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2351篇
安全科学   496篇
废物处理   448篇
环保管理   263篇
综合类   4450篇
基础理论   829篇
污染及防治   1385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15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纤铁矿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矿物组分,常与硅、铝元素共存,对土壤污染物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氧化水解法制备了不掺杂和硅、铝掺杂的纤铁矿(分别记为Lep、Si-Lep、Al-Le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质子电位滴定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和表面性质分析,并研究了3种样品对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Lep相比,Si-Lep、Al-Lep的结晶度降低且铝掺杂显著抑制了纤铁矿向针铁矿转化。Lep、Si-Lep和Al-Lep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25.37、28.18、32.51m2/g,孔体积、平均孔径和表面分形度均依次增大。Lep、Si-Lep和Al-Lep样品的电荷零点(pHPZC)依次为7.10、6.80、6.50;3种样品的表面羟基密度分别为0.33、0.32、0.36mmol/g。Lep、Si-Lep和Al-Lep对F~-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58、7.32、9.88mg/g;与Lep相比,Si-Lep和Al-Lep对F~-的准二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分别降低至0.013、0.014g/(mg·min);Si-Lep对F~-的吸附亲和力增大,而Al-Lep对F~-的吸附亲和力降低。  相似文献   
952.
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污泥(PAS)作为生物吸附剂,考察p H值,PAS投加量,U(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PAS吸附U(Ⅵ)的影响,探讨了PAS吸附U(Ⅵ)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Ⅵ)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其最佳吸附p H值为3,去除率97.77%,吸附平衡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X射线能谱和离子交换实验分析表明,离子交换为其主要吸附方式,参与交换的主要离子为Ca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S吸附U(Ⅵ)后自身结构未发生改变。以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解吸液,初次解吸率达92.83%,循环利用3次仍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953.
NO_3~-对水环境是污染物,对土壤而言则是肥料,因此NO_3~-高效吸附剂的研发对于水环境治理和土壤保肥均有重要意义。以废弃稻秆为原料,结合物理、化学改性手段制备出稻秆(RS)、生物炭稻秆(RS-B)、乙二胺稻秆(DMF-RS)和乙二胺生物炭稻秆(DMF-RS-B) 4种NO_3~-吸附剂,通过SEM和FTIR等方法表征其表面特性和官能团特性确定改性情况,对比4种吸附剂对NO_3~-的去除效果和有机碳源溶出量。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中DMF-RS-B对NO_3~-的去除效果最好。在NO_3~-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4g/L,pH=2,吸附时间为10 min时,其最大去除率可达61. 22%,表观吸附量达15. 31 mg/g。吸附剂对NO_3~-的吸附过程符合D-R吸附等温方程(R~2 0. 99),吸附过程为多分子层吸附且是自发放热过程。通过实际水样测试,DMF-RSB对NO_3~-的吸附效果显著,且出水无二次污染。本吸附剂亦可作为缓释固相碳源及土壤保肥(氮肥)材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水体颗粒物以及土壤对有机物吸附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雷志芳  杨克武 《环境化学》1994,13(3):225-228
本文介绍了用批量平衡测定水体悬浮颗粒物以及土壤对有机物吸附常数的测定方法,并给出实例和方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57.
研究了敌敌畏在颗粒物(呼和浩特土壤和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颗粒物性质如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颗粒物上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常数Kd为5. 822 0和11. 738 8;颗粒物性质与吸附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颗粒物上吸附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含量、pH值和离子强度,随着pH值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颗粒物上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958.
土壤中砷和镉同时存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目前对砷酸根与Cd(Ⅱ)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协同作用的机制还了解不多.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88 K和308 K温度条件下Cd(Ⅱ)在昆明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比较了加入砷酸根对Cd(Ⅱ)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As(V)和升高温度均不仅增加Cd(Ⅱ)的吸附量,而且提高了吸附反应的速率.Cd(Ⅱ)在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反应进行的特别快,几乎在30 min内达到准平衡,假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拟合30 min内的吸附动力学数据(r2》0.9995).从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的结果表明,加As(V)显著降低了Cd(Ⅱ)吸附反应的活化能,这是As(V)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59.
2种黏土矿物对磺胺嘧啶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蒙脱土和高岭土2种典型黏土矿物为吸附体,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其对磺胺嘧啶的吸附行为,考察温度和pH值对磺胺嘧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黏土矿物对磺胺嘧啶的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方程,且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高岭土对磺胺嘧啶的吸附量大于蒙脱土;温度升高和pH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磺胺嘧啶的吸附.  相似文献   
960.
本文研究了湖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的旱地和水田表层土壤对SO_4~2的吸附.结果表明这三种土壤吸附SO_4~2的顺序为;红粘土>旱地红壤>红壤性水稻土.而且随介质pH的升高,SO_4~2吸附量减少,吸附机理也发生改变:当介质pH6.5以后,解吸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