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采用向十三烷基苯磺酸钠(ST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二元复配溶液中添加β-环糊精(β-CD)的方法,降低STBS和OP-10之间定量检测时的相互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添加β-CD时,可提高STBS的检测准确性,降低STBS对OP-10的检测干扰;在二元复配溶液中,STBS和OP-10的方法回收率分别在100.8%~102.0%,97.4%~102.2%之间,检测误差分别在2.0%和2.6%以内;Cl-,SO42-,Na+,Ca2+的存在对二元复配溶液中STBS和OP-10的检测干扰可忽略;将该方法应用于地层水水样中,仍可准确定量分析STBS和OP-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2.
砷是目前人类发现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利用零价铁(zero valent iron,ZVI)活化过硫酸钠(sodium persulfate,PS)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对As(Ⅴ)溶液的去除能力远远大于PS或ZVI本身.通过控制PS和ZVI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As(Ⅴ)溶液初始浓度,研究各变量对As(Ⅴ)溶液的去除效果和动力学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和环境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前后的物质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As(Ⅴ)溶液浓度为20~100 mg·L~(-1),As(Ⅴ)溶液的去除率都大于98%,并且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PS能加速ZVI的腐蚀,进而促进As(Ⅴ)溶液的吸附以及与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淀和共沉淀,从而达到去除As(Ⅴ)溶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3.
为了给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煤渣、页岩陶粒、砾石、砂子为吸附剂,以苯、1,4-二氯苯、硝基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有机化合物为吸附质,考察了人工湿地基质对混合溶液中有机化合物的等温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供试基质对目标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Langmuir型;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验结果;Langmuir方程的不同线性变换在数据拟合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供试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最好用混合基质来构建以去除有机化合物为目的的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24.
该文采用溶液培养体系,以翅碱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翅碱蓬对5种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吸收。结果表明,翅碱蓬可以吸收石油烃类污染物,且根部显著高于茎叶部。在该实验条件下,0~10 d内,翅碱蓬的5种目标污染物(菲、荧蒽、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八烷)含量均先快速升高而后趋于降低,在3~4 d含量达到峰值(148~521μg/g)。翅碱蓬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明显,5种石油烃类污染物均可由根部传输到茎叶部,疏水性相对较高的石油烃类污染物更容易被根系吸收,疏水性较低的石油烃类污染物更容易发生易位,石油烃类污染物的迁移取决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翅碱蓬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吸收和传输,从而为评估植物修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为考察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NaOH溶液为对象,利用EPR(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电子顺磁共振)技术,通过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自旋捕获,对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形成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探讨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及降解过程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将DMPO添加到碱溶液中后,在EPR内检测到典型的DMPO-OH四重特征峰(1:2:2:1),说明碱溶液中形成了DMPO-OH加合物.②紫外光激发下,碱溶液体系能产生更强的DMPO-OH加合物特征信号,暗反应体系次之,可见光条件下最弱.③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与碱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当c(NaOH)由0.001 mol/L增至2 mol/L时,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峰呈先增后减最终几乎消失的变化趋势.④紫外光照时间对体系中DMPO-OH加合物的存在影响显著,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DMPO-OH加合物的浓度并没有逐渐增高,而是更加倾向于逐渐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形成的DMPO-OH加合物在短时间内被淬灭或分解.⑤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为瞬态过程,降解过程占主导,并且紫外光在其生成及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当c(DMPO)为350 mmol/L、c(NaOH)为0.1 mol/L、紫外光照时间为15 min时,碱溶液中DMPO-OH加合物的EPR信号最佳.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土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Scatchard分析方法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随后以该聚合物为核心材料,建立且优化出一种水溶液中微量土霉素测定的现场批量前处理方法,通过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现场前处理与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选择性,表观最大吸附量为21.47 mg/g,印迹聚合物对土霉素的结合量明显大于非印迹聚合物的结合量;在0.50~1000.00μg/L范围内,所建立方法的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0.78%~93.75%,相对标准偏差为0.26%~6.79%(n=6),方法的检测限为0.01μg/L。所采集的5种实际样品(红湖水、公园水、鱼塘水、牛尿及猪尿)中土霉素的含量分别为未检出、2.18、1.53、31.29和207.23μg/L。  相似文献   
127.
纳米铁锰氧化物对钒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处理土壤和地下水钒污染的吸附剂,采用模拟实验,开展了纳米铁锰氧化物(MnFe_2O_4)对五价钒(V~(5+))的吸附特征研究,分析了纳米铁锰氧化物浓度、pH值、时间、温度和初始钒浓度等因素对MnFe_2O_4吸附V~(5+)的影响,以揭示纳米铁锰氧化物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等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表征方法分析了纳米铁锰氧化物吸附V~(5+)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钒溶液为100 mg·L~(-1),MnFe_2O_4加入量为0.1 g,pH=4,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过程在24 h达到平衡,且此条件下有最大吸附值和吸附率,分别为15.14 mg·g~(-1)和60.54%.纳米铁锰氧化物吸附钒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由扫描电镜结果可知,纳米铁锰氧化物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因此,纳米铁锰氧化物可作为一种吸附材料用于钒污染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溶液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空气中偏二甲肼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JB2373-95采用固体吸附/分光光度法监测空气中偏二甲肼,但是采集空气中偏二甲肼所用的SG-2固体吸附剂和采样管制作繁琐,分析步骤复杂,不适合连续监测。文章以单位自行研制的偏二甲肼动态配气系统配制已知浓度空气样品为测试环境,用标定过的美国Interscan气体检测仪实时监测其浓度为13.4×10-6~13.6×10-6,采用溶液吸收法采样并简化GJB2373-95标准方法的分析步骤。依据两种方法分别做出各自的标准曲线,并采用固体吸附法和溶液吸收法各采集两个平行样,样品采样体积分别为3.28L、3.31L和3.12L、3.14L,对应各自的标准曲线,计算出两组样品偏二甲肼含量分别为10.7×10-6、11.0×10-6和12.1×10-6、12.0×10-6。经传感器实时监测值作为第三方数据比对,结果表明溶液吸收/分光光度法监测结果准确,分析步骤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