丰  朱平 《生态环境》2007,16(5):1498-1503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季节性特征,于不同月份采集单施化肥(NPK)、单倍有机肥(M)、双倍有机肥(M2)、单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对照(CK)处理土样。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M2处理MBC、MBN季节性变化较小。MBC季节性变化规律为:4月(春耕前)各处理较高,其它月份较低,CK、NPK、MNPK的最低值出现在5月(出苗期),M和M2的最低值出现在7月(拔节期),8、9月(灌浆期和收获后)各处理略有回升。MBN变化规律为:4月NPK、M、MNP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4、8月CK较低,其它月份较高。所有月份各处理均值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NPK、M、MNPK、M2均能提高MBC和MBN,其中M、MNPK、M2对MBC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M对MBN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p<0.01),其它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另外,长期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及全氮的利用率。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相关性显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土壤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93.
为了桉树(Eucalyptus)的可持续经营,采用野外设置样地和室内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刚果12桉(Eucalyptus.ABL12)、尾叶桉(E.urophylla)、窿缘桉(E.exserta)3种桉树Fe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3种桉树Fe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 438.935 4、4618.853 5、3 858.128 8 mg·kg-1;林分Fe元素积累量为:16 787.430 7、73 163.470 1、16 421.537 kg·hm-2.年存留量为尾叶桉>刚果12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尾叶桉>窿缘桉>刚果12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56、0.49、0.78.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Fe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 999.592 9、3 438.114 mg·kg-1;林分Fe元素积累量为:157.005 2、90.926 1 kg·hm-2;Fe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31.401 1、18.185 3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3.418 3、13.947 kg·hm-2·a-1;年吸收量分别为64.819 4、32.132 3 kg·hm-2·a-1;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3.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Fe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张金波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3,12(4):500-50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监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些敏感性指标: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CO2通量和qCO2、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态有机质、溶解态有机碳(DOC)。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土壤有机碳相比,微生物量碳库的周转率更大,周转时间更短,在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可检测之前,土壤微生物部分的变化可能被检测到,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轻组和颗粒态有机质是自然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土地管理方式影响最明显的部分,对于准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CO2,通量和qCO2,可以综合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土壤有机碳的效率及土壤中碳的代谢作用等,也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DOC通量比全球植物和大气间碳交换量小1-2个数量级,所以生物圈碳平衡的很小变化会导致DOC的巨大变化,DOC浓度和通量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95.
用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法、盐滴定-电位滴定法(STPT)、Mehlich法和pfo原理法测定了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永久负电荷量.并与醋酸铵法测定的CE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由于醋酸铵法浸提了土壤的部分可变负电荷.它测出的CEC值使其它方法测得的永久负电荷量高.(2)不同方法测得的土壤永久负电荷量差异较大,且用上述四种方法测得的值依次减小.即ECEC>δP>CECp>CECk,这与测定方法和指示离子的本性有关.但都能反映土壤永久负电荷容量的相对大小.(3)不同方法测得的不同的永久负电荷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土壤的吸附特性,但有效阳离子交换量法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永久负电行量.  相似文献   
896.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坡、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由低级向高级的演替,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及速效磷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容重及根土比显著降低(p<0.05);速效氮和速效钾变化不一致;(2)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根土比、有效磷、土壤容重与微生物量碳具有较大的关联度,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容重和根土比对微生物量碳的形成有较强的直接作用,有效氮表现出较强的间接效应;根土比-有效磷、有机质-土壤容重、有效氮-土壤容重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制约,间接调控着微生物量碳的形成。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7.
RP1400(a)测尘仪出现负值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 ,美国 R&P公司的RP1 40 0 ( a)测尘仪用于实时连续监测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其测量精度和实时性是传统大流量法所无法比拟的。配以不同的切割器 ,RP1 40 0 ( a)可用于测量 PM2 .5、PM1 0和 TSP。因此 ,在国内已经开展空气质量日报或准备开展空气质量日报的城市中 ,RP1 40 0 ( a)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在用户的使用中会出现一个共性问题 ,即出现负值。本文就出现负值的原因和如何处理负值 ,提出一点见解供探讨。1 RP测尘仪的原理简述RP测尘仪采用的是 TEOM法 (即微量振荡天平法 ,英文名称 Tapered Element O…  相似文献   
898.
建立了加固后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用以研究该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该模型考虑了钢与混凝土的黏滑作用。通过与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加固后的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的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较为精确,该模型可以应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中。同时由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结果可知,损伤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99.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900.
木结构古建筑中斗栱与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榫、卯之间相互挤压,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转动变形刚度退化,凸显出其“柔性”连接特征,使整个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降低,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基于试验滞回曲线,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节点力矩-转角位移和水平力-位移的恢复力模型,引入了量化其耗能减振能力的“滞回耗能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对榫卯节点和斗栱模型的耗能因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斗栱结构的滞回耗能因子高于榫卯节点的1-2个数量级,因而从理论上证明了铺作(即斗栱)层应是木结构古建筑的主要减振与隔震作用结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