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土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岛市大沽河下游海水入侵区的砂样、海水、地下水进行土柱试验,模拟海水入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海水入侵过程中在混合作用的基础上,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是主要的,该作用通常发生在地下水与牯粒之间,尽管试验中所取砂样的粘粒含量很少(2.99%),但是现象非常明显,Na 与Ca 、Mg2 发生逆向交换;Mg2 与Na 交换平衡后,又与Ca2 发生交换吸附;而K 与Ca2 仅发生了少量的交换吸附作用.同时海水占地下水比例40%左右,地下水中开始出现方解石和白云石沉淀;海侵过程中石膏始终是溶解的.以上研究有助于推动海水入侵、海退机理的研究,为海水入侵预测、定量评价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董军  赵勇胜  周睿  洪梅  张伟红  朱志国 《环境科学》2009,30(12):3724-372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中氧化还原环境和主要组成物质的变化对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环境沉积物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沉积物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分别增加了12.4%、 10.8%、 19.8%和11.1%;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SO_4~(2-)和NH_4~+-N等的含量对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整个体系的污染缓冲能力是各组分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83.
不同酸碱条件下胶体迁移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胶体在迁移过程中对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影响以及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特征,并从胶体的动电性质、粒径分布以及胶体与含水介质的空间排斥效应等方面对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微观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的酸碱度对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影响很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胶体容易迁移,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小。不同酸碱度条件下胶体粒度、表面动电性质不同:在酸性环境下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正,由于胶体带正电荷与含水介质表面所带负电荷的电性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作用使胶体沉积作用加大,随着胶体聚沉在含水介质表面上渗透性急剧降低;在碱性环境中出水胶体表面zeta电势和淌度为负,电荷间的排斥作用将极大地促进胶体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84.
根据建设项目供暖、制冷规模下的地下储能中央空调系统取水方案,在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实现水资源-经济-社会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水资源主管部门、用水单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86.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来说,水是仅次于氧气的重要物质。在成人体内,60%的重量是水。儿童体内水的比重更大,可达近80%。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疾病的80%与水有关,水出现问题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  相似文献   
87.
低渗非达西多相渗流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渗介质渗透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出发建立数值模型,修正已有数值模拟器的渗透率项进行功能扩展,并给出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的累积采油量、累积注水量越小,反之越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渗流规律越偏离达西定律.本文建立的模型比传统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低渗介质中的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88.
在模拟浅层地下水低温、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利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经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处理的江汉平原浅层含水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整体活性、多样性指数以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微生物的数量、整体活性随DBP浓度不同有差异;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而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低浓度DBP(<400mg/kg)可以抑制部分微生物的生长,而促进与DBP代谢有关的微生物活性;高浓度DBP(796mg/kg)则抑制了微生物数量,破坏物种的均一度,最终导致沉积物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改变而产生代谢变异性.  相似文献   
89.
3H和99Tc在黄土中的迁移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H和99Tc是低中放废物处置中2个重要的核素,在处置场的安全评价中十分重要.由于介质对3H和99Tc的吸附较弱,常忽略其滞留性,并用3H标定地下水的流速.野外实验表明:在包气带中,黄土对99Tc的吸附大于3H;在含水层中,黄土对3H迁移的影响大于99Tc.本文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非平衡吸附模式NESOR程序分别模拟了3H和99Tc在黄土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99Tc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分配系数范围为0.05~0.055mL/g;3H在黄土含水层中分配系数为0.116mL/g,该参数是黄土对3H和99Tc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滞留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0.
提出了一个越流含水层系统考虑弱透水层吸附作用的地下水污染数学模型,模型应用于太原地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数值模拟,水位拟合误差为0.407-0.50m,汞离子浓度拟事误差小于4%-5%,表明模型可靠,合理,为定量预测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